孩子的任何行為都在表達合理的內(nèi)心需求,只不過表達方式有時是無理取鬧。與孩子有效溝通的第一步,就是及時而準確地“翻譯”出隱藏在這些表面行為背后的需求。
多數(shù)家長,因為孩子無理取鬧或和他們對立,既惱怒又憂慮。大家可能過多地看到孩子負面的行為,卻忽視了他們痛苦的根源。
關鍵字翻譯,你的孩子為什么無理取鬧?
當孩子大發(fā)脾氣、故意搗亂、大哭不止時,常常會令父母感到莫明其妙或不知所措,大多家長以為這是孩子倔強任性、故意挑戰(zhàn)大人極限。其實,無理取鬧有時候只不過是孩子想表達自己,并向家長求助的一種方式——他們?nèi)狈鉀Q問題的能力,并不會順暢地表達自己,才會以成人看起來不恰當?shù)姆绞桨l(fā)泄。
無理取鬧是孩子表達想法和情緒的方式
情景再現(xiàn):佳佳跟著媽媽回娘家,整個行程都板著臉,還故意在親戚們都在的時候哼哼唧唧。媽媽覺得很惱火,最后只得匆匆結束探親。
專家分析:一個小小孩長途奔波去到一個陌生環(huán)境,大人都在忙著敘舊,其他孩子都不認識,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范圍內(nèi),難免沒有安全感并心生失落,耍點小脾氣甚至哭鬧一下挺正常,這不正是他們表達自己想法的方式么?
關鍵字翻譯:幫我緩解疲勞,幫我熟悉新環(huán)境!陪我玩,不要只顧著自己聊天!
被壓抑太久的孩子更容易無理取鬧
情景再現(xiàn):睿睿在之前的幼兒園因為動作慢,被老師和同學嘲笑訓斥過。他剛轉(zhuǎn)到新幼兒園時,不僅獨來獨往且一直畏畏縮縮。經(jīng)過半年的觀察,他發(fā)現(xiàn)這里的老師和同學都很友好和善,便開始了各種無理取鬧。在新環(huán)境里,他儼然變成了小霸王:搶同學的東西、在教室里跑來跑去,砸老師的水杯……
專家分析:如果孩子以前不存在被壓抑的問題,他的發(fā)展就會是正常的,他平時的行為就會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指引和需要做得恰到好處;而如果兒童遭受過壓抑,一遇到能夠釋放的環(huán)境,那他就會矯枉過正。這個孩子沒有意識他在鬧,他就是想動想破壞。大人只看到了一個搗亂的小孩,卻不知道正是以前的經(jīng)歷成為他痛苦的根源,他因為忙于發(fā)泄痛苦而喪失了理智。
關鍵字翻譯:請一直這樣溫柔待我!永遠無條件地愛我!我要看到你們的真誠!
孩子“裝哭”,是表示他需要傾聽
情景再現(xiàn):元元在游樂場上摔倒了,他通常都會環(huán)顧四周看看,看是不是有大人看到他摔倒。如果有,他就會哭得驚天動地,且無休無止,家長都認為元元的哭泣純屬無理取鬧。
專家解析:大部分家長會認為這些淚水是假的,或者說是故意裝出來的,事實上這表明了孩子天生就知道什么時候需要別人來傾聽他們。當我們看到孩子摔倒過去安撫時,他們知道有人注意到了他們的感受,就要把以前積累了很久的負面情緒連同現(xiàn)在的這次小傷害一起哭出來。如果家長明白,成人的發(fā)怒和小孩的哭泣,都不僅僅只是因為眼前這一件事,那么傾聽他們的哭泣和無理取鬧就容易多了。
關鍵字翻譯:關心我是否摔痛!讓我告訴你我有多委屈!請耐心聽我哭泣!
和孩子的溝通產(chǎn)生問題,需重新建立溝通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曾經(jīng)講過一位父親和他5歲女兒的故事:小女孩蜷在一個角落里號啕大哭。父親走過來問她怎么了,她讓他走開不要管她。父親走開了,女孩又馬上哭著要他回來。他很懊惱地回來,再次問她怎么了,顯然這一次沒有上一次那么溫柔。她又把他推開了。等父親一走,她又哭著要他回來。這樣來來回回搞了好幾次。
這個故事提醒我們,當和孩子們的溝通產(chǎn)生問題時,我們總需要重新建立起溝通,但我們不能強迫孩子用我們想要的方式跟我們敞開心扉。故事里的父親想跟女兒聊聊天,幫她走出悲傷的情緒。可是她為什么把他推開了呢?因為父親只想用他計劃好的方式跟她交流,而孩子的想法跟父親是不一樣的。
要是女孩能表達出:“我現(xiàn)在還不想跟你說這件事情。當我哭泣的時候,你能不能就抱著我,陪在我身邊,等我準備好了再告訴你?”這樣那就太好了。但她還很年幼,無法這樣清楚地表達自己的心情,所以父親的質(zhì)問讓她生氣,她的怒氣又讓父親困惑。
她為什么哭著要父親回來?因為她想和父親交流,但她想要用她的方式,而不是父親的方式。這也許顯得不公平,但是,畢竟她才是那個傷心的人,而且她只是一個小孩子。所以,大人就該委屈一下自己,讓孩子們決定用什么方式開始交流。
面對“無理取鬧”的四大
規(guī)則
父母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急匆匆地想去安慰傷心的孩子,但那安慰卻不是他們心里想要的。家長掌握以下幾個有效應對的規(guī)則,面對孩子的求助一定輕松很多。
1. 明白孩子的脾氣不是想停就停
孩子的任何行為不僅有其根源,并不受成人的控制發(fā)展。家長明白這一點,便不會強求孩子每一刻都乖乖聽話。最重要的是做足心理準備盡量和孩子耐心相待,因為孩子哪怕現(xiàn)在正為微不足道的小事抹眼淚,但當感情得到了釋放以后,他們馬上就能重新生龍活虎起來。
2. 孩子傷心時,家長多聽少說
孩子傷心時,也許需要的只是盡情地宣泄和父母的專注傾聽。甚至孩子氣呼呼地讓你走開,他可能也只是在表達他的憤怒。他想要什么呢?也許只是當他宣泄痛苦時靜靜地坐在旁邊,不要去問那些惱人的問題。很多時候,孩子們首先是通過眼淚來表達他們的感受,等哭夠了,他們才會告訴我們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們“善意的”問題在他們看來是在打擾他們,他們只想我們陪在旁邊,傾聽他們的心聲。
3. 要盡力廣義地去理解真正的交流
勞倫斯·科恩說“交流并不一定是一次深入的談話。它也許只是一個握手、一個擁抱、一個視線的交流,一次擊掌?!边@些儀式和深入的聊天一樣具有意義。比如和孩子的玩具人握手、抱足傷心的孩子等。
4. 玩耍,讓孩子們忘記生活中的煩惱
就像成年人心情不佳時會去找朋友陪伴散心一樣,當孩子們遇到一些無法解決的事情,又不知如何去釋放它所產(chǎn)生的負面情緒時,成年人最好與他們一起玩耍,幫助他們從難過的情緒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