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讓《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等國學經典走進兒童心靈,結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特點,教師從保證誦讀時間、指導方法多樣、開展多種活動幾方面,用國學經典的內容進行啟蒙性誦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誦讀習慣,提高其國學素養(yǎng),傳承中華優(yōu)秀文化精髓。
【關鍵詞】國學經典""啟蒙誦讀""做法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4810(2014)33-0089-01
為讓《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百家姓》《笠翁對韻》《論語》和唐詩宋詞等國學經典走進兒童心靈,進行啟蒙性誦讀,培養(yǎng)其良好的誦讀習慣,提高其國學素養(yǎng),傳承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精髓。在指導低年級學生進行國學經典的啟蒙性誦讀時,可以按照以下幾點去做:
一"保證誦讀時間,讓誦讀成為習慣
學校經典誦讀的主陣地是早上的20分鐘誦讀時間。由于低年級學生在識字方面存在較多的困難,學期初期讓學生每天早上利用20分鐘的時間熟悉誦讀內容:先把前一天的內容復習一遍,再把當天的誦讀內容領讀一遍。接著,調動學生積極性,借助拼音自己嘗試讀后面的內容。讓識字量多的孩子成為“小老師”領著學生讀。低年級學生爭當“小老師”的積極性很高,在爭當“小老師”的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已經熟悉了整本經典誦讀書的內容。如此往復,學生就會養(yǎng)成一到學校就開始誦讀的良好習慣。學期后期,教師重點指導誦讀的語氣、語感,對某些咬字不清、發(fā)音有誤的學生重點指導。
二"指導方法多樣,讓啟蒙誦讀快樂自信
1.示范法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許多國學經典的內容需要反復示范。示范要素有:讀音示范、朗誦示范、儀表示范。讀音示范主要要求學生咬字清晰、字正腔圓地講普通話。朗誦示范主要是通過學生聽教師的語感語氣,模仿教師朗誦的輕重緩急、停頓虛實,慢慢體悟。儀表示范主要是讓學生在坐著或者站立時,挺胸收腹,姿態(tài)美、發(fā)音響亮、表情自然。讓學生看到老師一絲不茍地美美地吟誦時,學生自己就會產生美的體驗,愿意跟著老師學習國學經典。
2.標記法
在誦讀指導初期,適用標記的方法。用重點號標記讀得比較重的字詞,用左斜線劃分停頓,用波浪線標記讀得輕的詞語。教師示范,學生標記,嘗試朗誦。標記一部分之后,大部分學生還會發(fā)現(xiàn)國學經典誦讀的一些小規(guī)律,自己也會標記了。例如五言和七言的古詩,吟誦特征比較明顯,學生比較容易掌握。誦讀指導在相應的標記完成后,不能死板教條地誦讀,容易形成唱讀唱誦,要結合內容、大意指導學生吟誦,形成結合文意誦讀的習慣。例如《晨讀對韻》,三字的短句誦讀速度稍快,其他的內容和誦讀古詩的節(jié)奏大致相當?!兜茏右?guī)》一般前半句稍速度快,后半句語氣稍重,遇到感嘆號和問號的句子,誦讀出相應的語氣。例如“財物輕,怨何生?”理解之后再誦讀出反問的語氣即可。
3.聆聽法
在指導學生誦讀過程中,可以“偷懶”,讓學生專心聆聽別人的誦讀,一遍遍之后,熟讀成誦、熟聽成誦。
4.情境法
國學經典誦讀的過程是母語教學,很多內容雖然看起來不容易理解,但呈現(xiàn)的情境是學生可以感受到的。例如《弟子規(guī)》中“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本褪侵v早晨起床后,必須先洗臉、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大小便后,一定要洗手,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才能確保健康。
課堂上,教師通過自己的語言,還原生活,講故事,看風景,學道理,讓學生在情境中了解誦讀內容;師生指手畫腳地比畫,或者老師說大意,學生猜詞句,或者老師描述場景,讓學生感受,就可以激發(fā)興趣,加深印象。
5.激勵法
賞識和激勵很重要。讓孩子多表現(xiàn),讓孩子有一點進步就感到快樂。教師要及時評價:瞧,你又進步了!聲音真好聽!孩子,你理解了這首詩,從表情上就看出來了……這樣,既保護了學生誦讀的興趣,又激發(fā)了對經典詩文的熱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6.合力法
低年級學生鞏固背誦有一定難度。誦讀時對情感基調的把握很難,不易誦讀出輕重緩急,誦讀時只有一個調子。教師還可以教給家長方法,形成教育合力,學生就會進步很快,有成就感,自信快樂。
三"開展活動,教學相長
活動促進成長,如學生結對子互幫互助、評比誦讀小明星、國學經典誦讀展示、誦讀檢測等。這些活動,滌蕩心靈,豐富生活,教學相長。
四"形成措施,穩(wěn)步推進
整體上,教師這樣來推進:一個原則:熟讀成誦;兩個參與:家長參與、教師聯(lián)手;三個把關:教師把關、家長把關、學校把關。
教師結合自身的風格特長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可以靈活機動地創(chuàng)新誦讀途徑和方法,圍繞一個目標——用國學經典的內容進行啟蒙性誦讀,采取有特色的誦讀方式。如語文課開始前結合課例誦讀;課間學生結對子互相檢查做游戲;課堂引申拓展,日積月累,觸類旁通。
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學生會在教師的帶領下對國學經典的各類文章、詩詞特有的意境、情韻有更多的了解和體悟,也會慢慢做到在寫作文的時候,厚積薄發(fā)、學以致用。同時,《三字經》《弟子規(guī)》《千字文》《笠翁對韻》中蘊含著大量做人、為學等方面的道理,是對兒童心靈最好的啟蒙教育。
〔責任編輯:林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