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目前正經(jīng)歷著大規(guī)模的人口流動遷移,而作為一線城市的廣州是人口流動最大城市之一,正面臨著其帶來的沖擊與挑戰(zhàn)。本文從流動人口給廣州帶來的挑戰(zhàn)與問題進行分析,并探討如何優(yōu)化流動人口從而給廣州帶來更多的活力。
【關鍵詞】外來人口問題;解決方法
一、目前廣州流動人口現(xiàn)狀與特點
改革開放以來,人口管理是我國社會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人口再生產、經(jīng)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廣州作為全國最具活力的中心城市之一,依靠良好的區(qū)位沿海優(yōu)勢和開放、繁榮的經(jīng)濟發(fā)展,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流動人口。截止2011年,廣州流動人口管理服務部門透露,廣州登記的外來人口有726萬人,加上尚未登記的,基本與常住人口790萬持平,也就是說廣州的外來人口占據(jù)了一半左右。同時在2012召開的廣州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會議上,市長陳建華指出在過去十年間,廣州市的人口年均增長率為2.48%,比全國0.57%,全省1.9%的增長水平都高,甚至在兩年左右超過常住人口。
在其龐大的外來人口與快速增長率下,其特征也很明顯,年齡上17–25 歲及25–35 歲的比例分別是39.7﹪和41﹪,合計達80.7﹪,可見中青年人口流動能力最強;文化素質以初、高中為主,其次是中專、中技或職高,第三是大學學歷,流動人口整體文化素質相對較低;收入上發(fā)現(xiàn),流動人口月收入1 000~1 500 元的比重最大,其次是500~1 000 元,第三是1 500~2 000元,表明廣州流動人口的整體工資水平處于中下游。
綜上如此狀況,雖然流3動人口對廣州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繁華做出很大貢獻,但流動人口的問題必須認真對待,解決流動人口問題并優(yōu)化,廣州勢在必行!這次北京召開的城鎮(zhèn)化工作會議,提出北上廣深落戶將收緊,特別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規(guī)模。
二、挑戰(zhàn)與問題
㈠ 動人口犯罪比例
有調查顯示,廣州每年抓獲的犯罪嫌疑人中,有超過80%的是外來流動人員,2005年1月至10月問,流動人員犯罪案件占了84.5%。⑵同時從《廣州市外來人口犯罪報告》中看出2008-2010三年間外來人口犯罪比例平均占了總數(shù)的78.3%,而嚴重刑事犯罪比例在這三年平均77.7%左右⑶
㈡ 來人口子女教育問題
從上面的流動人口特點可以看出,流動人口的教育水平大多比較低,導致對子女教育方面肯定有所缺失,同時流動人口忙于生計勢必無法兼顧子女的教育,所以只能選擇民辦高中(但費用特別高教育質量又不高);而那些成績好的外來學生,卻因為家庭經(jīng)濟條件問題,如擇校費等導致無法進入好的高中甚至無法進入普通公辦高中。而那些家境好,成績又好的外來家庭畢竟實屬少數(shù)。
㈢ 受歧視與社會冷漠
作為廣州常住人員的我,小時候就感受過本地人多多少少是對外來人員有種莫名的排斥,甚至有點偏見和歧視。或許是語言問題或許是文化上的差異的原因,我們多多少少看到一些摩擦,當然現(xiàn)在比以前好多了,但仍然存在。典型的就是一些語句“外省妹”“湖南頭”“撈頭”,都有點帶有一些偏見的意思,從而造成社會上本地人與外來人口之間的冷漠。
㈣ 活條件與居住落戶
廣州生活成本較高,而外來人口大多數(shù)是農民工,通??繑[地攤等維持生計,而且由于戶籍因素無法獲得本地的保障和優(yōu)惠,而中上階層的外來人口并不多;居住落戶更是難上加難,房子價格居高不降,且需要滿足相關條例(學歷、積分等⑷)才能入戶并且辦理手續(xù)等復雜程序是外來人口難以入戶。
㈤ 城市文明問題
許多流動人口存在著短期行為,他們環(huán)境衛(wèi)生意識差,一些生活區(qū)垃圾遍地、污水亂流、甚至還滋生出某些疫病同時增加了城市擁擠程度、新生出大量噪音。這樣不僅僅影響到他人的生活還對市容造成很大的影響
三、解決方法與管理模式
1、對于犯罪問題,首先要對罪犯者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工作幫助,因為罪犯大多因為生計才犯罪,若能對提供相應基礎的職位能大大減少犯罪率,同時對于屢犯且嚴重的罪犯應記錄在案,限制其入廣州。
2、外來子女教育,首先大力去除擇校費問題(雖然一直履行但成效不理想),其次對于經(jīng)濟困難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應效仿大學提供綠色通道貸款,讓他高中畢業(yè)或大學的時候還款(高中畢業(yè)一年暫時不讀大學,期間還款效仿國外)
3、至于歧視,這種精神層面的問題難以解決,其實只有個體有能力是不會遭受歧視,我們能做的只能是搞搞社區(qū)活動增加相互間的關系
4、雖然外來人口并不能像本地人一樣享受優(yōu)惠,但是我們可以退出相應政策,如跟工齡掛鉤來折成一個百分比來享受和本地人所享受的保障和教育等折算方式,或者在社區(qū)里加多一些公共設施如公共乒乓球臺等福利設施來總體增加福利;而對于沒有實際在單位工作的農民工,應當設立一個部門來解決,分配一些簡單的勞務工作來滿足他們的生計,如打掃等
5、對于環(huán)境的意識問題,我們需從精神層面和法制層面解決,精神為根本法制為約束,倡導保護環(huán)境和垃圾分類,并提供較多的垃圾桶等讓流動人口減少這種短期行為,同時也可效仿香港隨地丟垃圾進行罰款,我們可對城管或巡警驚醒要求,不僅僅對每位流動人口即使是本地人口也應進行的法制措施。
現(xiàn)在二三線城市不斷蓬勃發(fā)展,吸引大批外來人口回歸發(fā)展工作,這勢必對大城市特別是廣州帶來很大沖擊,若廣州不好好治理流動人口問題,完善其結構,或者對勞動型密集企業(yè)進行改造,否則廣州發(fā)展的持久動力很可能會失去。
【參考文獻】
[1]姚華松,許學強,薛德升.廣州流動人口特征及空間差異分析[J].熱帶地理,2008(3).
[2]藍宇蘊.城市流動人口管理體制的思考——以廣州市為例的研究[J].探求,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