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宋代是我國傳統(tǒng)山水畫的高峰時期,范寬是北宋初期山水畫家的代表,他的創(chuàng)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宋代畫家中,范寬深入大自然,進行觀察體會,終于創(chuàng)造了自己的風格。所作之畫,峰巒渾厚,筆墨雄健,也擅畫雪景寒林。以雄沉渾厚的筆墨,塑造峻拔雄偉,氣勢逼人的山水境界,他的畫風對宋代乃至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宋代山水畫;范寬;雄??;藝術價值
千百年之后,讓我們重新回到北宋,去追溯藝術家那個創(chuàng)作的春天。范寬所生活的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延續(xù)了300多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承五代十國,開創(chuàng)元明清繁榮的載體。宋代由于高祖皇帝出生兵家,奪權上位,所以在宋代武官的地位被不斷削弱,文官被不斷重用,重文輕武的政治環(huán)境讓藝術也得到了大繁榮、大發(fā)展。范寬正便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化被奉為上品的時代,他跟隨著荊浩、關仝、李成等各位大師的腳步,不斷探索追求自己風格,創(chuàng)作出了雄渾壯闊的山水畫。
由于宋初朝廷重視繪畫藝術,征集繪畫作品,特別是在平定西蜀和南唐后,將兩處豐富的藝術作品收歸朝廷,宋太宗還設立翰林圖畫院,集齊一些畫家進行繪畫創(chuàng)作。使得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經(jīng)濟與文化教育最為繁榮的時代之一。這對繪畫藝術的發(fā)展,無疑是會起推動作用的。宋朝的民間繪畫,宮廷繪畫,士大夫繪畫,各自形成體系,彼此間又相互影響、吸收、滲透、構成宋代繪畫豐富多彩的面貌。然而推動的最大“受益者”是花鳥畫和道釋人物畫,這兩個方面是皇帝和士大夫所愛好的,朝廷重視這兩個方面,其他方面卻遭受冷遇,像一些很有成就的山水畫家,李成、范寬等都被排斥在圖畫院外。這就導致了他們畫風很快走向形式主義,阻礙了繪畫中其他畫種的發(fā)展。
雖然山水畫在那時不太受宮廷的喜愛,但山水畫卻是中國美學的主脈,是中國畫天人合一意境的歷史集成,是知山樂水大田園觀民居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秷D畫見聞志》中記載:“畫山水唯營丘李成,長安關仝,華原范寬?!庇钟小懂嬭b》云:“董源得山水之神氣,李成得體貌,范寬得骨法,故三家照耀古今,而為百代師法”。而范寬的畫風對后世的影響甚大,北宋畫家郭熙也受其影響。
范寬,陜西華原(今耀縣)人。生卒年月不詳。北宋畫家。名中正,字仲立。因性情寬和,人呼范寬。范寬初學李成,得其筆法之精妙,后來繼承荊浩關仝之章法,再通過自己對生活對自然山水的觀察,創(chuàng)作出具有時代性、藝術性的作品,最后成為劃時代的大師。
通過對前人的學習,對生活的觀察,他認識到與其師人,不如師諸造化,因此隱居終南山、太華山等地,對景寫生,不參雜凡事的喧鬧,自成一家,與李成為北方畫派之代表。范寬的作品以關陜一帶真山真水為描寫對象。他強調師法自然的同時,突出獨創(chuàng),而不是拘于師承某家。他常往來于終南山、太華山一帶,對關陜景色有深刻的感受和描繪。記載中說他長于表現(xiàn)四季景色、行旅和“風月陰霽難狀之景”、“皆寫秦隴峻拔之勢,大圖闊幅,山勢逼人”。
范寬畫山石落筆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筆觸,畫出巖石的形貌質感。畫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渾然壯觀,具有壓頂逼人的氣勢。韓拙是這樣評論范寬的作品:“如面前真列峰巒,深厚令壯雄逸,筆力老健。”《溪山行旅圖》便是范寬的傳世杰作,站在其畫軸前,只覺得大山壓頂,咄咄逼人,令人仿佛身臨其境。畫面上部三分之二是滿滿的一座山峰,以粗筆濃墨勾勒出山石的輪廓,然后以雄渾的中鋒依石紋反復加其獨特的點皴,再層層渲染墨色,山石堅硬的質感異常強烈。這幅北方全景山水的“高遠”構圖是范寬獨具個性的藝術表現(xiàn)力,也促成這幅作品成為千古之豐碑。
因為范寬家鄉(xiāng)在陜西關中一帶,所以他畫山水的體裁也多取于那一帶的名山大川。注重寫生,采用全景式高遠構圖。著名書畫家米芾在《畫史》中云:“范寬山水,顯顯如恒岱?!彼朴糜挈c皴和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般的沉郁效果,襯托出山勢的險峻硬朗,范寬還善畫雪景,這是其一大創(chuàng)造,被譽為“畫山畫骨更畫魂”。所畫的崇山峻嶺,往往以頂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偉壯觀的氣勢,被譽為“得山之骨”、“與山傳神”。
范寬自宋朝開始,就是畫家們學習和摹仿的對象。南宋的李唐學范寬,其后又有馬遠、夏圭等人學習李唐,使得整個南宋時期的山水畫幾乎全部出自范寬一系。范寬與李成、董源二人合稱“宋三家”,之后的“元四家”、明朝的唐寅,以至清朝的“金陵畫派”和現(xiàn)代的黃賓虹等大師,都受到范寬畫風的影響。元朝大書畫家趙孟頫稱贊范寬的畫“真古今絕筆也”,明朝大畫家董其昌評價范寬“宋畫第一”。
我們今天的人們依然追隨著范寬的腳步,與他的作品深情的對話,體會著他那不可言說的表達,我們學習的不光是他的繪畫技法,更多的是他對生活的體會和對自然山川的表達,讓我們感受到他們那個年代的人如何將自己的想法和精神灌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來影響世人、感化世人。
【參考文獻】
[1]劉興珍.中國巨匠美術叢書——范寬[M].文物出版社出版,1998.
[2]名畫經(jīng)典北宋三大家[M].四川美術出版社,1998.
[3]林樹中.范寬及其作品[J].美術,1978(04).
[4]于安瀾.畫論叢刊[M].人民美術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