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差異性、多元化是文化的真諦。大力推廣普通話消除了各地區(qū)、民族之間的交流障礙,增進了中華兒女對共同文化的認同感。但同時也給九州大地異彩紛呈的語言文化繼承構(gòu)成了巨大的威脅。各地頗具特色的方言正在日益消失,這對于文明的傳承和發(fā)揚來說無疑是一場浩劫。正安縣地處黔北,北接重慶,在文化地緣上屬巴蜀文化圈南緣,與貴州典型的多民族文化相比略多帶些中原文化氣息。因此在方言中較多保存了一些漢字的古音古韻。本文即以正安獨特的方言字音為對象,用古音韻文獻略加考證。文中所舉皆為正安十里八鄉(xiāng)流傳和使用的方言字詞,擇其典型分條論述。
【關(guān)鍵詞】正安方言;古音;古韻
一、e韻與g、k、h、zh、r相拼時,正安方言為o韻
(一)、釋“家jiā”。家,《廣韻》古牙切,中古屬見母(《廣韻》見,古電切),麻韻,平聲。按此,家之中古擬音為g?。殚喿x之便,文中凡擬注字之古音,用漢語拼音字母標注及漢字直音或合拼而不標注國際音標),與“旮”之官音相同,正安人稱呼外祖父、母為“家gā公、家gā婆”?!蛾柎▌⑹献谧V》傳記所載一族人之外祖書為“家公某某”,此書撰于清道光年間,足可證明方音之“家”曾念為“旮”(今粵語音)。故正安方音中“家gā公、家gā婆”之“家”存“家”之中古音。如今正安人以為“家公、家婆”(外祖父、母)之“家”并無其字,實際是被普通話校音的緣故。
(二)、釋“胯kuà”。胯,《廣韻》苦化切(化,《廣韻》呼霸切),中古屬溪母(《廣韻》溪,苦奚切),禡韻(《廣韻》禡,莫駕切),去聲。按此,胯之中古擬音為kà(科啊合音是也)。里人云“胯kuà下xià”為“kà jiá(夾)”,其音保存了中古讀音。
(三)、釋“閣gé、各gè”。閣、各,《廣韻》古落切,入聲。按此,閣、各之中古擬音皆為guó,與國之官音近聲。正安方音有“樓閣guó、各guó人”之語,此處“閣、各”的方言讀音存其中古之音。
(四)、釋“顆kē、可kě、課kè”。顆,《廣韻》苦果切,上聲。按此,顆之中古擬音為kǒ(擴之官音念上聲乃近聲)???,《廣韻》枯我切,上聲。按此,可之中古擬音為kǒ,與顆之中古擬音相同。課,《廣韻》苦臥切,去聲。按此,課之中古擬音為kò(與擴之官音近聲)。正安方音有“一顆kǒ米、可kǒ以、上課kò”,皆為中古讀音。
(五)、釋“和hé”。和,《廣韻》胡臥切,平聲。按此,和之中古擬音為hó(與活之官音近聲)。正安方音有“和hó諧”之語,存其中古之音。
(六)、釋“哲zhé、熱rè”。哲,《廣韻》陟列切,入聲。按此,哲之中古擬音為zié(子列合音是也)。正安方音有“哲zié理”一語,此中“哲”存其中古音。熱,《廣韻》如列切,入聲。按此,熱之中古擬音為rié(日列合音)。正安方音有“好熱rié”,存其中古之音。
綜括 “閣、各、顆、可、課、和、哲、熱”八字的正安方言讀音而論,拼音的e韻與g、k、h、zh、r相拼時,于正安方音中多轉(zhuǎn)為o韻,存其字之古音。
(七)、釋“街jiē”。街,中古屬見母(見,《廣韻》古電切),佳韻(佳,《廣韻》古膎切),平聲?!稄V韻》街,古膎切,膎之中古韻類為佳(擬為ai)。按此,街之中古擬音為gāi(該)。里人呼“上街jiē”為“上街gāi(該)”,存其中古之讀音。
(八)、釋“解jiě”。解,《廣韻》佳買切(佳,《廣韻》古膎切),中古屬見母,蟹韻(蟹,《廣韻》胡買切),上聲。按此,解之中古擬音為gǎi(改)。正安方音有“解gǎi(改)放”,又正安里人說解開系緊之繩為“解gǎi(改)開”,亦屬古音。又:“解”的甲骨文像二手剖牛角之形,故“解”之本義為分剖牲畜之軀。正安方音有“解gǎi(改)豬、解gǎi(改)?!保ù酥兄敖狻笔球~)。由此而論,正安方音中“解gǎi豬、解gǎi?!敝敖鈍ǎi”,存“解”之古音,亦存“解”之古義。
二、ue韻與y、j、q、x、l相拼時,在正安方言讀音中多轉(zhuǎn)為o韻
(一)、釋“介jiè、界jiè”。介、界,《廣韻》古拜切,中古屬見母,怪韻,去聲。按此,介、界之中古擬音皆為gài(蓋)。正安土俗,謂通男女之遘者為“介gài(蓋)紹、介gài(蓋)紹人”,方言讀為“世界gài(蓋)”,介、界存其中古之音。
(二)、釋“鞋xié”。鞋,《廣韻》戶佳切,平聲?!凹选敝泄艛M音為gāi(該)(見第七條),故鞋之中古擬音為hái(孩)。正安方言讀“鞋xié”為“鞋hái(孩)”,如“穿鞋hái(孩)、買鞋hái(孩)”,故正安方言讀音中勉強存其古音。
(三)、釋“斜xié”。斜中古屬邪母,麻韻,平聲。按此,斜之中古擬音為xiá(俠)。正安年長的教師教授幾何時,稱直角三角形之斜xié邊為“斜xiá(俠)邊”,學生多有疑惑,實際這一讀音為古音。
(四)、釋“蟹xiè”。蟹,《廣韻》胡買切,上聲。按此,蟹之中古擬音為hǎi(海)。鄉(xiāng)人謂“螃蟹xiè”為“螃蟹hǎi(海)”,存其中古之音。
綜括“街、解、介、界、鞋、斜、蟹”七字之正安方言讀音而論,普通話讀音的ie韻與j、x、相拼時,在正安方音中多轉(zhuǎn)為ai韻,且存其字之古音。
(五)、釋“約yuē”。約上古屬影母,藥部。藥,《廣韻》以灼切,以此,藥之中古擬音為yó(遺握合音是也),是故藥之上古韻部可擬為“o”。綜上,約之上古擬音與“藥”之中古擬音近。正安方言讀音中的“大約yó”,約存其上古讀音。
(六)、釋“樂(快樂)”。樂,《廣韻》盧各切。樂中古屬來母,鐸韻,入聲。按此,樂之中古擬音為luó(與羅之官音近聲)。正安方音有“快樂luó”之語,存其中古讀音。
(七)、釋“樂(音樂)、岳”。樂上古屬疑母,藥部(藥之上古音,王力擬注為?捭i?觝k,按此藥可等韻于握)。岳上古屬疑母,屋韻。故樂、岳之上古擬音皆為yó(遺握合音)。又:樂、岳《廣韻》五角切(五,《廣韻》疑古切,角之中古韻類為覺。覺,按高本漢擬注其中古之音k■k而知,其韻類可擬為“握”),入聲。以此,樂、岳之中古擬音亦為yó(遺握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音樂yó、岳yó父”,存其上、中古之音。
(八)、釋“爵jué”。爵上古屬精母,藥部。按此,爵之上古擬音為jó(急握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爵jó位”,存其上古之讀音。
(九)、釋“卻、鵲”。卻,《廣韻》去約切,入聲。按此,卻之中古擬音為qó(其握合音是也)。鵲,上古屬清母,鐸部。按此,鵲之上古擬音為qó(其握合音是也)。又《廣韻》鵲,七雀切(雀之中古韻類為藥),入聲。按此鵲之中古擬音亦為qó(其握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了卻qó、喜鵲qó”,存其上、中古之讀音。
(十)、釋“學xué”。學上古屬匣母,覺部。覺,《廣韻》古岳切,入聲。故學之上古韻部可擬為“o”,其上古擬音為xó(習握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學xó習、學xó生”,這里的“學”保存其上古之音。
(十一)、釋“掠luè”。掠,《廣韻》離灼切,入聲。按此,掠之中古擬音為lió(黎握合音是)。年老之人讀“掠luè奪”為“掠lió(黎握)奪”,存其中古讀音。
綜括“約、樂(音樂)、爵、卻、鵲、學、掠”七字的正安方言讀音而論,普通話的ue韻與y、j、q、x、l相拼時,在正安方言讀音中多轉(zhuǎn)為o韻,保存其字之古音。
三、其他
(一)、釋“丕pī”。丕,《集韻》攀悲切,平聲。按此,丕之中古擬音為pēi(胚)。正安人讀曹丕為“曹丕pēi(胚)”,存其中古讀音。
(二)、釋“足zú”。足,《廣韻》即玉切,中古屬精母,燭部,入聲。按此,足之中古擬音為jú(此處u念屋不念魚)(即屋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足jú(即屋)夠”,存其中古之讀音。
(三)、釋“菊jú”。菊,《廣韻》局六切,入聲。六,《廣韻》力竹切。按此,菊之中古擬音與足之中古擬音同為jú(此u念屋不念魚)(即屋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菊jú(即屋)花”,存其中古之讀音。
(四)、釋“綠lǜ”。綠上古屬來母,屋部。按此,綠之上古擬音為lú(盧)。又綠中古屬來母,燭韻,入聲。按此,綠之中古擬音亦為lú(盧)。正安方言讀音有“綠lú(盧)葉、綠lú(盧)色”。存其上、中古之讀音。
(五)、釋“律lǜ”。律上古屬來母,物部。按此,律之上古擬音為lú(盧)。又律中古屬來母,術(shù)韻,入聲。按此,律之中古擬音亦為lú(盧)。鄉(xiāng)里老人讀為“法律lú(盧)”,存其上、中古之讀音。
(六)、釋“備bèi”。備上古屬并母,職部。按此,備之上古擬音為bì(閉)。鄉(xiāng)里年老之人讀之名為“劉備bì(閉)”,實為上古之讀音。
(七)、釋“眉méi”。眉上古屬明母,脂部,中古仍之,平聲。按此,眉之上、中古擬音皆為mí(迷)。正安方言讀音有“眉mí(迷)毛、峨眉mí(迷)山”,此為上、中古之讀音。
(八)、釋“鑰yào”。鑰,《廣韻》以灼切,中古屬余母,藥韻,入聲。按此,鑰之中古擬音為yó(遺握合音是也)。正安方言讀音有“鑰yó(遺握)匙”,勉強保了存古音。
(九)、釋“覺jiào”。覺,《廣韻》古孝切,去聲。按此,覺之中古擬音為gào(告)。正安婦女誆小孩兒是說“睡覺覺gào(告)”,同時方言有“一覺gào(告)瞌睡”的說法,保存了上、中古的讀音。
(十)、釋“腳jiǎo”。腳,《廣韻》居勺切(勺,《廣韻》之若切,中古韻類為藥),入聲。按此,腳之中古擬音為jó(急握合音)。正安方言讀音有“洗腳jó(急握),保存了中古讀音。
(十一)、釋“叫jiào”。叫,《廣韻》古吊切,中古屬見(見,《廣韻》古電切)母,嘯母,去聲。按此,叫之中古擬音為gào(告)。正安方言讀音稱乞丐為“叫g(shù)ào(告)花子”,保存了中古讀音。
(十二)、釋“肉ròu”。肉,《廣韻》如六切(六,《廣韻》力竹切,中古韻類為屋),中古聲紐為日,韻類為屋,入聲。按此,肉之中古擬音為rú(如)。正安方言讀音有“臘肉rú(如)、吃肉rú(如)”,基本保存肉之古音。
(十三)、釋“頭tóu”。頭上古聲紐屬定,韻部為侯,中古仍之,平聲?!稄V韻》頭,度侯切。按此,頭之上、中古擬音皆為dōu(兜)。正安人為死者置辦棺材,稱“割木頭dōu(兜)”,保存了“頭”的古音。
(十四)、釋“間jiān”。間,《廣韻》古閑切(閑之中古韻類為山)。又間中古屬見母(見,《廣韻》古點切),山韻,平聲。按此,間之中古擬音為gān(甘)。正安方言讀音有“房間gān(甘)兒、一間gān(甘)房子”,保存其中古讀音。
(十五)、釋“沿yán”。沿上古屬余母,元部。按此,沿之上古擬音為yuán(元)。又《廣韻》沿,與專切,平聲。按此,沿之中古擬音亦為yuán(元)。正安方言讀音有“沿yuán(元)河”,保存其上、中古之讀音。
以上所列舉的三十余字,僅正安方言中特殊讀音字詞的九牛一毛,但足以說明方言在保存古文化中的重要作用。隨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的加快,方言的生存更加岌岌可危。長此以往,若干年后已是鄉(xiāng)音難覓了。
【參考文獻】
[1]《陽川劉氏宗譜》
[2]《廣韻》
[3]《集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