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之初見
“不喝則已,要喝就一醉方休,”生這是韓國的酒文化。據(jù)韓國人說,簡單來說,韓國人喝酒就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相互勸酒,讓對方喝的越多越好,最好大醉。在韓國喝酒,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形式,也是一種時尚、特殊的禮節(jié)。韓國的這種酒文化有著深刻的社會生活烙印,進入工業(yè)化社會之后,韓國人的生活節(jié)奏也在加快,所以韓國人的口頭禪都是“快點快點”,這讓去過韓國的人都印象深刻;另一個原因是,受韓國等級文化和儒家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下級嚴格服從上級,晚輩嚴格服從長輩”潛移默化的融入到人們生活中,韓國社會形成了一種與其國家節(jié)奏相協(xié)調的現(xiàn)象—“暴飲文化”,也就是今天韓國“不喝則已,要喝就一醉方休”的酒文化。
在韓國,喝酒必不可少,最典型的特征是在“酒局”上的表現(xiàn)。韓國人喝酒都是互相之間的勸酒和推杯換盞,其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讓對方進入醉酒狀態(tài),然后相互之間變得熟絡,最后達到一種暢所欲言的狀態(tài),而如果這樣,那么這次酒局的目的就已經(jīng)達到了,人們也互相熟悉了,自然事情也就談成了。這對剛去韓國工作的朋友來說一定要知道的,在韓國,喝酒是必不可少的,韓國人飲酒時也有酒令:“場所不問,時間不問,下酒菜不問,酒類不問……”
酒文化之規(guī)定禮儀
韓國人的酒文化中有很多規(guī)矩,一直延續(xù)至今。如,一般從燒酒開始,再用啤酒爽口,最后用“炸彈酒”(一種啤酒和洋酒的混合酒)為當晚酒局畫上句號,當然燒酒、啤酒、“炸彈酒”都是韓國酒局的主角。此外,還有一種文化,即酒文化中的“次文化”,是指韓國人在喝酒時,比較隨便,一般會在飯店、小酒館、街邊小攤、酒吧等地方喝酒,不會在一個酒館結束,而是要輾轉多個酒館,品嘗各種酒。在第一個酒館飲酒叫“第一次”,第二個叫“二次”,就這樣次數(shù)不斷增多,喝酒的人也進入了興奮和意識蒙朧狀態(tài),有的喝完酒會去唱歌,所以韓國夜生活也是豐富無比。每當午夜時分,街邊總會見到各種各樣喝醉了酒的人,有哭有笑有鬧,這可以說是韓國夜景中獨有的一幕。
在韓國喝酒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其中喝酒禮儀非常重要,下面有幾點需要每一個對韓國有興趣的朋友謹記。一、和長輩們一起吃飯喝酒的時候,長輩不動千萬不要動,喝酒的時候要側過身子,不能正臉對了長輩,當然對比自己輩分低的人就不需要了,長輩倒酒要雙手拿杯,喝的時候要一飲而盡,當長輩杯里沒酒時要雙手去倒酒,自己杯子沒酒時不能自己倒酒;二、和朋友們一起出去可以隨便些,不過還要遵守不能自己倒酒,要一飲而盡,倒酒時候要滿杯最好等;三、喝酒的時候要知道誰大誰小,要按照順序倒酒,按照前后輩分順序;四、要知道自己酒量。韓國人酒量都很不錯,所以要量力而行,不然就適得其反了,但如若喝醉,可以喝點蜂蜜水、豆芽湯等來解酒。
酒文化之酒俗
韓國酒歷史久遠,酒俗也一代代的傳承至今。以前每到陰歷10月,儒生們會擇吉日,守禮節(jié)設宴款待大家,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鄉(xiāng)飲酒禮”。在一些其他節(jié)日和祭祀上,年輕人們也可以像長輩們學習喝酒的知識,那時候沒有得到長輩的允許是不能喝酒的,但到了喝酒年齡,他們會學“酒道”,但當在酒席上出現(xiàn)無禮舉動時,就違背了“酒道”的意思,一般長輩們會指出錯誤之處。
隨著時代發(fā)展,今天的韓國人喝酒沒那么講究禮數(shù),但“酒道”仍通用。在韓國喝酒,人們喜歡說“干杯”,那表示著心里高興和相互分享愉悅,碰一碰杯讓氣氛更融洽,而不是像中國人喝酒那樣,干杯就要把杯子里的酒全喝完。
在韓國喝酒,要一杯一杯喝完,而不是續(xù)酒,這在韓國是不禮貌的。這種不能續(xù)酒的文化據(jù)說是發(fā)端于祭祀上喝一口祭祀酒之后,要把酒杯重新呈給長輩的風俗,這種習俗延續(xù)至今,把酒杯呈給長輩表達了一種尊重,也正如此,在聚會時,會把酒杯遞給同伴或是想親近的人,以此表達自己的心意。
酒文化之酒廣告
酒廣告顧名思義為酒做廣告,以提升酒的知名度,提高銷量。韓國為酒做廣告最不可缺少的是美女,當你研究韓國酒廣告時你會發(fā)現(xiàn),首先映入你眼簾的是各類酒類海報,海報里的美女姿態(tài)各異,或溫柔可人、或性感妖嬈,或狂野輕靈,無一都深深吸引著人們的目光,讓人流連忘返。
這些廣告美女不是一般的村姑或是奇特的人,而都是家喻戶曉、風靡一時的當紅明星。韓國的這種現(xiàn)象,很多人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但是都愛戀其中,這或許就是酒商們要達到的目的吧。這里有現(xiàn)任首爾市長在博客上發(fā)表的感慨:“在北漢山的入口,林林總總地排列著一些酒館和飯館。其中一家餐廳的門口,豎立著巨幅酒廣告和酒桶。像其他地方一樣,推銷酒的廣告里永遠出現(xiàn)的都是女模特兒。酒桶旁邊也不例外,將美女和飲酒聯(lián)系在一起,誘惑著客人??墒牵瑸槭裁匆欢ㄒ獙⒕坪团韵嗵岵⒄?,才能提起喝酒的興致呢?”
針對首爾市長這一提問,人們給出了很多答案,但韓國某知名酒業(yè)公司給出了合理解釋:一、喜歡喝酒的都是男性,他們占酒館客人的大部分,而99%的男性表示喜歡美女,所以吸引顧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找美女做廣告,這會讓顧客們記住酒類品牌;二、韓國的酒類廣告有限制,即便是度數(shù)低的酒,若在電視做廣告要在晚上10點以后播出,高度數(shù)酒限制更多,因此酒業(yè)公司就直接做廣告營銷,選擇海報和掛歷,并把它們做得相當刺激,奪人眼球?;蛟S這應該解答了人們對韓國酒類廣告的諸多疑問。
酒文化之中韓異同
飲酒是一件美事,了解酒文化也是一件很長知識的事。一個國家的酒文化是一個民族歷史、文化、宗教信仰及社會生活的集體體現(xiàn),說起其他國家的酒文化,我們會不由自主地與自己國家的酒文化找共同點與不同點。
其實中國乃至東南亞的酒文化都離不開儒家學說。因為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儒家學說被奉為治國安邦的正統(tǒng)觀點,酒文化也同樣受到了儒家學說的深刻影響。據(jù)我們查資料,發(fā)現(xiàn)《尚書·酒誥》中有宣揚的酒德,內容如下:一、“飲惟祀”,只有在祭祀時才能飲酒;二、“無彝酒”,平常少飲酒,以節(jié)約糧食,只有在生病時才宜飲酒;三、“執(zhí)群飲”,禁止民從聚眾飲酒;四、“禁沉湎”,禁止飲酒過度。從中可以看出,儒家并不反對飲酒,用酒祭祀敬神,養(yǎng)老奉賓,都是德行。
當然還是有區(qū)別的,筆者根據(jù)中韓酒文化差異不同,稍作了總結,如下六方面:
一、共飲對象:韓國人飲酒時,酒友主要是朋友或單位同事。而中國人則多喜歡和家人或親戚朋友一起到外面聚餐,順便飲酒。
二、飲酒目的:韓國人的飲酒目的有如下幾個。一是緩解壓力型,占53%;二是重視健康型,占27%;三是愛好飲酒型,占13%;四是突顯個性型,占7%。與此相反,中國人當中經(jīng)常飲酒的人大都是真的喜歡飲酒,享受飲酒這個過程本身。
三、酒后的狀態(tài)不同:韓國人一旦飲酒,就很難適可而止,一定要一醉方休、不醉不歸。而且,他們大部分借飲酒來緩解平時工作和生活中的巨大壓力。但是,大部分中國人飲酒就比較自覺,分寸把握很得當。
四、飲酒的次數(shù)地點:韓國人的飲酒方式比較獨特,一次一次地轉換酒館,好像不把所有的酒都喝一遍就不過癮,這恐怕也是舉世罕見的。相反,中國人中很多愛好飲酒的人幾乎每天都要喝兩杯,而且也沒有喝酒換地方的習慣,要么在家里,要么在飯店,酒席一般固定在一個場所。
五、回家的時間:韓國人酒后的回家時間一般都是午夜或次日凌晨,而且,偶爾還會在外面住。但在中國喝酒之后凌晨歸家或者干脆夜不歸宿是絕對不能容忍的事情。
六、酒廣告:提到酒類廣告,中國酒類廣告一般是在高水準的聚會上,伴著柔和的音樂,一群西裝革履、氣質不凡的成功男士正在推杯換盞。偶爾出現(xiàn)幾個漂亮的身著晚禮服的女人,與中國不同的是,韓國的酒類廣告大都是當紅美女明星出任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