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甲午年。距離1894年,整整120年。120年前的那個秋天,已鐫刻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每次當我經過海邊,翹望萬里晴空,眺望對岸的劉公島,仰望復制的定遠艦,一種痛惜悲哀之情難以釋懷,目光撫摸這片海域,思緒不由跨入一百多年前的海上風云里……
為了加強海軍建設,1867年,清政府建立了船政學堂。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師,并先后從德國與英國購買了先進的鐵甲艦和巡洋艦。李鴻章出于加強與鄰國的關系,建議到日本轉轉。日本政府見我海軍實力比他們強大,如坐針氈。于是,日本天皇下令壓縮開銷,傾全國之力,拼命擴建海軍,擴充海軍軍備——松島號、千代田號、秋津洲號等等,其中的吉野號是當時世界上航速最快的巡洋艦,這些增加的戰(zhàn)備品在火力上遠遠勝于我軍,為日后侵朝和侵華做了充分的準備。
1894年7月25日,一支龐大的日本艦隊駛出了佐世堡軍港,豐島海戰(zhàn)開始,繼而又野心勃勃,采用蓄謀已久、不宣而戰(zhàn)的手段,突然襲擊我國。9月17日,一個凄涼的日子。黃海的天空彌漫著濃濃的硝煙。一場怒海爭鋒、驚心動魄、人類歷史上以蒸汽機為動力的鐵甲艦隊大海戰(zhàn)在此上演。以東鄉(xiāng)平八郎乘吉野號為先鋒隊旗艦,伊東佑亨乘松島號為總隊旗艦,緊隨的高千穗號、西京丸號、橋立號、比睿號、赤城號等日本聯(lián)合戰(zhàn)艦12艘,氣勢兇猛,直撲黃海而來。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攜旗艦定遠,率領致遠、經遠、濟遠等戰(zhàn)艦以雁行陣挺力迎戰(zhàn)。當時,許多經費被貪官污吏挪用,其中一大筆用作慈禧太后慶賀六十壽辰,已無力購置新型戰(zhàn)艦,現(xiàn)有的裝備遠遠落后于敵艦,彈藥、魚雷嚴重短缺。從外國定購的彈藥因時間倉促,路途遙遠,遲遲未到。結果濟遠艦失利,定遠艦多處中彈,丁汝昌負傷。不久揚威號被擊毀,超勇號沉沒。致遠艦彈藥用盡,遍體鱗傷,管帶鄧世昌果敢沉穩(wěn),臨危不懼,決定撞擊吉野??墒牵诰鄶撑灢贿h處,不幸被吉野魚雷擊中。鄧世昌和他的戰(zhàn)艦、將士們以及愛犬湮沒在滔滔黃海中,一個個鮮活而寶貴的生命被卷走了。實踐了他“誓與敵艦同沉”的錚錚誓言!那一刻,海面破碎,滿目凄愴……
回溯歷史,假如清政府目光敏銳,從“長崎事件”中就能洞悉出日本排華的野心,對這個小國不掉以輕心;假如朝廷生活不那么腐敗,把修建頤和園的經費,用于添置新型戰(zhàn)艦和彈藥,日本購買的吉野就會被我軍搶先購買,軍事防備順應加強;假如制訂韜略周密的作戰(zhàn)方案,敵方無法鉆空子;假如大敵當前,如方伯謙一樣貪生怕死的將士少一些,平時的軍紀嚴明一些,作戰(zhàn)素質提高一些,有限的彈藥和魚雷射擊得精準一些,就會變劣勢為優(yōu)勢,就會為勝仗提供一些保障。但歷史畢竟不是由“假如”所能改寫的,海戰(zhàn)以我軍失敗而告終,國家歷史的走向就此分野。
影片《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zhàn)》畫外音在訴說:“歷史的天空開始清醒?!北瘔训臍v史通過影片再現(xiàn),觀眾無不肅然起敬,扼腕嘆息,潸然淚下。
單單嘆息,我想不是編劇、導演、演員的本意。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影片導演馮小寧歷時20年的心血磨礪的一把利劍,于2012年7月出鞘。影片泣血,旨在喚起國人的警醒和思考:“歷史上的每一次大海戰(zhàn),都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眹抑挥袕姶罅耍挪粫芩麌钠廴?。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前車可鑒,那個秋天的殘血夕陽將永不復返!
片尾曲《深藍》由馮小寧作詞、撈仔作曲、褚海辰演唱:當海風吹過,你已經走遠,記憶里那是一個秋天;當明月升起,你已經走遠,銀光里留下一片深藍。淚水從每一張臉上灑落,心里的痛要一百年……如泣如訴,哀婉激揚,蕩氣回腸,依稀看到120年前的硝煙蔽海和沖天火光,甲午精魂在生動上演。
甲午走遠了,記憶還在;將士們走遠了,音容還在;定遠艦走遠了,強國夢還在!
這一艦,被大海記載;這一頁,被史冊記載;這一年,被歲月記載!
昨天的霪雨,早已落盡;今天的太陽,嵌在藍天。海浪拍打一個世紀的日歷,日歷翻閱一個世紀的征程,征程奠下一座不朽的豐碑。
七彩的光影,在夜空下眨著眼睛,仿佛欲把沉睡的靈魂一一喚醒……
惜哉,甲午!痛哉,甲午!悲哉,甲午!壯哉,甲午!
古有烏江邊李清照的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而今,可否允許我,借用一下——“至今憶水師,不肯越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