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個老漁夫,在沒事的時候就拿起身邊的《圣經(jīng)》讀幾頁,孫子看到后,也學著爺爺?shù)臉幼?,每天讀一點。過了一段時間,孫子問:“爺爺,讀這些書有什么用呢?我讀了,一點也記不住?!?/p>
爺爺聽了后,沒有回答他,只是讓他提上一個裝過煤炭的黑黑的籃子,到河邊去提水。孫子提了一籃水快速往回跑,結(jié)果回到家,籃子空空如也,他失望地說:“爺爺,沒有提到水?!睜敔斦f:“你再去,這次跑快點?!睂O子照做了,結(jié)果他跑回家,累得氣喘吁吁,籃子里還是沒有水。爺爺說:“你再去,這次再跑快點?!睂O子又照做了,結(jié)果還是沒有水。他對爺爺說:“用籃子提水,根本就是沒用的,不可能提到水?!?/p>
爺爺慢慢地說:“真的沒有用嗎?你低頭看看籃子,有什么變化沒有?”
孫子低下頭,仔細看著那個提過水的籃子,發(fā)現(xiàn)原來盛過煤的、黑黑的籃子,因為提了幾次水,變得干干凈凈了。
爺爺說:“讀書,就像這個竹籃子提水一樣,看似沒有提到一點水,你沒有記住任何東西,但是,在一次次的讀書中,你的心靈得到了凈化,你怎么能說讀書沒有用呢?還有比凈化心靈更有用的嗎?”
我們平常有沒有這樣的疑惑呢?認為讀書無用,反正我也記不住,讀了也用不上,就像那個提水的竹籃子一樣,白費我們的力氣??墒前。谖覀円槐楸榈淖x書中,我們雖然沒有記住什么;它雖然不能給我們帶來金錢,帶來樓房,帶來轎車,甚至不能給我們帶來一粒填飽肚子的米。但是,讀書,卻在一日一日看不見、摸不著的時光中,把我們曾經(jīng)沾滿塵埃的心靈洗凈了,讓我們變得純潔,變得高尚,變得認清真善美、假惡丑,變得不再患得患失,變得有堅定的自我,變得心境安然、心底無私,你說,還有比這更有用的事嗎?
我們生活在世間,沒有比心靈有一個歸宿更重要的了。如果心靈沒有歸宿,即使腰纏萬貫,也會感到孤獨寂寞、恓恓遑遑,而沒有安定、幸福感。于丹說:“讀書,是安放身心的事?!边@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我們累了的時候,身體想找個休息的地方,而心靈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不要質(zhì)疑了,有時間,讀點書吧,讓你的心靈安定、祥和。
二
我在教學時,在指導(dǎo)學生寫作文的時候,經(jīng)常對學生說:“同學們,其實你們的作文不必我來批,你就大致知道自己的作文是成功還是失敗。怎樣知道呢?很簡單,那就是寫完文章后,問問自己,這篇作文感動了自己沒有。如果感動了自己,那么這篇作文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如果連自己都不能感動,自己像個局外人,寫出來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那這篇作文是絕對不可能成功的。換言之,要想成功,先要感動自己?!?/p>
今天讀一篇文章,寫的是一幫學音樂的孩子,在老師教唱歌的時候,板著臉唱,老師說:“你們是來學音樂了,我怎么沒有看到你們臉上有樂的表情?音樂是通過聲音,帶給我們快樂、喜悅!你們這樣板著臉,怎么能唱出美妙的音樂,又怎么能感動他人?”
這個老師告訴學生的道理,其實和我教學生作文是一樣的,那就是:全力投入,感動自己。
我給女兒講了這兩個故事后,接著說,其實啊,在人生路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你在路上行進時,沒有付出努力,沒有付出汗水,不去奮斗,不去堅持,你回頭望自己的人生路時,連自己都不能感動,又怎么會感動蒼天、感動命運,讓它們賜給你成功和幸福呢?媽媽寫過一篇文章《勇者不懼》,其中在大雪中騎著自行車行進的情景讓媽媽佩服小小的自己那份堅韌和頑強。女兒啊,你要想走好人生路,要想獲得幸福和快樂,首先你的付出要感動自己啊!如果你自己都覺得自己愧對人生,你怎么可能獲得你想要的結(jié)果呢?
三
今早吃飯時,女兒又在那兒左顧右盼,不好好吃飯。我一邊吃著飯,一邊說:“媽媽給你講個笑話吧。”
“媽媽非常喜歡一個作家鮑鵬山,有一次讀他的博客,他寫的一段文字給我的啟示很大。他年輕的時候,在青海一個非常艱苦的地方工作,生活條件非常差,每次吃飯時,大家都唉聲嘆氣,吃不下去,時間久了,營養(yǎng)不良,影響身體健康。可是在他們同事中,有一個人卻每次都吃得非常香,并且嘴巴吧唧吧唧地響,把他們羨慕得了不得??墒强纯此耐肜?,飯菜差得跟他們完全一樣,他為什么能吃得下去并且好像吃得很香?同事開始笑而不語,故意逗他們,后來道出秘密,他每次吃飯的時候,都在心底里想著,我是豬,我是豬,我是豬,豬吃這樣的飯菜已經(jīng)很好了。這樣想著,他就能吃得下那些很差的飯菜了。鮑鵬山非常受啟發(fā)。后來他到一個更偏遠的地方工作,他每天要走很遠泥濘的崎嶇的山路去工作,并且飯食非常差,但是,他每次都告訴自己,我是豬,我是豬,這些苦,小菜一碟;這些飯食,對于豬來說,已經(jīng)很好了。這樣想著的時候,他什么抱怨也沒有,心平氣和地接受那些苦難。他在青海那些艱苦的地方辛勤工作,寫出了許多好文章,被請到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講學,現(xiàn)在在上海一所大學工作?!?/p>
我繼續(xù)說,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抱怨環(huán)境不好,抱怨吃穿不好,是因為我們把自己看得太高,把自己看得像個國王,像個公主,受著這些苦的時候,心不甘情不愿,抱著這樣的心情,那么,即使不苦的生活,在我們的眼里,也是苦不堪言了。所以,人生路上,要把自己看低一點,那么,很多困難就不是困難了。
女兒說,嗯,媽媽,我懂得了,很多同學說,我患了“公主病”,把自己看得過高,是我煩惱的原因之一。媽媽,和你談話,真有收獲。
我笑了,快樂地看著女兒吃完飯,上學去了。
很多時候,能夠給別人一點影響,也讓我內(nèi)心幸福。
我聽到了我的靈魂在唱歌。
四
慢慢地翻著書,讀到了《留著門,留著燈》,里面有這樣一段文字:
我想起了那首古詩: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別人如何我不曉得,反正我覺得這首詩里必須有燈,也一定有燈:一燈如豆。而那恰恰是我小時候家境和生活的寫照。五戶人家的小山村,五座小茅屋在風雪中趴在三面荒山坡上瑟瑟發(fā)抖。一個少年背著書包朝左側(cè)西山坡亮著微弱煤油燈燈光的茅屋匆匆趕去。那條癟著肚子的狗叫了,門“吱扭”一聲開了……
這段文字,讓我想起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名字就叫《風雪夜歸人》,盡管我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當時還沒讀過唐朝詩人劉長卿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我,卻潛意識里喜歡這部電影的名字,及至后來讀了這首詩,更是喜歡得刻在心里了。
為什么對這二十個字這么喜歡呢?
因為,它帶給人一種溫暖。
天寒、風雪、家貧,可是,有人在等著出門未歸的人,曠遠和寂靜里,有狗吠帶來的生氣和家的溫暖,那一盞如豆的燈,像文中說的,必須有一盞這樣的燈,在亮著,在跳動著,在等候著。這一切,讓未歸的人心里有一股前行的動力,無論如何,頂風冒雪也要趕回去,和燈邊等候的人相聚,說幾句話;甚至,只是默默無語。
人這一生,實際上是靠這一種溫暖在活著。
張愛玲在文章中說:她在香港遇到戰(zhàn)亂,炸彈在頭上飛,險些橫死街頭。劫后余生時她第一個念頭是,剛才死了有誰知道?現(xiàn)在沒死,又能告訴誰自己險遭大難?搜索了一圈,發(fā)現(xiàn)無人相干。她的存在整個是可有可無的,凄楚復(fù)凄惶。
這種凄楚復(fù)凄惶,想必我們很多人經(jīng)歷過,當自己的生死與整個世界上的人不相干時,實際上也沒有存在這個世界上的必要了,心底是一片凄涼與凄楚,縱然生存,也是一片冰冷。
而我們太多的人,都有人惦記著我們的生死,他們對我們的關(guān)愛,甚至勝過愛他們自己。
當我們在冰冷的夜里,想到或者看到家中那一束氤氳著橘黃色的燈光時,溫暖遂在我們心中流過。
五
早晨起床,女兒在書房背書,我怕走來走去打擾她,就倚在房間的門框上,順手拿起柜子上的一本雜志來讀。
雜志的第一篇文章是《悄悄地告誡》,慢慢讀來,非常溫馨和清爽。當讀到“揚善公堂,規(guī)過私室”一句的時候,我停下來,心頭竟然有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
一直以來,被很多很多的問題困擾,不能得到解決。
我是教師,是母親,是妻子,有太多的時候,我看得出別人的缺點,可是我不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法來解決。在工作中,我非常負責,學生犯了錯我很嚴厲。但是實際上,我不想做個嚴厲的教師,我希望帶給學生的是一種如沐春風的教誨;在生活中,女兒有太多太多的缺點,我必須像修剪一棵小苗一樣去糾正她,但實際上,我不想做個嚴母,我希望留在女兒記憶里的,是一個有思想有觀點而又溫和的母親;在與丈夫的相處中,他有很多做法不恰當,我都很生氣地去和他爭論,而實際上,我不想做個好辯的妻子,我希望在相伴的一生中,留給丈夫更多的是一種溫暖。
可是,很多時候,我看出他們?nèi)秉c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去處理。
其實,很多時候,人生的困惑,在沒有人指點的情況下,讀書是感悟的最好方法。今早的這篇文章,讓我知道了“悄悄地告誡”,讓我知道了“規(guī)過私室”,無論什么時候,無論對誰,縱然他犯了錯,縱然我們再有理,也要“尊重”和“包容”別人,尤其在公共場合,“大人”動輒擺出“替天行道”的架勢予以申斥,效果一定不大,反而成了積怨的導(dǎo)火線。
我倚在門框上,雖然是夏天,早晨卻不熱,非常舒服,心田被這些文字滋潤得豐盈充沛,剎那間,竟然有種喜悅從心底流過。我太喜歡這種醍醐灌頂?shù)母杏X,當別人指點我明白一個道理,或者是我讀書明白一個道理時,那種感覺非常幸福。
那是一種心靈明亮的感覺。感謝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為我們的心靈點一盞明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