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是有味道的。
英國國菜,眾所周知是魚和薯條fish and chips。但英式英語里另有個好詞:脆土豆片兒,叫做crisps—聽這讀音,你就感覺得出來,chips就是一口下去罷了,而crisps,簡直就是薯片在嘴里嘶啦咔嚓,響亮爽脆的動靜。
晚上你餓了,出門吃烤串。你點好了,聽肉串在火上滋滋作聲,不忍心看,看了肉由紅變灰慢悠悠,就百爪撓心,直探入胸腔里去,于是坐立不安,非得過去,監(jiān)督著攤主:別烤老了!我就愛這么嫩的!快快,快給我!—就差伸手去火里,把滋滋求救的烤串給搶出來了??竞昧?,撒孜然,端上桌來,還有滋滋聲。這時候須得要冰啤酒,酒倒進(jìn)杯里,泡沫咻咻地噴涌而出:感覺這才對了。
油炸火烤的聲音,聽起來格外香。裹好面糊的炸雞炸蝦下鍋,先是滋哩滋哩油跳聲,再是絲絲啦啦油炸聲,好聽。江南菜市場,油炸經(jīng)典小食品有三樣:一是剛?cè)喑蛇€白嫩清新、一進(jìn)鍋就黃焦酥脆起來、吃一口就“嘶”嘆一口氣的蘿卜絲餅;二是油光水滑,揉長了扔油鍋里慢慢飽脹、脆香可口的油條;三是下了油鍋就發(fā)硬變脆的油馓子,最是下鍋嘶啦,咬來刺嚓的好聽,你在一邊看人吃,聽這聲音,自己都會饞。陜西油潑辣子面,最后那一勺滾油“刺啦”一聲澆在面上,香氣還沒被逼出來,氛圍已經(jīng)在了。
炒過東西的都知道,熱油遇到水,會有非常響亮明快的“沙啦”一聲。比如你豎耳朵,聽廚房炒回鍋肉,之前叮叮篤篤的刀擊砧板聲,總不過癮;非得“沙啦”響一聲,那就是肉片兒下鍋炒起來啦,馬上就要呈現(xiàn)燈籠盞旋渦狀啦,等滋滋出完了油,就是豆瓣醬們爆香的天下啦!你快要聞見一路穿房過屋、鉆門沁戶的香味啦—總之,那一記“沙啦”聲,最是讓人心花怒放。
大鍋燉雞湯,聲音溫柔得多。小火慢熬,你每次走過去看,只能聽見鍋肚子里咕嘟咕嘟,溫柔敦厚的冒泡兒聲,于是想見其中皮酥肉爛、漾融在油潤微黃的雞湯里,真讓人沉不住氣。每次喝雞湯,總是忍不住來回走幾趟,可是雞湯穩(wěn)若泰山,就是咕嘟咕嘟、咕嘟咕嘟……慢慢悠悠,香味勾人。
咖喱土豆燉雞時,咖喱粉融的醬,混著燉得半融的土豆淀粉,會發(fā)出一種“撲撲波波”的響聲,比普通水煮聲鈍得多。這簡直就是提醒你:我們這汁可濃啦,味可厚啦,一定會掛碗黏筷,你可要小心哪……
我最中意的聲音,是南方米飯的嘆氣。話說一切中餐館,管你是川魯粵淮揚,從大煮干絲到回鍋肉,廚子都敢給你做。唯獨米飯,很難吃上好的。因為大多數(shù)飯店都是大鍋飯,米飯不賣錢,不給你單做。未必要名貴米種,只要不是大鍋飯,加水得宜,火候?qū)?,就很容易做好吃。所謂好米飯,就是當(dāng)你揭開鍋,撲簌簌一陣淡而飽滿的香氣騰完,會聽見米飯帶出一聲極輕的“浮”,像嘆氣似的。那時你就知道,嘆完這口氣,米飯就白凈香軟。
再加點切咸菜的喀刺聲、炒花生的噼啪聲、燉紅燒肉的咕嚕嚕聲、炒黃豆芽的淅瀝瀝聲,就是最美味的聲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