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碰碰車
2005年1月17日,距離地球表面885公里的近地軌道。寂靜的太空突然傳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黑暗中閃出一團巨大的紅色火球,隨后,大小不一的碎片伴隨著巨大的沖擊波迸向四方!
美國宇航局太空監(jiān)視系統(tǒng)準確地捕捉到了這一幕——三十多年前滯留在太空中的美國火箭殘骸,和五年前滯留在太空中的中國火箭殘骸相撞了!
本來“井水不犯河水”的兩個“太空垃圾”,在運行過程中,因為其中的一個突然改變軌道,不期而遇。
科學家將這次事件比喻為“太空碰碰車”。
在他們看來,“太空碰碰車”并不好玩,因為兩塊火箭殘骸相撞后,并非“同歸于盡”,而是產生出更多太空垃圾,彌漫在軌道中。
這些小碎片通常以每秒10公里以上的速度運行,如果與其他物體相撞,每小塊將產生約一顆手榴彈的爆炸力。
簡單點說,一塊藥片大小的太空垃圾,就可以將人造衛(wèi)星撞成“殘廢”。
據說,當年美國“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在太空返航時忽然墜毀,出事的原因,就是被一堆太空垃圾擊中。
問:為什么外星人不愿意造訪地球?
答:因為他們不想穿越垃圾堆唄!
可怕的“活”垃圾
據統(tǒng)計,自人類第一次登上太空以來,已經制造了近10萬件太空垃圾。
這些垃圾,既非“上帝”的饋贈,也不是什么“天外來客”,而是人類自己的“杰作”——航天事業(yè)的副產品。
比如:廢棄的衛(wèi)星、剝落的隔熱層、燃料艙的殘片……光是直徑超過10厘米的物體就有九千多塊!小于10厘米的則不計其數。
與地球垃圾不同的是,這些太空垃圾全是“活”的,它們晝夜不停地飄浮在地球軌道上,并且,隨著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步壯大。
茁壯成長的它們也有自己的“小煩惱”,雖然生活在廣袤無垠的太空中,可它們卻不能任意翱翔。
因為,它們無法擺脫地球引力,“一輩子”只能在近地軌道上飄浮。當軌道上的“小伙伴”“人”滿為患時,就開始你推我搡,產生碰撞,于是,更多的碎片開始出現(xiàn)。
到那時,地球周圍就會出現(xiàn)一圈奇怪的流動“垃圾帶”,就像是圍了一層柵欄,“別人”進不來,我們也出不去,人造衛(wèi)星無法升空,太空探索前功盡棄。
除此以外,一些被撞出軌道的小碎片,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會像隕石一樣極速奔向地球。沒準,還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人類必須在最壞的情況出現(xiàn)之前,想出應對的方法。
太空垃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固步自封”。必須找到打開“柵欄”的那把鑰匙,不是嗎?
獻計獻策中
目前,各國科學家們都開始獻計獻策,想制定一套有效的方法控制住太空垃圾。
最繁瑣的方法:
給“活垃圾”“上牌照”
為了避免傷害,美國科學家把能夠觀測的一萬三千多個太空垃圾逐一編號,保持跟蹤,并且不斷測算它們以后的位置。
因為太空垃圾沿著固定的軌道運行,科學家只需要知道它們的運行軌跡,就可以讓航天器避開它們。這就好比在高速公路上樹立警示牌,讓汽車繞開危險一樣。
但是,“上牌照”的工作可不簡單,涉及到很多復雜的科學技術,并不是每個國家都能開展。
最便捷的方法:
空間限行
聯(lián)合國已經開始制定空間法規(guī),約束各國在太空進行危險試驗與部署各種太空武器,并且嚴禁核動力衛(wèi)星發(fā)射。
電腦模擬顯示,如果從現(xiàn)在起,人類不再發(fā)射任何火箭、衛(wèi)星,太空垃圾的數量在2055年之前會保持暫時穩(wěn)定。不過,這樣的情形并不長久,在未來的兩個世紀里,太空垃圾的數量會急劇反彈,情況不容樂觀。
最有效的方法:
定點清除
科學家覺得,光靠限行效果并不理想,人類還應該發(fā)展積極的太空垃圾清除技術。
比如在地面上設置一個激光器,用激光燒毀較小的太空垃圾。如果不能全部燒毀,也會使碎片變小,或者改變碎片的軌道,讓其進入大氣層自行燃燒,直至銷毀。
還有科學家提出太空垃圾車的構想。他們想制造出一種太空垃圾車,用蜂窩狀的結構來收集垃圾小碎片。當收集到一定數量時,再墜入大氣層進行銷毀。
……
親愛的小讀者,奇思妙想是否正在你的小腦瓜里醞釀?一起來吧,像科學家們一樣,為我們的地球家園獻計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