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兩眼一抹黑
馬兒臉上的五官搭配很有意思,眼睛不是長在正前方,而是長在頭的兩側(cè)。這樣獨(dú)特的長相,給了馬兒廣闊的視野,它可以看到兩邊甚至后面的風(fēng)景。同時,這也給馬兒帶來了一些小麻煩——看不見正前方的東西。所以,馬兒喜歡低著頭走路。
古語云,老馬識途,雖然看不見正前方的路,但這并不影響馬兒認(rèn)得回家的路。
猴:最接近人類
猴子的視覺與人類最相似。不過,它們看不到豐富的五顏六色,它們眼中的世界,最多只有三種顏色——紅色、綠色、藍(lán)色。
猴種之間的視覺體系千差萬別,即便是同一類猴子,也可能有6種不同類型的色盲或視力差異。作為人類的近親,色盲的公猴比母猴數(shù)量要多。
鳥:一切靠視覺
對鳥兒來說,視覺能力關(guān)系到生命安危,躲避襲擊、捕捉獵物,都要靠眼睛。在白天活動的鳥兒,大多擁有看紫外線的能力。
不同的鳥兒擁有不同的視覺技能,比如鴿子,可以分辨出很多種不同的顏色,而貓頭鷹,看東西則是立體的。
鳥兒眼中的圓錐細(xì)胞比人類多得多,這說明它們至少可以看到5種光譜帶。
貓和狗:多半是色盲
在動物界,貓和狗的視力并不算好,它們主要依靠嗅覺和聽覺來感知世界。狗有時候能分辨出來黃色和藍(lán)色,貓卻只能分辨出來一點(diǎn)點(diǎn)色彩。
貓最擅長聚焦于一個物體,比如捕捉老鼠。在夜間,貓和狗的視力要比人類好,因?yàn)樗鼈兊难劬σ苿拥奈矬w極其敏感,這使得它們可以在夜間捕獵。
蛇:自帶紅外線
蛇有兩套視覺系統(tǒng),一套是人們經(jīng)??吹降纳哐郏軌蚍直骖伾?;另一套“系統(tǒng)”可以像紅外線探測器一樣感知并“看到”生物。一旦被蛇的“紅外線”探測到,你就很難擺脫。
幸運(yùn)的是,大多數(shù)蛇看到人類,選擇逃走而不是攻擊。蛇在白天看東西,主要是“看”移動的物體。
昆蟲:慢動作的世界
昆蟲的視覺感知能力各不相同。有些蟲子,比如蝴蝶和蜜蜂,可見紫外線波長范圍達(dá)300-400納米,這有助于它們在顏色鮮艷的花瓣中找到食物;而蜻蜓,它的大腦運(yùn)轉(zhuǎn)速度非??欤蟛糠謩幼魉伎梢愿兄?。
大多數(shù)昆蟲不但能分辨顏色,而且可以借助視覺感知動作,這就是它們很難消亡的原因。
甲殼動物:“睜眼瞎”
蝦和蟹雖然長了對復(fù)眼,但是它們只能看到物體的大致輪廓,20厘米開外的物體就只能靠運(yùn)氣猜了。然而,它們的動態(tài)視力卻異常優(yōu)秀——可以觀察到獵物的一舉一動。所以,可千萬不要小瞧了“蝦兵蟹將”哦!
在甲殼動物中,螳螂蝦卻擁有非常好的視力,這是演化適應(yīng)的結(jié)果,但具體成因一直是個謎。
鯊魚:小眼聚光
茫茫大海,不同種類的鯊魚眼睛大小也不一樣,視覺能力也有差異。
眼睛大的鯊魚一般喜愛在淺水區(qū)活動,因?yàn)檫@里光線較多。在深水區(qū),常是小眼睛鯊魚的“集中營”,因?yàn)樾⊙劬酃饴?!此外,鯊魚是看不見顏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