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 點
■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認為,學校應依法擁有人事管理自主權,包括副校級干部和中層干部任用權、教師職稱聘任權、教師自主招聘權,以及不合格教師的解聘權,同時建立現代學校內部治理機制。他說:“教育問題不僅涉及教育系統(tǒng),還涉及人社、財政、編制、發(fā)改等部門,要突破國家有關職能部門利益格局的束縛,必須有上位的制度設計。所以,應建立一個超越部委的教育改革領導機制、教育領導機制?!?/p>
(摘自2014年7月1日中國新聞網)
追逐加分實為應試教育變種
■ 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周光禮認為,中考加分政策應該被取消,因為它對教育公平帶來不利影響,更重要的是中考加分政策會攪動整個義務教育。加分政策發(fā)揮了指揮棒的作用,引導更多的學校、學生、家長追逐加分項目,這是應試教育的一個變種,這是打著素質教育之名而行應試教育之實。
(摘自2014年7月14日《中國青年報》)
關起門來辦學不是主流
■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副部長張京彬說:“我們處在一個協同的時代,倒逼著教育進行改革。當前,關起門來辦學不是主流,大家都在探索協同辦學的新模式,好的機制才能保證改革可持續(xù)地發(fā)展下去。我們需要考慮大學、中學、小學共同的愿景和文化認同,從共同關心的方面入手來吸引各校參與,由點到面,逐步推進,用好的機制調動教師群體的積極性,讓教師內發(fā)性地去參與?!?/p>
(摘自2014年7月1日中國教育新聞網)
職業(yè)規(guī)劃越早越好
■ 東北師范大學青少年生涯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銘鑄說,職業(yè)規(guī)劃越早越好,但以我國目前情況看,高中階段開展相應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較為合適。高中階段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也是確定未來職業(yè)發(fā)展方向的重要階段。高中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個性特長,為職業(yè)選擇提供知識和信息,引導和幫助學生對人生各階段做出科學的規(guī)劃。
(摘自2014年7月14日《海寧日報》)
語錄
校外教育有助于實現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效銜接,促進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的緊密結合,促進德智體美在實踐活動中相互滲透,引導青少年全面健康地成長。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司長王定華表示。
超常兒童的成功發(fā)展取決于非智力的個性品質,即志向、好勝心、求知欲、堅持性、自我意識、獨立性等要素。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超常兒童研究中心主任施建農研究員認為。
照顧性加分是社會救濟的一個重要方面,是維護教育公平的題中之意,應該堅持下去。對于鼓勵性加分,應對其執(zhí)行情況進行評估,并根據實際效果加以調整、規(guī)范;有的加分項目標準不清晰、程序不規(guī)范,應逐步取消。
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殷飛指出。
高考是一個重大的心理應激源,在很多時候超越了應試本身,成為學生家長寄托自己人生價值、希望,以及尊嚴的一個點。這也是很多考生在高考后擔憂考試成績、錄取結果,進而患上“高考后綜合癥”的原因之一。
吉林大學心理系教授胡遠超說。
社會上戾氣太重,加強傳統(tǒng)文化教育是一劑良方。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李山說。
名優(yōu)中學辦附屬小學,對區(qū)域教育的均衡發(fā)展和質量提高都將發(fā)揮積極的作用。
北京師范大學附中校長劉滬說。
人的一生所獲得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否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并感興趣的職業(yè)。
吉林省長春市實驗中學校長遲學為接受采訪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