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42%
本年度藝術權力榜共有42位藝術家入榜,是近年來藝術家人數(shù)最多的一次,僅次于2009年度的45位。知名藝術家矢志彌堅,年輕藝術家茁壯成長,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是整個行業(yè)的核心,也開始在更廣闊的公共空間發(fā)揮自身的影響力。
2013年,曾梵志2001年的作品《最后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以1.8億港元成交,將中國當代藝術品的價格推向“億元時代”,此次拍賣不僅成為當代藝術界最具新聞性的事件,更是引發(fā)了大眾和媒體的集體討論。而曾梵志自簽約高古軒畫廊之后,先后在香港和倫敦舉辦個展,2013年更是在巴黎現(xiàn)代藝術美術館舉辦大型個人回顧展,國際影響力與日俱增,市場價格也水漲船高,這些因素使其成為本年度權力榜排名最高的藝術家。而方力鈞、岳敏君、張曉剛、徐冰、劉野、劉小東、周春芽等“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在2013年的公共教育、個人創(chuàng)作、展覽或市場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xiàn),他們的上榜亦在情理之中。
繼曾梵志之后,李津高調進入權力榜前十,恰恰反映了近兩年當代水墨勢不可擋的熱潮,同時也證明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歷久彌新的生命力。加之徐累、劉慶和、武藝、梁銓、張見等藝術家的入榜,使得當代水墨領域藝術家的入榜人數(shù)成了近年來最多的一次,也印證了當代水墨火爆的生長勢頭。
同樣進入前十的還包括王興偉。作為中國當代藝術領域最成熟的畫家之一,王興偉的作品雖然廣為重要收藏家和藝術機構所收藏,但因為種種原因,并沒有被普遍認可。而2013年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王興偉”個展,是其第一次美術館規(guī)模的大型個展,也是2013年當代藝術界最具影響力的展覽之一,王興偉的強勢入榜,也是評委們一致認可的結果。
除上述藝術家之外,張恩利、劉韡、楊福東、徐震、蘇新平等藝術家在本年度的排名均大幅提升。他們的創(chuàng)作分屬不同的類別,但是多年持之以恒的探索已經使他們成為各自領域的代表,并在國際當代藝術界發(fā)揮著各自的影響力。
作為首次入榜的藝術家,楊振中是一直從事新媒體創(chuàng)作與策劃的藝術家,他生活并工作于上海逾十五載,早已與上海的新媒體藝術的發(fā)展息息相關;而陽江組則是由鄭國谷、陳在炎、孫慶麟在2002年組成的藝術創(chuàng)作小組,他們用書法這個媒介來進行當代藝術實踐,是中國當代藝術最為獨特和最受關注的藝術創(chuàng)作組之一。他們在2013年分別舉辦個展,證明了新媒體以及非傳統(tǒng)媒介的創(chuàng)作越來越受到學術的重視,也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形態(tài)。
畫廊、藝術品經紀人18%
入選本年度權力榜榜單的畫廊及藝術品經紀人共占據了17個名額,是近三年來數(shù)量最少的一次。受制于經濟衰退、租金上漲、二房東以及自身的經營問題,2013年的畫廊市場迎來了一輪“洗牌”,有人撤資、有人停業(yè)、有人保守經營。但市場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經歷了這樣一場風波,那些真正有目標和實力的畫廊卻能在逆市中穩(wěn)健成長。
成立12年的長征空間幾乎是伴隨中國畫廊行業(yè)成長而成長,到如今以專業(yè)規(guī)范、學術定位和商業(yè)力量成為中國本土畫廊界的典范,并贏得眾多藝術家、藏家的尊重與好評。長征空間代理的藝術家在年齡上跨越老中青三代,作為中國本土畫廊的名片,每年都會出現(xiàn)在各國的大型藝術博覽會上,為國際藝術市場帶去了中國力量。這種持之以恒的生長狀態(tài)使得長征空間首次進入榜單前十。
佩斯北京則在穩(wěn)定中求新、在商業(yè)成功的基礎上鞏固學術力量,并用一系列展覽和藝術家的推廣一再證明國際畫廊風格與本土藝術生態(tài)之間的兼容性,是為2013年成長最穩(wěn)健的畫廊;與之相比,成立十年有余的的香格納畫廊和維他命空間分別地處上海和廣州,幾乎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家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并持續(xù)推動著中國當代藝術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它們的經營模式,已經成為中國其他畫廊學習的標桿。
此外,蜂巢當代藝術中心雖然從原來的非盈利性質轉向商業(yè)經營性質,但是憑借前身伊比利亞積累的良好的學術基礎,以及轉型之后專業(yè)化的運營,在一年內共推出了32個大大小小的展覽和22本畫冊,絕對是2013年度展覽數(shù)量最多的畫廊。這種令人震驚的亮相方式,是蜂巢以商業(yè)畫廊的名義首次進入榜單并擠入前列的重要原因。而元空間、魔金石空間、站臺中國、空白空間、偏鋒新藝術空間等畫廊也紛紛立足本土,保持自己的經營特色,成為中國畫廊業(yè)中的佼佼者。
身為畫廊主和北京畫廊協(xié)會會長的程昕東,在畫廊舉辦常規(guī)展覽的同時,還在2013年將“中國-東歐,中國當代藝術新景象”大展推向了歐洲各國,更像是一個中西方文化與藝術交流的使者,他也不斷通過自己的工作伴隨著中國當代藝術和畫廊業(yè)的共同成長。
批評家、策展人11%
對比于2011和2012年兩年連續(xù)6%的比例來說,在2013年中國藝術權力榜中批評家和策展人所占比例一舉上升到11%,這也印證了2013年藝術圈各個類型展覽活動中策展人活躍的身影。在中國當代藝術幾十年短短的發(fā)展歷程中,批評家和策展人群體的成長是迅速的,他們的工作已經不僅僅局限于單純?yōu)樗囆g家個人策展,同時更多地參與到大型展覽和公共藝術項目中,尤其是在近幾年中,隨著批評家和策展人的國際化視野越來越開闊,他們成為了中國當代藝術重要的推廣者,讓世界更多地關注到中國當代藝術中來。
在香港這個中西方文化交匯的亞洲當代藝術中心,2013年有兩位策展人值得關注。擔任香港M+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高級策劃人的皮力一直在有條不紊地開展著新的工作計劃,通過建立藏品框架和收藏制度以及制定日后一系列展覽計劃,讓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以學術性和體系化的方式走出本土落戶香港。而2013年首次在香港舉辦的巴塞爾香港藝博會則宣布在2014年特設“光映現(xiàn)場”(Film)專區(qū),邀請新媒體藝術策展人李振華組織策劃。將視線延伸到海外,2013年王春辰當選為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他帶領何云昌等7位藝術家以中國文化牌亮相世界,并以此為契機構思了完整的“當代中國藝術的心靈史”5年計劃。還有徐鋼在威尼斯策劃的“幻真的宇宙—2013威尼斯鐘飆藝術現(xiàn)場”,呂澎在福岡亞洲美術館策劃的“溪山清遠之流觴故事”以及在威尼斯舉辦的“歷史之路—威尼斯雙年展與中國當代藝術20年”,這些展覽的成功舉辦和策展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正因為有了他們,世界得以從一個嶄新的視角,重新觀看中國當代藝術。
除了走向國際,近幾年策展人對國內藝術生態(tài)的扶持也可謂不遺余力。2013年的一系列取得業(yè)內高度評價的大型藝術展覽和策展人是密不可分的。由李旭策劃的、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舉辦的“時代肖像—當代藝術三十年”,以及高士明策劃的中國美術學院85周年校慶特展“八五·85”,都以其完整性和學術性令展覽本身具有了廣闊的時代意義,并躋身本年度最佳展覽之列。參與策劃了“2013首屆北京國際攝影雙年展”的顧錚、策劃了“合同不是合同”的黃專,以及在2013獲得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的董冰峰,也都在各自的領域讓當代藝術受到更加廣泛的關注。而一年參與了14展覽項目的青年策展人崔燦燦,則以極大的熱情成為了正在成長中的青年策展人群體中一顆閃亮的新星。
美術館、公共藝術機構、藝術學院8%
和去年的榜單相比,2013年美術館、公共機構、美術學院在權力榜中所占比例由14%下滑到8%。和去年的“刷新”不同的是,在今年關鍵詞“成長”的引領下,我們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多年來持之以恒推動當代藝術發(fā)展的藝術機構。這些藝術機構,無論性質是公立或是民營,都無一例外在展覽和公共教育兩大方面取得極大的成就,它們各自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和特色,為喜愛藝術的人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的展覽的同時,也為中國藝術機構的經營和發(fā)展積累了更多寶貴的經驗。
在2013年,美術學院和公立藝術機構的表現(xiàn)尤為亮眼。這一次中國藝術權力榜把第一名的位置授予了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以中央美術學院深厚的歷史資源和豐富的教學資源為依托,央美美術館2013年高質量的展覽一次次帶給人們驚喜?!胺疾蓍L亭:李叔同油畫珍品研究展”、“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北平藝專精品陳列”等顯示了中央美術學院對近現(xiàn)代美術教育的重要地位;“社會雕塑:博伊斯在中國”和“安迪·沃霍爾:十五分鐘的永恒”兩大展覽則同時把兩位西方藝術大師的作品呈現(xiàn)給中國觀眾。通過精細的展覽工作和一系列學術活動的展開,央美美術館也因此成功地吸引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也為這座全國最高美術學府提供了最佳的教學范例。同樣是學院美術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在2013年舉辦了周春芽、蘇新平等當代藝術家大型個展以及自主策劃的AMNUA系列展覽等也保持了較高的展覽頻率和質量。除此之外,北京畫院美術館依托于北京畫院豐富的藏品優(yōu)勢,系統(tǒng)開展以齊白石為主,包括20世紀其他京派繪畫大家藝術的研究,也被稱為最“接地氣兒”的美術館。
隨著藝術生態(tài)的日趨完善,中國的民營美術館之路也在一直延伸,雖然路途漫長,但是在短短的數(shù)十余年時間里也樹立一些成功的案例。從推出中國第一支藝術品基金,到一億元注資炎黃藝術館,從舉辦、贊助一系列展覽、論壇,到籌建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短短幾年時間,民生銀行已經成為民營企業(yè)介入藝術領域的最佳典范。待到民生銀行投建的21世紀民生美術館以及北京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正式落成之后,民生藝術機構無疑將會為民營美術館樹立一個可持續(xù)生長的標桿。2013年UCCA憑借“ONⅠOFF:中國年輕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杜尚 與/或/在 中國”、“王興偉”等多個展覽,以及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學術講座、藝術活動及公共教育項目,向人們展示了一座兼具學術性、國際化和公益性的藝術中心,而其通過自主運營模式也為民營美術館的生存之路樹立了典范。除此之外,舉辦了2013年“HUGO BOSS亞洲藝術大獎”展覽的上海外灘美術館,以及將當代藝術帶入廣州市民日常生活的時代美術館也都受到了業(yè)內外人士的一致認可。
在2013年的榜單中還多了一個新面孔。以新一代私人美術館亮相的昊美術館溫州館成為溫州第一家民營美術館,“中國表現(xiàn)藝術展”及“四個四重奏-3-5-5-3”等展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人對其未來的成長充滿期待。
藝術博覽會、大型藝術展7%
在2013年度中國藝術權力榜單中,藝術博覽會及大型藝術展所占的比重由去年的5%上升到了7%,在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日趨龐大的今天,藝術博覽會和大型藝術展呈現(xiàn)出了多元的態(tài)勢,并且具有了更大的影響力。
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的發(fā)展,不同背景、不同地域的人們對藝術品也有了不同的需求,無論是為了建立完善的收藏體系還是純粹出于欣賞和喜愛,一個完善和服務良好的交易平臺都是不可或缺的。秉持著“立足本土,完整亞洲”的理念,連續(xù)舉辦8屆的“藝術北京”已經成為中國乃至亞洲的一個重要藝術標志。20,000平方米的展出面積、6萬人次的觀眾、2,340件作品、95%的畫廊成交率,這樣的數(shù)字也印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紅火。而世界藝博會標桿巴塞爾藝博會則在2013年落戶香港,繼續(xù)擴充著自己的亞洲版圖。2013年的“拍賣雙年展”則把展覽與拍賣新穎地結合在一起,拍賣雙年展由拍賣公司—泓盛拍賣和趙涌在線直接參與,提出了很多新的概念,包括行為藝術、前衛(wèi)藝術與市場直接的掛鉤,作為一次全新模式的嘗試,也讓人們認識到藝術市場的潛力和更多可能性。
對展覽來說,一個高質量的大型展覽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它會直接推動社會對當代藝術更多的關注和參與。2013年,“藝術長沙”迎來4位中國頂尖藝術家—周春芽、郭偉、丁乙、向京的創(chuàng)新之作,從2007年創(chuàng)辦至今,在創(chuàng)辦人譚國斌的影響下,“藝術長沙”已經為長沙確立中部區(qū)域藝術中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中國當代藝術圈中成為了一個有品質和號召力的品牌。中國美院為紀念建校85周年而舉辦的“八五·85”特展則以學術的視角對歷史進行梳理,傳遞出中國美院依舊在不斷求新中穩(wěn)步地成長。以推廣青年藝術家為使命的“青年藝術100”則在2013年度展出了超過120位中韓青年藝術家的360余件作品,并通過諸如論壇、巡回展和慈善義拍等一系列活動,讓更多的人關注青年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和成長。
收藏家7%
金錢不是衡量藝術的標準,但是在某種程度上說,則代表著對藝術價值的預期,于是藝術品的生命和價值在人的追逐中得以延續(xù)。2013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依舊處于調整期,但是收藏家通過“買”這一行為堅持著自己的藝術判斷。而與前兩年大規(guī)模的機構藏家、金融藏家不同,2013個人藏家用公益的、富有責任感的活動,踐行著收藏家之于社會的責任,我們也可以期待,收藏家為中國的藝術體系可以做到更多。
2013年,劉益謙、王薇夫婦再度入選老牌藝術雜志《Art News》的全球200位頂級藏家名單, 龍美術館浦東館除了舉行規(guī)模宏大的“古往今來”開館大展,還先后舉辦“亞洲線索—龍美術館亞洲當代藝術館藏展”、“縱橫阡陌—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作品館藏展”等多個展覽。其中大部分的展品,來自龍美術館的自身館藏。而2013年度龍美術館的參觀人次近5萬,售票約為1.5萬張。2013年劉益謙王薇夫婦在藝術品市場繼續(xù)大手筆買進,有近10億元的投入,從藝術購物狂成長到美術館航空母艦,他們已經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收藏標桿性人物。
繼2012年成為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中方贊助理事之后,喬志兵又在2013年榮膺全球最活躍200位收藏家之一。喬志兵是一個不斷自我充電、不斷自我調整的研究型藏家,這讓他在土豪云集的中國收藏界保持獨立的收藏特色,并迅速成長。
2013年1月17日,香港西九文化區(qū)管理局M+獲得管藝捐贈的37件中國當代藝術作品,這批捐贈涉及的藝術家包括黃銳、新刻度小組、黃永砯、陳文波、王音、沈遠、鄭國谷、曹斐及段建宇等,時間跨度從1979年到2005年。這不僅豐富了M+的館藏,為他們研究和展示提供了條件,也是管藝在多年沉寂之后的一次大動作。
2012年??讼蛳愀鄣腗+視覺藝術博物館捐獻了價值約13億港幣的藏品。2013年他的捐贈在逐步落實和實施,他一直期待從收藏中可以對當代藝術史有一定的批判性反思,可以更加清醒地洞察處于那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
唐炬在2013年依舊沒有錯過頂級藏品。繼2013年他在北京保利秋拍夜場TOP10中收獲兩張作品,2014年1月他又發(fā)起私人收藏組織“美藏匯”,并以捐贈形式發(fā)起設立“大唐藝術公益基金”。
而晉商張小軍,2013年秋拍前在藝術界籍籍無名。伴隨著趙無極的作品《抽象》以8,968萬元的天價成交,刷新了全球銷售紀錄,買家張小軍一夜躥紅。據透露,2013年張小軍在當代藝術的投入在3億元人民幣以上。價格從來都不是衡量藝術品的唯一標準,市場上的契機也帶有太多偶然性,但是在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的當下,買,無疑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力。
拍賣公司5%
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市場歷經2012年的深度調整, 2013年在市場企穩(wěn)的主基調下,呈現(xiàn)中端拍品穩(wěn)定市場信心、高價拍品成交趨于理性的特點。而拍賣公司在這種環(huán)境下仍有5家公司上榜,甚至相比市場最為火爆的2011年還增加了兩個名額。內中原因,既有市場調整的大背景下,國內各大拍賣公司紛紛求新求變,增強了藝術品拍賣企業(yè)在公眾中的影響力,也有中國快速成長的藝術品市場蘊含的無限商機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國際兩大拍賣行佳士得和蘇富比進入中國使得國內藝術品拍賣進入全新的格局。
2013年,年輕的北京保利迎來了自己8周年的生日,多年來擴張性的經營戰(zhàn)略讓保利很快成為中國內地成交額最大的拍賣公司,相比2012年,保利拍賣在2013年各版塊的拍賣情況均穩(wěn)健上升,保利拍賣總成交額達到78.8億元,繼續(xù)保持世界范圍內中國藝術品拍賣的領先地位。2013年保利文化棄A股轉H股赴港上市。2014年,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第一股”,保利拍賣通過上市融資后將一展向國外擴展的宏圖。
20歲的中國嘉德作為中國拍賣行業(yè)歷史的締造者之一,它見證了從無到有的開創(chuàng),從簡單的“拿來”模仿到不斷的創(chuàng)新求索的艱辛。在目前的經濟形式下,中國嘉德(含香港)全年各場拍賣會中,共成交25,123件拍品,總成交額達65.46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51.62億的成交額增長26.8%。2013年中國嘉德相繼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借此機會與眾多藏家們共同相聚慶賀。 其中“承古融今 星漢燦爛—中國嘉德藝術品拍賣20年精品回顧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期間觀眾超50萬人,被譽為行業(yè)年度盛事。
2013年,值香港蘇富比40周年,蘇富比全年連連刷新拍賣紀錄。僅在香港秋拍就交出傲人的成績單,總成交額達到了41.9億港元,刷新了國際拍賣行在亞洲歷年來最高的總成交紀錄。2013年11月,蘇富比北京藝術周正式對公眾開放,將拍賣、私人洽購、展覽、講座融為一體,給藏家提供多元化的藝術體驗。
而佳士得在2013年也邁出了進軍內地市場的關鍵一步,從4月份宣布成立佳士得上海獨資公司,到9月舉辦首拍,短短幾個月之內,上海佳士得用一系列活動和1.54億元的總成交額宣告了中國藝術品拍賣格局的嶄新一頁。
在國際拍賣行紛紛躋身中國市場近身肉搏的2013年,北京匡時拍賣依舊不落人后保持了傲人的拍賣成績,并一直秉持做一家有文化公司的理念,其首次開辟中國書畫夜場,為藏家集中呈現(xiàn)了更多具有文化藝術價值的重要作品。
其他2%
成立于2000年的雅昌藝術網,創(chuàng)始之初依托于雅昌印刷巨大的數(shù)據庫資源,逐步發(fā)展成中國藝術品門戶網站。2013年,雅昌藝術網在建立中國藝術品拍賣標準數(shù)據庫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中國藝術品估價服務體系服務”,雖然剛剛起步尚待完善,但這一工作對國內藝術品評估發(fā)展起到開創(chuàng)性作用,也因此獲得2013年北京市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專項資金支持。
而Artjeff,一個由胡湖操作,以微信、電商、評論人多重身份出現(xiàn)的電子賬號,成為2013年底最跨越的藝術網絡的嶄新平臺。技術牽引出一個嶄新的藝術生態(tài)鏈,新,則意味著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