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而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則是學校的生命之源,教師是學校生存和發(fā)展的關鍵。為此,我校注重加強學校領導班子、班主任隊伍和教師隊伍的建設,以教研為突破口,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先后榮獲“山東省綠色學?!薄皾鷮幨行展_先進單位”等稱號,同時,連續(xù)五年被評委“濟寧市文明單位”和“曲阜市百家文明單位”。
強班子做表率
堅持思想建設 我校把對領導班子成員的政治要求放在首位。堅持每周一次的例會制度,給每位領導班子成員訂閱報刊雜志,安裝電腦和寬帶,并組織他們參加各級培訓。領導班子努力提倡政治上互相信任、思想上互相溝通、工作上互相協(xié)作、生活上互相關心,形成了團結一致、協(xié)調作戰(zhàn)的整體。
堅持智能管理 校長應堅持“集體討論,分工實施”的職能管理原則,提倡“職責上分、思想上合;工作上分,目標上合;機構上分,關系上合”的工作原則,充分發(fā)揮領導班子集體的整體效應。校長是總指揮,要大膽放手讓下屬決定自己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促使他們不斷積累經(jīng)驗,培養(yǎng)能力。
領導班子成員要起表率作用 我們要求班子成員重學校興衰,輕個人得失,堅持工作第一,實績?yōu)楸镜脑u估標準。我們要求學校班子成員努力做到以身作則,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帶頭做好教學工作,做教學業(yè)務的行家,所分管的工作有起色、出效益,使教師們信服。
建隊伍強素質
構建教師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素質 教師首先要不斷增強自立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思想。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頭腦,要有堅定的職業(yè)理想和信念,要恪守職業(yè)道德、忠誠黨的教育事業(yè),熱愛本職工作,關心學生。
構建教師良好的文化知識結構 一方面,要具有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教師要把握重點、分散難點、解決疑點、抓住燃點(興奮點)、總結特點。另一方面,要具有廣博的知識,教師除掌握一般知識外,特別是要把作為現(xiàn)代化教學工具的計算機,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課件的制作應用到教學中去。
培養(yǎng)和發(fā)展教師人格魅力 教師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現(xiàn)在儀容儀表、教學語言和風格、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教師要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在與學生的朝夕相處中,刻苦努力,不斷加強自身修養(yǎng)和磨煉。
培養(yǎng)教師高明的教法 教師要曉之以理、教之以情;暗示教學、情感教學十分必要。授之以趣,使講課內(nèi)容深入淺出,循序漸進。教師心中有書,對教材爛熟于心;目中有人,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巧譬善喻,使學生豁然開朗;旁征博引,多看多記;啟發(fā)誘導,要做到啟而有綱,啟而有數(shù),啟而有方;巧于提問,采取鼓勵賞識教育,使課堂和諧高效。
抓教研樹名師
我校各學科制訂詳細具體的理論和業(yè)務學習計劃,認真學習當前教育改革的有關理論;探討“3+X”考試的有效復習方法,學習新教學大綱,轉變教育觀念。
抓好教學常規(guī)的落實,優(yōu)化教學過程 學校以系列達標課活動為抓手,認真組織教師大練基本功,嚴格落實教學常規(guī);成立教育科學研究室,加強教學科研工作,教科室要研究各科教學改革,探索各科教學模式,研究學習的規(guī)律,指導各科教學和學生學習,同時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
開展教研活動,狠抓年級組備課 積極開展集體研討和說課活動;綜合教研組,要注重學科之間的滲透;相同或相近學科要開展互相聽課活動,進一步發(fā)揮課題研究組的作用,進行可改課題的設置、實施、評定等工作。加大對教研活動的檢查督導力度,提高教研的目的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開展豐富活動,促進青年教師成長 學校組織中青年教師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位教師確定一個研究課題,看一本理論書籍,上一節(jié)匯報課,轉變一個后進生,寫一篇教學論文;開展“三動”教學大比賽,即活動、生動、主動;舉行“自主合作探究式課堂”“多媒體教學課堂”等比賽;舉辦“中青年十佳教師”“教學新秀評選”活動,使青年教師體會成功的喜悅。
啟動名師工程,助力學校發(fā)展 學校啟動以培養(yǎng)新世紀優(yōu)秀青年教師為目標的“希望工程”,組織青年教師和老教師結成幫教對子,開展拜師活動,有效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同時,啟動了“名師工程”,建立名師檔案,制定《名師管理條例》,確定“名師”的人選,通過給“名師”戴花、發(fā)證書,把他們推向社會,使之發(fā)揮更大的“名師效應”。
抓課堂重實效
學校因校制宜,從實際出發(f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大力進行教學改革,在課堂教學上實現(xiàn)兩個突破:一是擺正教與學的關系,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把功夫下在如何啟迪學生的思維上,由求同思維向求異思維轉變,打破思維定式;由靜態(tài)思維向動態(tài)思維轉變,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精神。二是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上有所突破,以強化學生能力為切入點,積極進行教法改革和學法指導。
通過加強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建設,我校的凝聚力大大增強,教師敬業(yè)愛崗、無私奉獻,形成了教風正、學風濃、校風好、質量優(yōu)的良好局面,促進了學校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 山東省曲阜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