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之才,丹陽人也。父雄,事南齊,位蘭陵太守,以醫(yī)術(shù)為江左所稱。之才幼而俊發(fā),五歲誦《孝經(jīng)》,八歲略通義旨。曾與從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宅聽《老子》。舍為設(shè)食,乃戲之曰:“徐郎不用心思義,而但事食乎?”之才答曰:“蓋聞圣人虛其心而實其腹?!鄙徉蒂p之。年十三,召為太學生,粗通《禮》、《易》。彭城劉孝綽、河東裴子野、吳郡張嵊等每共論《周易》及《喪服》儀,酬應如響。咸共嘆曰:“此神童也?!毙⒕b又云:“徐郎燕頷,有班定遠之相?!标惪ぴ侯I(lǐng)丹陽尹,辟為主簿,人務(wù)事宜,皆被顧訪。郡廨遭火,之才起望,夜中不著衣,披紅服帕出房,映光為昂所見。功曹白請免職,昂重其才術(shù),仍特原之。豫章王綜出鎮(zhèn)江都,復除豫章王國左常侍,又轉(zhuǎn)綜鎮(zhèn)北主簿。
及綜入魏,三軍散走,之才退至呂梁,橋斷路絕,遂為魏統(tǒng)軍石茂孫所止。綜入魏旬月,位至司空。魏聽綜收斂僚屬,乃訪之才在彭泗,啟魏帝云:“之才大善醫(yī)術(shù),兼有機辯?!痹t征之才。孝昌二年,至洛,敕居南館,禮遇甚優(yōu)。從祖謇子踐啟求之才還宅。(1)之才藥石多效,又窺涉經(jīng)史,發(fā)言辯捷,朝賢競相要引,為之延譽。武帝時,封昌安縣侯。天平中,齊神武征赴晉陽,常在內(nèi)館,禮遇稍厚。武定四年,自散騎常侍轉(zhuǎn)秘書監(jiān)。文宣作相,普加黜陟。楊愔以其南士之人,不堪典秘書,轉(zhuǎn)授金紫光祿大夫,以魏收代領(lǐng)之。之才甚怏怏不平。
之才少解天文,兼圖讖之學,共館客宋景業(yè)參校吉兇,知午年必有革易,因高德政啟之。文宣聞而大悅。時自婁太后及勛貴臣,咸云關(guān)西既是勁敵,恐其有挾天子令諸侯之辭,不可先行禪代事。之才獨云:(2)“千人逐兔,一人得之,諸人咸息。須定大業(yè),何容翻欲學人。”又援引證據(jù),備有條目,帝從之。登祚后,彌見親密。之才非唯醫(yī)術(shù)自進,亦為首唱禪代,又戲謔滑稽,言無不至,于是大被狎昵。尋除侍中,封池陽縣伯。見文宣政令轉(zhuǎn)嚴,求出,除趙州刺史,竟不獲述職,猶為弄臣。
歷事諸帝,以戲狎得寵。武成生齻牙,問諸醫(yī)。尚藥典御鄧宣文以實對,武成怒而撻之。后以問之才,拜賀曰:“此是智牙,生智牙者聰明長壽?!蔽涑蓯偠p之。為仆射時,語人曰:“我在江東,見徐勉作仆射,朝士莫不佞之。今我亦是徐仆射,無一人佞我,何由可活!”年八十,卒。贈司徒公、錄尚書事,謚曰文明。
(選自《北齊書·徐之才傳》,有刪改)
問題:
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曾與從兄康造梁太子詹事汝南周舍
造:到
B.復除豫章王國左常侍
除:消除
C.登祚后,彌見親密
彌:更加
D.文宣作相,普加黜陟
陟:(官吏的)進退升降
2.下列句子編為四組,全都直接表明徐之才“深受器重”的一組是( )。
①辟為主簿,人務(wù)事宜,皆被顧訪;②五歲誦《孝經(jīng)》,八歲略通義旨;③至洛,敕居南館,禮遇甚優(yōu);④楊愔以其南士之人,不堪典秘書;⑤之才少解天文,兼圖讖之學;⑥又援引證據(jù),備有條目,帝從之。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對選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徐之才十三歲時就略通《禮》、《易》,被召為太學生,有人曾與他討論《周易》、《喪服》儀式等,他常常應答如流,因此被大家贊為“神童”。
B.有一次,郡公署失火,徐之才起而觀望,沒有積極主動地前去救火,功曹由此稟告請求免去他的職務(wù),但袁昂器重他的才華,特此原諒了他。
C.徐之才還懂得天文、圖讖方面的知識,有一次,他與館友宋景業(yè)一起參校吉兇,預知庚午年政權(quán)必有革易,文宣帝得知這個消息后非常高興。
D.徐之才不僅醫(yī)術(shù)精通,而且首先倡導禪讓制,又詼諧幽默,能說會道,因此深得皇帝寵愛,與皇帝十分親近。
4.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參考答案】
1.B(除:授予官職。)
2.A(②句講的是他自幼聰明好學;④句講的是他受到排擠;⑤句講的是他學識淵博,知識面廣。)
3.B(“沒有積極主動地前去救火”錯,屬無中生有,原文為“夜中不著衣,披紅服帕出房”。)
4.(1)徐之才治病用藥多有顯效,又涉獵經(jīng)史之學,言語敏捷善辯,朝廷賢士爭著引用他的言論,使他名聲越傳越遠。
(2)一千人追趕兔子,唯有一人得到,其他人才能放棄。若要干大事業(yè),怎容得跟在別人后面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