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薌城區(qū)天寶鎮(zhèn)五里沙村是世界文化大師林語堂的祖籍地,這里有林語堂祖居屋和林語堂父母的長眠地,有2001年始建、2007年擴建的林語堂紀念館。2012年,這里又新建成占地面積45公頃的林語堂文化園,成為目前國內獨一無二的打上林語堂文化印記的蕉園觀光旅游園區(qū)。
林語堂文化園是漳州市郊野公園重點項目之一,是漳州市建設“田園都市、生態(tài)之城”的一個重要舉措。項目目前已經(jīng)投資7000萬元,采取BT投資模式進行。文化園建設遵循“以水為脈、以綠為韻、以文為魂”的郊野特色風貌的總體基調,以“世界語堂、語堂故里”為設計主題,融入語堂文化、香蕉觀光、玉尊朝圣三大獨創(chuàng)元素。工程2012年6月正式開工,由于科學安排,合理組織,僅用半年時間就建成,于當年12月正式對外開放,并在這里隆重舉辦首屆天寶香蕉文化節(jié)。
林語堂文化園各個景點通過呈“8”字形的雙環(huán)狀回路觀光棧道串起來。木棧道全長2.65公里,寬3米,凈寬2.5米,登山道1.48公里。棧道有水平棧道、緩坡棧道、登山棧道三種類型,架高在1至5米之間,全線設置出入口6處,配套天寶閣、悠然亭、煙云茶館、語絲咖啡等景觀節(jié)點16處,為游客提供短暫休憩、觀景休閑等綜合服務場所。觀光棧道宛如一條長龍,在青翠欲滴的萬畝蕉園中蜿蜒起伏,導引游客漫步游覽。
東大門是文化園的主大門,這個大門連同門口的廣場占地面積1856平方米。以語堂先生的散文《我的家鄉(xiāng)》為引子,將漳州風土人情融入廣場設計之中。這里的大樟樹、竹籬笆、鵝卵石,以及小橋流水小魚,都極具閩南鄉(xiāng)村特色,與周圍的自然景觀相得益彰。東大門設有游客休閑中心,為遠道而來的游客提供一個落腳休息的好地方。
進了東大門,走過50米長的貼地棧道,就來到快哉亭。這是一座具有中國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建筑小品。快哉亭得名于林語堂“不亦快哉”的提法,林語堂有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我來臺后二十四快事》,體現(xiàn)了先生崇尚自然、樂享自由的生活哲學,林語堂文化園的建設者們希望園區(qū)的“水脈、綠韻、文魂”能夠讓中外游客流連忘返、不亦快哉。
從快哉亭向西是和樂園。和樂園的命名寓意林語堂的快樂人生觀,占地2788平方米,種植了香樟等名貴樹木,處于整個文化園的中心位置。這里有林語堂先生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四個時期的雕像,分別是“山鄉(xiāng)孩子”、“攜侶游學”、“名揚宇內”和“情系桑梓”。第一座雕像是少年林語堂與父母在一起。少年時代的生活經(jīng)歷對先生一生的寫作產(chǎn)生重要的影響,使先生一生保持自然和諧的生活風格。閩南的山川風情給少年林語堂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說自己的“天真、率直、自然”的人格來自于大山,因此自稱是“山鄉(xiāng)的孩子”。第二座雕像反映林語堂攜夫人廖翠鳳赴美留學,林語堂先后獲美國哈佛大學碩士、德國萊比錫大學博士學位,這座雕像讓人感受到林語堂夫婦之間的深摯感情。第三座雕像展示的是林語堂學成歸國又走向世界,融貫東西文化,向世界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這座雕像神采飛揚,刻畫出語堂先生在人生巔峰時期的一種精神面貌。林語堂先生晚年思鄉(xiāng)情切,選擇定居于臺灣,因為臺北的陽明山貌似閩南故鄉(xiāng)的山景,在這里他可以聽到親切的閩南語,就如置身于景色秀麗的漳州老家。第四座雕像神情自若,表現(xiàn)出了先生晚年的思鄉(xiāng)之情。
天寶閣是整個文化園的最高建筑,成為園區(qū)的標志性建筑,是遠眺全園的最佳地點。登樓遠眺,可將文化園的十里蕉林盡收眼底。天寶閣高21.6米,3層,各層四面都有窗可供觀景。建筑采用仿木形式,內飾門窗、欄桿均用紅木制作,屋檐翹角直插云天,飛檐凌空挑出,飛騰之勢與敦實穩(wěn)重的閣樓相得益彰。天寶閣的門窗裝修的紅木不同于木棧道的南方松防腐木,它采用的是菠蘿格。
在天寶閣與月牙湖之間的登山道邊的蕉林中有一個亭子稱天風臺,亭名出自林語堂早年在美國與人創(chuàng)辦的《天風》雜志?!短祜L》倡導民主自由,宣傳愛國愛教,以其獨特的辦刊風格和清新的文風,贏得眾多讀者。游客可以在這個亭子稍作休息,向上可仰望天寶閣恢弘氣勢,向下則俯瞰月牙湖秀麗美景。月牙湖面積1131平方米,原來是一個小水庫。湖底鋪河沙,湖水清澈見底,湖邊則用自然山石收邊,岸邊鋪設一條環(huán)湖鵝卵石步行道。附近有樂享亭和存真亭等建筑小品,體現(xiàn)林語堂樂享生活和存真保誠的生活理念。
煙云茶館是園區(qū)內占地面積最大的建筑,建筑面積836平方米,高12.8米,設有一部疏散樓梯。架空層1層,樓層2層,其中架空層為停車場,一層為旅游科普、咖啡吧,二層為咖啡吧包廂。
林語堂文化園設計融入語堂文化、香蕉觀光、玉尊朝圣三大獨創(chuàng)元素,就是通過觀光棧道在觀賞蕉林美景過程中把林語堂紀念館、天寶玉尊宮廟兩大主要景點串起來。數(shù)十個品種的香蕉樹連成一片,天寶高蕉、天寶矮蕉、粉蕉、美蕉、柴蕉、紅皮香蕉、貢蕉、佛手蕉、臺蕉2號、角蕉,每個品種前面,都配有品種說明。
林語堂紀念館是中國大陸第一家林語堂紀念館,主體是一座二層半圓形建筑,融合中西建筑風格,館前安放一尊林語堂坐式雕像,紀念館附近坐落著林語堂故居、林語堂雙親合葬墓等。玉尊宮是兩岸民眾交流的重要場所,殿宇金碧輝煌,氣勢雄偉,每年都會迎來數(shù)以千計的臺灣信眾。
林語堂文化園距離市中心不到10公里,乘公交車只要15分鐘,吸引了眾多漳州市民和國內外游客,每天前來游覽觀光的民眾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