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蓬是個唱民謠的,但我更愛他的散雜文。馮唐說他是個“明眼人”,我更相信他是一個明心見性的人,活得本真而又灑脫率性,他的心是一泓清透的湖水,倒映藍天白云,也倒映綠樹紅花,風吹留痕,雪落無聲,他的心思敞亮著呢。老天讓他目盲,卻讓他的心更透亮。
他的文字不溫不火,既有行云流水般舒緩的節(jié)奏,也有姹紫嫣紅般絢爛的色彩。那些他所經(jīng)歷的事,他所熟悉的人,都在他的筆下活色生香起來。
很少有一本書讓我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迫不及待地想要讀一段再讀一段。因為急于看書,甚至懶于去書桌旁戴眼鏡,任憑那些字在眼中呈現(xiàn)著一種忽遠忽近的朦朧美。常常,在讀書的過程中,我會不由自主地笑出聲來。無疑,他是個有趣的人。正如他的女友綠妖所說“有趣多難啊”,我想加一句,尤其是在這個人人浮躁的年頭兒。
他的新書《綠皮火車》被分成了“綠皮火車”“路”“歌”“人”等幾部分。他的字不事雕琢,卻見真性情。讀著他的文章,是會被影響的——這世界雖然未必盡如人意,但我們?nèi)匀灰蝗缂韧責釔鬯?/p>
他在《北京之勝利逃亡》中寫了一個在紹興題扇橋?qū)γ骈_小酒館的人,“老板早上把菜都做好,埋在地下的酒缸裝滿醇香的老酒。然后就開始一天的生意。什么時候把做好的菜賣光了,就立馬關門。哪怕早上賣完了,也不會等到中午,立刻打烊?!边@位老板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有魏晉之風呀,他的生活態(tài)度真讓人羨慕。最主要的是,他賣的東西真便宜,有菜、有酒、有飯,才不過區(qū)區(qū)二十五元就搞定了。在我生活的這座城市,這個價錢只夠吃一個砂鍋米線。
同一篇文章中,他寫北京的交通,“不小心,傍晚時被堵在了三環(huán)上,那真是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呀。把你活活地堵成個高僧或者哲學家”。讀著這段話,會讓人忍不住“惡毒”地想,怪不得北京有思想的人多,敢情是因為被堵在三環(huán)時,有時間思考人生,有機緣被磨掉了火氣。
還是在此文中,他寫“恰好,京城推出了幾項政策,限制外地人買房買車。房價上漲,瘋狂堵車,似乎找到了元兇”。周云蓬的文章里,明白地透露著他的好惡。他的文字有調(diào)侃,有溫柔的譏諷,但更多的,是愛與溫情。
在“人”這一輯里,他寫到了他的朋友們,這讓我知道了一腔血性擁有赤子情懷的羅永浩,連我也覺得“被他喜歡的人都比較有?!绷?。他寫柴靜的“親和力”,使得善者不流于煽情,惡者仍保有其人性。他寫張淺潛的個性,他希望人們學會寬容,“就像我們大地上所有的河都向東流,但也允許一條倒淌河獨自向西”。他還寫王小波,寫阿炳,寫鄧麗君,寫包容的黃耀明,寫新民謠的急先鋒小河,寫唱著《青梅竹馬》的周治平,寫錯中動人的柏邦妮,寫有著“裝滿了火焰烈酒的大肚子”的胡德夫。他在文中也寫到了他的爸爸,大概對于兒子來說,總難免會遇到這樣一個既了不起又很強悍的爸爸,他會用鞋底子打兒子,也會很卑微地為了兒子去求人——“點頭哈腰,大氣也不敢喘”。我想:大概每個爸爸都是這樣在兒子的成長中慢慢變得柔軟了。
他寫喜歡的書,“走得再遠,也是困守在自己的監(jiān)獄里。只有好書能為我們提供越獄的機會”。喜歡讀書的人,遇到一本好書,會生出一種沉入其中的快感,那一刻,世俗生活名韁利鎖,的確都離得遠了。
如柴靜在序中說,“老周關心世俗”,這在他的文字中也可見一斑。他寫法國小鎮(zhèn)阿維尼翁的車站沒有檢票員,街上沒有城管,由此寫到當時讓人提起就后背發(fā)涼的“溫州車難”。他寫《人權宣言》:“是活人的,也屬于死者,然他們已永遠沉默?!?/p>
他的文字里少有憤世嫉俗,也沒有板起面孔的說教,字里行間流動著溫暖的氣息。所謂言為心聲,他的人,也該是溫暖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