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對于技術型專業(yè)人才需求量的不斷加大,教育事業(yè)的重要程度日益凸顯。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就是:計算機教學與實踐成為了我國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成分,也由此衍生了各個與計算機專業(yè)相關的專業(yè)和高職學校?!队嬎銠C應用基礎》作為計算機教學中最為重要的一門課程,是各類中、高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材,其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經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形成了一定的體系,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但隨著教學目標的發(fā)展以及人才市場對于專業(yè)性要求的提高,高職計算機應用教學模式必然需要進入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結合學生在求職中面臨的新環(huán)境以及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出相應的調整。因此,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進行探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價值。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結合筆者多年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經驗,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就我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并總結提出可行性的意見,為高職家算計應用基礎教學的課程改革提供可參加的建議。
關鍵詞:市場需求;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教學現(xiàn)狀;發(fā)展方向
中圖分類號:TP3-4
高職學校,是以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為主要目標。即目標是實用化,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礎上培養(yǎng)出一批具有大學知識,而又有一定專業(yè)技術和技能的人才,其知識的講授是以能用為度,實用為本。而技術人才正是我國人才市場所缺乏的。可以說高職學校的目標與市場需求可謂是無縫相連接的。但是,在現(xiàn)實情況下,我國的高職學校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手段、教學課程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的局限性導致人才培養(yǎng)無法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追根溯源來看,其主要體現(xiàn)就是高職學校的學生在專業(yè)課程上的學習上沒能很好的掌握,更談不上有效的應用了?!队嬎銠C應用基礎》作為一門計算機入門的基礎課程,是每個高職學校各個專業(yè)學生必須學習的課程,這也是信息互聯(lián)網時代給我們提出的要求。就這樣一門基礎課程的學習,高職學校的學生已然進入了“學計算機專業(yè)的不專、學其他技術的不懂”的困境。如何才能走出這種困境?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工作?高職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教學模式的發(fā)展該何去何從?這都是發(fā)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在對這些問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高職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教學案例,從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xiàn)狀以及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發(fā)展方向等方面對面向市場需求的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進行一番研究。
1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現(xiàn)狀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并非單一因素造成的。其形成是在發(fā)展過程中社會、教學環(huán)境、政策以及市場需求等共同影響的。其中以市場需求占主導因素??梢哉f,市場需求直接引導和決定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發(fā)展方向和模式。當下,我國《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為:
第一,我國高職學校的學生知識水平都參差不齊,雖然計算機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但是就計算機的基本使用,特別是在xp操作系統(tǒng)、計算機基礎、網絡基礎以及office辦公軟件等方面的知識應用存在很大的偏差。學生雖然表面上會使用計算機的一些基本操作,但是如果真正設計到具體事例的應用或者是需要通過這些《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的基本知識來完成一個工作任務時卻實實在在存在著不小的問題。這充分體現(xiàn)出了學生在具體的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過程中沒有能夠打下堅實的基礎、掌握基本的技能。同時,這以結果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高職學校的學生在學習中缺乏一定的興趣,導致學生是被動的在學習,如果是計算機相關專業(yè)的,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學習的更多,懂的更多,但卻沒法做到專而精,也就沒有了一技之長能夠在市場上立足。作為非計算機專業(yè)相關的專業(yè)的學生,可能帶有這不是我學習的專業(yè),只是一門基礎課程,只要學過了就行,存在著只要懂一點基礎知識,這不會影響我求職發(fā)展的學習誤區(qū),從而興趣黯然,在學習中得過且過。這些學生學習能力以及心理上的作用綜合在一起,導致了學習的主體在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中缺乏明顯的積極性,從而也就導致《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難以長期有效的開展開來。
第二,在老師的教學層面上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首先,《計算機應用基礎》這樣一門與實踐相結合十分緊密的課程,其理論學習固然重要,實踐操作才是技能掌握的關鍵所在。以office辦公軟件的教學來說,再多的理論教學,無論老師講的多么的天花亂墜,最為重要的還是學生能夠在工作的時候能夠知道怎么嫻熟的操作和應用。而這些并非聽老師講講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學生通過一遍一遍的操練才能夠熟練掌握的。而在現(xiàn)實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受限于課程內容以及課時安排等客觀因素,我們的老師教學手段有限,一般在課程教學中主要完成的是理論知識的講授,而這部分的知識由于基本上是“填鴨式”的教學,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而將課程實踐操作部分讓學生在課后完成,而缺乏積極有效的手段監(jiān)督學生在課后完成實踐操作,這也是直接導致我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效果不好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理論知識聽的一知半解,實際操作也是似懂非懂。
第三,學校在課程設置以及實踐操作上的教學安排是《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走向瓶頸的主要導火索。學生學習興趣不濃源于老師的教學方式有問題,老師的教學方面問題則受制于學校在教學上的安排。學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課程課時上的安排一減再減,實踐操作課程更是少之又少,就課程實踐而言,就高職學校的學生培養(yǎng)和發(fā)展目標來說,其應該大力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能夠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參與實踐操作,甚至是在相關的企業(yè)中從事相關的實踐活動,來進一步的加強自身計算機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學校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可能就是為了完成一個課程體系的合理安排,其出發(fā)點與我們高職學習真正的培養(yǎng)目標有著較大的偏差。
第四,在課程教材的使用上,許多高職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的課程教材一直沿用,內容沒能隨著計算機的發(fā)展而做出相應的調整。教學資源有限,各個專業(y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沒有自己的特色,教學內容也缺乏創(chuàng)新,導致有如現(xiàn)在的XP操作系統(tǒng)都已經推出應用市場了,而我們的講授內容全部只是以XP操作系統(tǒng)為例:
雖然Windows的系統(tǒng)在主要內容方面有很大的關聯(lián)性,但是在細微上的差距還是對于我們高職學校學生的學習和認識甚至是今后的使用會有一定的影響。
2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模式發(fā)展方向
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在教學中存在著上述這么多的問題,要想在未來的發(fā)展中走出困境,那么其教學模式必然需要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而這一切的發(fā)展方向需要以面向人才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yǎng)在計算機應用上有著牢靠學習的專業(yè)人才為目標。
第一,我們需要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的根源上著手,解決其在教學資源、教學課程課時設置上面的問題。首先,就教學教材資源來說,我們的高職學校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革新,采用相應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程,對于不同專業(yè)的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教材的使用也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根據(jù)專業(yè)發(fā)展的目標和學習內容的不同做出相應的調整,哪怕是采用相同的教材,在教學內容上的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總而言之就是要體現(xiàn)出創(chuàng)新性和專業(yè)的特色性,即教學模式上可采用“面向專業(yè)式教學”,即在教學內容安排上,不再以過去的“知識點”為線索,而是根據(jù)學生的所學專業(yè)特點,選取在專業(yè)課程中所需計算機處理的數(shù)據(jù)、文字、表格、圖片等,精心設計和組織教學內容,使學生學以致用。其次,在教學課程課時的設置上,學校應該本著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并重的原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讓學生投入到實踐操作中去。而這一切就需要學校從計算機硬件購置、實踐場地等方面加大加深研究和投入,爭取實現(xiàn)一體化教學,讓學生邊學邊練。有條件的高職學校還可以與企業(yè)之間形成產學研培養(yǎng)方案,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之余,通過到相關企業(yè)去學習和實踐,讓技能更好、更快、更牢的掌握。以計算機網絡技術中拓撲網絡教學為例:
如果學校在上能夠讓學生實際操作、現(xiàn)場認識這些內容,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講授知識,那么效果肯定有質的變化。
第二,高職學校老師的教學方式需要豐富化,從而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高職學校老師的師資的教學能力需要進一步的提升,要么加大對高職學?,F(xiàn)有老師的培訓,要么引進更多專業(yè)化的老師,讓教師隊伍更為多元化,教學方式更為多樣化。其次,在日常的教學方式上,學校需要提倡差異性,需要鼓勵老師多創(chuàng)新,多突破,不能一個教案多個老師用,一個教案多年不變的用。需要鼓勵我們的老師接地氣,用學生團體更為能夠接受或是感興趣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學可以多借助多媒體,也需要打破條條框框,并不要一直局限于“講授一定要在教室中,教學方式一定要高大尚”等等??偠灾?,教學方式的革新目標就是“一切為了學生,而又一切依托于學生”。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學生真正的參與到《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學習中來。
第三,在教學中,就《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而言,我們的講課內容可以多與實踐想聯(lián)系,可以聘請一線的計算機工作者不定期的給我們的學習進行交流,也可以在教學中采用工作中的事例讓學生去分析和學習,通過這樣一些與實際更為相近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方式,或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近幾年來,計算機類各種技能認證層出不窮,如計算機等級考試、軟件水平考試計算機等等,針對這些考試,教師在教學中和上機練習時可以選擇一些認證考試的歷年真題,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使學生掌握一些應試的方法,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能認證的通過率。讓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充分的結合在一起。
第五,在課程體現(xiàn)結構上也需要進行一番改革。目前我國高職學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模式沒有創(chuàng)新性,甚至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我國教育部高等職業(yè)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提出,非計算機專業(yè)學生的計算機技術教育可實行“1+X體系”,“1”為計算機基礎知識和辦公自動化模塊,“X”為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計算機技術模塊(可以是計算機組裝維護、程序設計、多媒體應用、數(shù)據(jù)庫應用、網絡應用等)。這種體系結構能夠滿足高職院校各個專業(yè)的計算機教育需求,同時也能解決高職院校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1”可以作為基礎部分,“X”可以作為提高部分。同時在教學模式上,我們的高職學??梢酝ㄟ^校與校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達到一個資源共享的模式,但是各自的學校又要在借鑒其他學校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根據(jù)本校的具體情況以及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作出相應的調整,力爭能夠除舊出新,讓高職學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這么課程的教學模式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局面。
總而言之,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需要我們從政策扶持、學校執(zhí)行以及師生共同努力等方面一起著手解決。而這也需要我們高職學校優(yōu)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資源、革新《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式和手段、合理安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課時、引進接地氣的教學模式和實踐方式,讓學生能夠真正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中收獲基本計算機知識和技能。
3 結束語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高職學校學生入校后的第一門信息技術課程,其對于學生在今后求職中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在上文的論述中,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闡述分析了高職學?!队嬎銠C應用基礎》教學課程的現(xiàn)狀,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fā),對如何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課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不難發(fā)現(xiàn):《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重重,如何打破僵局,如何走向未來?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我們力求革新,抓住市場的需求,以市場的人才需求為指南,給教學更為明確的定位,采用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學方式,那么《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的發(fā)展一定能夠取得突破。
參考文獻:
[1]王鴻偉.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方法探析[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0).
[2]王春國.《計算機應用基礎》在中職教學中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15).
[3]趙曉瑞.《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應用任務驅動法的幾點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8(24).
[4]郭甲.開放教育《計算機應用基礎》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改革的探索[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04).
[5]任志新.論《計算機應用基礎》課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齊齊哈爾職業(yè)學院學報,2002(02).
作者簡介:王歡(1981.05-),山西人,教師,助教,學士學位,研究方向:平面設計辦公軟件。
作者單位:天津國土資源和房屋職業(yè)學院,天津 30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