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活記憶——建國65周年民生往事》
作者:陳煜 編著
出版: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8月
定價:58.00元
過去之所以為過去,是因為每一天的步伐和節(jié)奏都太快,來不及讓你駐足思考,匆匆也就過去了。再想起時,是回味也好,是回憶也罷,也終究成為過去。而那些不曾經歷過的過去,已然成為一段往事和一個故事,只能在祖祖輩輩的口耳相傳中、在黑白道彩色的影像中、在淋淋灑灑的文字記載中,不禁感嘆:哦,那些過往,原是這樣。
陳煜運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在《中國生活記憶——建國65周年民生往事》中,將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0年,人民生活的翻天覆地變化“全方位、立體式”地展現出來,從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變遷,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豐富多彩,無不折射出社會的進步。
都說百姓的生活最有滋有味。一些酸甜苦辣咸只有在最平常的生活中,才愈發(fā)凸顯出別樣的感受。書中便從平常百姓的生活入手,將最平常人的最平常生活,及那些一幕幕出現在眼前的往事,全部再次呈現出來,勾起的五味雜陳,足以掀起心中的陣陣漣漪。
什么是過日子?與百姓生活相關的服飾、飲食、娛樂、住宿、交通、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零七雜八,瑣碎無邊,就是日子。書中以小見大、從細節(jié)展現宏觀,從生活方面的變化展示共和國65周年的輝煌成就。雖然記錄的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點滴匯聚才能形成湍流,生活的每一個片段不都是由點滴組成的嗎?
《中國生活記憶》著力于反映生活的點滴進步。在結構上,1949年共和國起始之年和2009年實行“計劃單列”,將其中的時光按50年代、60年、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新千年依次展開。每個年代的開篇,都有一個概括性的年代特征和生活記憶關鍵詞;每個年代的結束,都有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語。這既是為了給讀者提供閱讀的便捷途徑,也是在表述著每一個時期所發(fā)生的事情,以便讀著回憶著。
尤其是書中記錄著的,都是能夠觸動人們記憶深處的生活中的小事,比如50年代的“列寧裝”、“布拉吉”、糧票和上海弄堂里的給水站;60年代的紅寶書、彈弓、斗雞,70年代的八個樣板戲、小人書、36條腿和“三轉一響”、爆米花、雞毛換糖和喇叭褲;80年代的紅裙子、假領子、迪斯科、鄧麗君和“大哥大”;90年代的“一步裙”、踏腳褲、“菜籃子工程”、生猛海鮮、股票、超市和甲A聯(lián)賽;新千年的“肚兜”、唐裝、房奴、“人造美女”、超級女聲和“動車組”……
當然,這些“雞毛蒜皮”的生活點滴,有你知道的,有你不知道的。但看過了之后,卻能讓經歷者感嘆,重新拾起對過去生活的記憶;能讓后來者了解,生活原來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