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結合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情況,并基于數據庫評價的意義和原則分析,重點對特色數據庫系統(tǒng)建設的評價指標進行了分析,以期促進特色數據庫的發(fā)展和完善。
關鍵詞:特色數據庫;系統(tǒng)建設;評價指標
中圖分類號:TP312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網絡為廣大用戶提供了一個廣闊自由且方便的信息平臺,由此,數字圖書館也發(fā)展起來,由于圖書館豐富資源的特色化和數字化,提高了網絡數據庫的開放度和共享性,信息容量大且具很強的學術性,參考價值也比較高。特色數據庫作為一種信息匯總,能夠充分反映自身的資源特色,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區(qū)域經濟特色、專業(yè)學科特色和館藏特色等[1-2]。為有效利用自身特色資源,達到資源共享,為讀者更好的提供深層次服務,建設特色數據庫系統(tǒng),加強質量控制并結合相關評價指標進行科學評價,以提高其整體效益,是目前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系統(tǒng)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
1 特色數據庫的建設
1.1 特色數據庫的現狀簡析。特色數據庫提供的文獻信息的針對性和專業(yè)性比較強,其時間跨度和收藏范圍比較大,具有一定的權威性。若對數據庫進行有效開發(fā),可形成某一學科門類、專業(yè)或專題的資料庫。特色數據庫除了具有特色性,還具有規(guī)范性、服務性、實用性以及共享性等特點。目前,我國高校在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方面已取得初步成績,例如由全國工程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負責承建的“高校學位論文數據庫”,“教學參考書數據庫”,“聯合目錄數據庫”,“重點學科網絡資源導航庫”以及“專題特色數據庫”等等,均是由各大高校圖書館組成的項目管理組,自建或組建相關資源而進行開發(fā)和利用的[3]。
1.2 特色數據庫建設的作用。在現代信息服務中,特色數據庫的建設作為一種文獻資源,其特色模塊的建設使其在學習型社會的教學和科研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3-4]。其一,特色數據庫能夠幫助政府決策。根據政府決策自建特色數據庫,為政府機關制定計劃方針提供咨詢和依據,提高政府的辦事能力和決策水平。其二,特色數據庫能夠促進學科建設。學科建設作為學校綜合實力的象征,其涉及范圍比較廣。特色數據庫的建立能帶動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可以為高校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提供文獻保障,并促進其發(fā)展。其三,特色數據庫能夠指導科學研究。高校圖書館通過數字資源優(yōu)勢的運用,積極開發(fā)寶貴的信息資源建立特色數據庫,在各領域都有很大應用前景和學術價值,為科學研究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持。
2 數據庫的評價
2.1 數據庫的評價意義。數據庫的建設豐富了信息資源,為廣大用戶提供了深層次的服務。通過數據庫的評價優(yōu)化資源,使圖書館數據庫的建設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提高效益并促進其發(fā)展。概括地講,數據庫的評價能夠幫助了解用戶需求,提高數據庫資源的利用率,促進高校數字化資源的優(yōu)化,實現傳統(tǒng)資源與現代數字化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以發(fā)揮最大的效益[5]。
2.2 數據庫的評價原則。經相關文獻的總結,數據庫的評價原則主要包括以下幾點[5]:(1)強調數據庫的布局統(tǒng)一,注重信息資源評估的整體性;(2)針對數字圖書館對廣大用戶的服務性工作,加大其信息資源的共享性;(3)要求其采用的數據庫評價指標和方法的科學性,并保持其成熟先進性;(4)評價指標體系要能夠反映數據庫的檢索特點,注重其全面性及靈活性;(5)評價指標的含義及統(tǒng)計要定義規(guī)范明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3 評價指標體系
為提高特色數據庫建設的質量,建立規(guī)范性的數據檢查及評估流程,其具體步驟包括:評估指標的建立,評估方案的確定,評估工作組的設立,待評數據的選取,數據評估的實施,評估結果的整理及發(fā)布等[5],現對數據庫各評價指標分析如下。
3.1 數據庫內容
3.1.1 數據資源內容。數據庫都具備一定數據量,而特色數據庫的特色資源,對數據量也有一定要求。特色資源的數據量是評估特色數據庫的一個重要指標。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特色數據庫,主要有與學校自身特色相關的數據庫,以個體或團體為主的特色數據庫,以學校教育、科研成果為特色的數據庫,與區(qū)域地理位置相關的數據庫,與區(qū)域特色和人文環(huán)境相關的數據庫,與學校重點學科有關的數據庫,與學校教學相關的成果數據庫,與圖書館深化服務相關的數據庫。因此,應把數據庫的內容是否具有特色性,是否真正體現某一方面的特色作為評估的一個指標。
3.1.2 數據資源組織。數據庫資源的組織,首先是數據的規(guī)范化和資源導航。特色數據庫的建設要遵循標準規(guī)范化,保證其綜合質量,達到數據庫的可靠性、完整性、系統(tǒng)性等基礎上,實現資源共享。為提高數據庫質量,保證數據收錄質量,就應做好信息資源導航,其包括學科導航、類型導航及功能導航,在資源評估時關注標引質量和標引深度兩方面內容。
其次,資源整合及用戶界面的設計。資源整合主要是統(tǒng)一檢索、全文鏈接、資源與服務的整合。為了衡量數據庫檢索性能的完備性,檢索手段的快捷性以及檢索入口的實用性,需要建設一套適用廣泛的評估指數,來判斷特色數據庫在檢索方式上的優(yōu)劣。在檢索范圍包括信息的鏈接以及信息之間的切換和跳轉。對于數據庫系統(tǒng)用戶界面設計的評價,主要有檢索界面的適應性、版本的差異性、界面的定制及綜合執(zhí)行的統(tǒng)一等。
3.2 檢索系統(tǒng)及功能。數據庫檢索系統(tǒng)及功能[6-8]主要是與其相關的檢索平臺的基本信息及其使用情況,檢索系統(tǒng)能衡量一個數據庫的優(yōu)劣,但難以用量化指標分析。具體分為檢索系統(tǒng)的功能、檢索技術、檢索結果、用戶服務及檢索效率等。主要考察是否提供檢索頁面及多途徑檢索,以方便用戶查找信息資源;在檢索技術上是否提供全文檢索、支持布爾邏輯運算;在檢索方式上是否支持簡單檢索和高級檢索;在結果處理上是否支持二次檢索,定制查詢結果、記錄數量的顯示及排序方式的改變等。
3.3 數據庫的使用。數據庫的充分、有效使用是購買數據庫資源的根本原因,其使用情況可通過量化和客觀指標的比較來反映,而且該指標可使用一定時期的數據來評價,并且可進行動態(tài)評價。使用情況的相關指標具體包括:登錄次數、檢索次數、全文(文摘)下載數量、非正常使用次數(故障次數)、正常使用次數及讀者滿意度等。
3.4 數據庫的經濟性。成本核算將數據庫的經濟性作為一個評價指標,主要由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經費限制所導致。在當今時代的數字化、網絡化環(huán)境中,數據庫的建設費用和維護費用普遍較高,需要大量的資金、設備和人力投入,因此,有必要對其投入成本和效益問題進行評價,以促進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的良好發(fā)展。具體指標有:檢索成本,登錄成本,單篇使用成本,硬件設備、軟件成本的投入,系統(tǒng)的維護費用,讀者人均服務成本等。
3.5 其他。除上述情況幾個指標之外,用于評估特色數據庫建設的其它評價指標,還包括網站宣傳以及網站推廣等。網站宣傳及推廣,主要指數據庫服務網站站點中鏈接的設置、新聞欄中關于特色數據庫的相關信息情況通報等,以及該數據庫服務網站的連接點和搜索引擎的廣泛使用,以便于廣大用戶的了解和使用[3]。
4 結束語
建立特色數據庫評價體系并不代表評價工作的成功,關鍵是對各指標的實際操作,需要了解并獲得評價、選擇數據庫資源的依據。目前,在圖書館界特色數據庫的建設正在蓬勃發(fā)展,良好的評價指標有利于指導特色數據庫系統(tǒng)的建設。以上通過對數據庫評價指標的相關探討分析,還不夠完善,某些評分指標還可進一步細化。總之,隨著高校圖書館建設中特色數據庫的增多,相關評價體系方面的工作將逐步擴大和完善,其評價指標也將日趨完善。
參考文獻:
[1]潘長海,劉彩虹.公共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現狀分析與思考[J].現代情報,2009(12):105-108.
[2]覃鳳蘭.公共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調查分析及對策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15):83-87.
[3]鄧燕萍,王玉平.高校圖書館特色數據庫建設評估指標體系的探討[J].現代情報,2007(07):118-119.
[4]汪徽志,岳泉.網絡數據庫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情報科學,2008(04):557-560.
[5]孫芳,趙良英.高校圖書館數據庫評價指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8(07):45-46.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淮安市中心支行,江蘇淮安 22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