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華是我的好朋友,她畢業(yè)于國內(nèi)一所重點大學,在一個知名企業(yè)工作,如今已經(jīng)做了四年了,還是在開始的位置。按理說,憑她的條件,經(jīng)過多年的奮斗,應該也有一定的成就了。但奇怪的是,她除了能夠應付工作,人緣尚可之外,便談不上更多可圈可點之處。那天,我和她聊起來,她說:“我也想過改變,但是總認為自己不是挑大梁的料,所以不敢去想、去爭取。”
職場上其實有不少人常常會畏首畏尾。這些人,既希望有個表現(xiàn)的機會,為自己的升職加薪鋪路,又擔心任務完成得不好給領(lǐng)導留下壞印象,甚至害怕因此打碎了飯碗。這種猶猶豫豫、左顧右盼的表現(xiàn),被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稱為“約拿情結(jié)”。
馬斯洛所提出的“約拿情結(jié)”概念,是根據(jù)《圣經(jīng)》中約拿的故事而來的。據(jù)說,約拿平時一直渴望得到上帝的重用。有一次,機會來了,上帝派他去傳達旨意。這本是一個神圣光榮的使命,然而,面對突然到來的、渴望已久的榮譽,約拿卻莫名其妙地膽怯起來。最終,他放棄了這一神圣使命。
其實,成功常常就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職場上,機會稍縱即逝,有夢想就不應該放棄。我們都知道“606藥物”的發(fā)明者歐立希,他就是在經(jīng)歷了六百零五次失敗后,仍一如既往地工作,堅持做了第六百零六次試驗,才終于迎來了成功。
古人蘇東坡也是如此,他一生命運多舛,屢遭貶謫,身處逆境之中,仍保持超然物外、隨遇而安的灑脫態(tài)度。當他年過花甲,以抱病之軀從荒遠的海南島赦還之際,還寫道:“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正是他的自我戰(zhàn)勝,造就了他的曠達與豪放。
堅持下去就會成功是個真理,外國人也概莫能外。美國總統(tǒng)林肯二十一歲時做生意失敗,二十二歲時角逐議員落選,二十四歲時做生意再次失敗,二十六歲愛侶去世,二十七歲時一度精神崩潰,三十四歲時、三十六歲時、四十五歲時、四十九歲時,多次角逐聯(lián)邦參議員也屢屢落選。但他一生都沒有放棄追求,終于在他五十二歲時當選為美國總統(tǒng)。
成功在于堅持。每個渴望成功的職場人,都必須告別“約拿情結(jié)”。不怕困難、不怕挫折、不怕失敗,甚至不怕被別人恥笑,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豪情,堅守自信,把握機會,總結(jié)經(jīng)驗,不懈拼搏,就會不斷創(chuàng)造成功,就一定能成就事業(yè),笑看人生。
【原載2014年8月22日《中國社會報·品味人生》】
插圖/成功階梯/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