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接觸攝影之前,川西就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之一,看過很多美麗的川西照片,雪山、湖泊、人文,無不引人入勝。所以出行之前的半個月我一直在蠢蠢欲動的煎熬中度過。
第一站:四姑娘山
從北京乘坐早晨8點20的航班,飛行3小時到達成都雙流機場。當(dāng)?shù)販囟群捅本┎畈欢?,只是空氣濕度很大。我們辦理入住后放下行李,穿著短褲短袖和運動鞋出發(fā)覓食。在空氣中都彌漫著辣椒香味的錦里酒足飯飽后,小伙伴們對接下來的雪山之旅燃起了期待的火焰。
早晨8點從酒店出發(fā),在去往四姑娘山的路上,云層越來越厚,以至于一度看不見太陽,偶爾還飄點小雨。我們經(jīng)過四姑娘鎮(zhèn)到達貓鼻梁,這是觀四姑娘山最好的地點。
四姑娘山從左至右依次是主峰幺妹、三妹、二妹和大姐,海拔分別是6217米、5355米、5276米、5025米。此時只能看清大姐和二妹,三妹的山頂隱約可見,幺妹卻只能看到半山腰。四姑娘山常年冰雪覆蓋,猶如頭披白紗、容姿俊俏的四位少女,屹立在長坪溝和海子溝兩道銀河之上。這是中國的登山天堂,卻也是國內(nèi)山難最多的地區(qū)之一。
第一天行程走高速、經(jīng)國道,路況都不錯,但是海拔3500米以上要注意高原反應(yīng)。頭暈、頭疼、嗜睡等都是高反的體征。在高海拔地區(qū)要勻速行走,忌劇烈運動,忌大聲喊叫,最好提前準(zhǔn)備抗高反藥物。
第二站:黑石城
從丹巴去往涼臺溝的路很顛簸,但沿途盡是美景:晨光、遠山、云霧、藏寨,還有湍急的河水和盛開的牡丹,小伙伴們一路贊嘆,只可惜行程緊迫不能停車。今天依然是個好天氣,從涼臺溝遠眺亞拉雪山,似乎近在眼前。涼臺溝的溪水來自雪山,清澈透亮,水底的五彩石把溪水染成了繽紛的顏色,非常夢幻。偶有騎摩托的藏族同胞經(jīng)過,他們都會熱情的和大家招呼“扎西德勒”,有的藏族同胞剛巧挖蟲草回來,看見有外地人便下車兜售蟲草。蟲草還帶著新鮮的泥土,價格也實惠,即使不買,他們同樣會報以微笑,雖然語言不通,但每個人心里都暖暖的。
下一站就是大名鼎鼎的木雅金塔。木雅金塔又名木雅尊勝塔,是多吉扎西活佛為紀(jì)念十世班禪大師于此灌頂布法而修建的佛塔。金塔位于雅拉神山、夏古冬青山、文殊山、觀音山等八座神山所環(huán)繞的中心。最佳的拍攝地點在附近的一個小山坡上,因為太出名,小山坡如今被圍欄圈起來,每人10元。雖然不貴,也算是給當(dāng)?shù)氐牟刈逋麆?chuàng)收了吧。
我們前往此行的最高海拔地——4500多米的黑石城。這段山路崎嶇難行,我們在滿車塵土中顛簸了1個多小時,終于安全抵達。我們穿上所有衣物,背上機器,扛上三腳架,咬牙開始爬山。說是山,其實上下高度差僅有幾十米,真正的阻撓是高原反應(yīng),因此只能緩爬。黑石城距離貢嘎雪山較遠,但由于海拔高且地勢平緩,放眼四顧全是雪山!我們被包圍了!
此刻心中的感受是天地之大,大到超廣鏡頭都嫌不足,干脆換上長焦鏡頭抓拍天邊。高原上風(fēng)云萬變,耶穌光一次次地出現(xiàn),你所能想象到風(fēng)云的種類,在這兒幾乎都能看到。高原上的日落很晚,一直等到晚8點時太陽才算真正落山。這時的天已黑了,但夕陽染紅了云層、又染紅了山川,這是真正的日照金山!她像一幅濃墨重彩的油畫般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
第三站:子梅埡口
向子梅埡口進發(fā),這可真是名副其實的跋涉,從上午11點一直走到下午4點,到達上木居的攝影之家后,我們再換乘當(dāng)?shù)匦∶姘嚽巴?。再又歷經(jīng)了艱苦的40分鐘后,我們終于站在了海拔4600米的子梅埡口!這時我們距離“蜀山之王”貢嘎的直線距離僅有幾公里。
神山貢嘎的主峰海拔7556米,在她周圍,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有45座,因此貢嘎被譽為中國第二美的雪山。埡口的風(fēng)很大,瞬時風(fēng)力4-5級,吹翻了三個腳架。我們干脆下到埡口前面的山坡上,把腳架放低,坐在地上等待日落,這一等就是4個小時。
晚上八點左右,日落開始了。貢嘎主峰雖沒有露面,但是如此宏大壯美的日照金山卻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得見,此行無憾了!長焦拉近主峰,被夕陽染紅的冰川紋理清晰可辨。4個小時的寒風(fēng)侵襲,我們每個人都僵硬了?;氐缴夏揪樱』锇閭兗娂娙轮獊睃c白酒暖身子。
子梅埡口的風(fēng)力非常大。要隨時注意拍攝器材和隨身物品,更要注意人身安全,一旦吹下山坡,恐怕再也找不回來了。
第四站:紅石灘
紅石灘方圓百米左右,因石紅而得名,這里的石頭無論大小,都呈艷麗的鐵銹紅。陽光下,這些紅石頭在溪流間、山坡上、灌木叢中十分耀眼。當(dāng)?shù)貙?dǎo)游介紹說,一旦遇上雨水沖刷,紅石就會變得鮮紅如血。在這樣的介紹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片紅石灘一側(cè)山坡上,有一脈潺潺流動的溪水,溪水里的石頭也泛著艷紅。而在四周山上,巖石都黑黝黝的,與紅石灘的石頭截然相反。紅石、黑山、溪流,一同構(gòu)成迷人的畫面。
“紅石灘”石塊成紅色的原因,至今還是讓地質(zhì)學(xué)家爭論的話題。有植物學(xué)家說,這是因為這里氣候適合紅色蘚類生物生長而附著在石頭上的關(guān)系,有生物學(xué)家說,是一種低等生物生長在石頭上形成的,還有地質(zhì)學(xué)家說,是這里的石塊因特殊地形及氣候原因,某種礦物含量過高所致。無論何種原因,總之大自然賦予了這個世界如此的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