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云陽縣小江中學(xué)的校門口,每當(dāng)聽到下課鈴聲一響,一個少年就會映入眼簾,他從學(xué)校大門奔跑出來,步履匆匆地向離學(xué)校不遠處的一間民房跑去,這位14歲的少年名叫葛肖松。
稚嫩雙肩,扛起生活重負
別人的童年充滿歡聲笑語,而葛肖松的童年卻是灰暗的。父親長年臥病在床,母親又身有殘疾,在他將要上初中的時候,父親撒手人寰。生活的變故讓這個困難的家庭更加搖搖欲墜,沉重的打擊讓母親也因此更加精神恍惚。料理完父親的后事,葛肖松握著母親瘦骨嶙峋的手,信誓旦旦地說:“媽媽,爸爸走了,從此以后,我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梁柱了。您放心,有我在,就有這個家在?!睖I眼婆娑中,母親看到葛肖松一臉的自信。
從那以后,葛肖松一下子就變成了一個大人,把家里的各種雜活一個人全包攬了下來,做飯、炒菜、洗碗、掃地。一開始笨手笨腳的,尤其是炒菜,好多次不是被刀切了手就是油濺到了臉上,疼痛無比。但是每當(dāng)看到母親津津有味地吃著自己做的飯,他內(nèi)心就會很安慰。做完家務(wù)后,他就會坐在板凳上給母親按摩,每次聽到母親說他按摩得舒服的時候,他的臉上就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帶上母親,踏上求學(xué)之路
葛肖松并沒有因為家庭的變故而耽誤了學(xué)習(xí),每天晚上,幫母親按摩完并洗完澡后,他就會聚精會神地坐在小桌上一絲不茍地開始做功課。他發(fā)憤圖強,最終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小江初級中學(xué)。
由于學(xué)校離家有一段距離,為了方便照顧母親,他就在學(xué)校的附近租了一間房把母親接過來住。每到課間休息的時候,別的同學(xué)都在追逐打鬧,葛肖松卻總是心急火燎地往家跑去,去看望母親。扶著母親去大小便,幫母親倒水。
葛肖松不停地在家和學(xué)校之間來回奔跑著,雖然身體有點疲憊,但他感覺是快樂的,因為有母親在,他就感覺是幸福的。
努力學(xué)習(xí),回報社會關(guān)愛
母親是殘疾人,喪失勞動能力,母子倆只能依靠低保勉強度日,但是拋去每年的房租,余下的寥寥無幾。生活捉襟見肘,葛肖松在生活上很注重節(jié)儉,一個月難得吃一次肉,每次買菜他也都會選擇傍晚放學(xué)后去買,這樣就能買到許多處理的蔬菜。每個月的伙食費盡量控制在100元左右,難得買一回肉,他也都讓給母親吃了。時間長了,葛肖松面黃肌瘦的。母親看在眼里,疼在心上。
葛肖松孝順母親的事跡被當(dāng)?shù)孛襟w報道后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學(xué)校減免了他的生活費和住宿費,并組織全校學(xué)生向葛肖松學(xué)習(xí)。當(dāng)?shù)卣昂眯娜艘捕悸?lián)系到葛肖松,對他和他的母親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資助。
面對紛至沓來的好心人的幫助,葛肖松不勝感激:“我不知道怎么報答他們,但我會好好讀書。照顧好媽媽。等我有能力了,我會回報社會,回報關(guān)心幫助過我們的好心人?!睒銓崯o華的語言,讓我們看到,葛肖松不僅有一顆拳拳孝心,還有一顆知恩圖報的心。
葛肖松是母親的頂梁柱,他不僅僅扛起了生活的重負,其行為更是一種對孝心淋漓盡致的詮釋。純純的孝心猶如一縷陽光,拂去塵埃,照亮心靈。
(責(zé)編 李圣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