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觀光系的畢業(yè)生,陳巨凱決定返鄉(xiāng)做民宿,他首先盤點了埔里小城的觀光資源,發(fā)現(xiàn)可以吸引國際游客的特色旅游資源達77個!但是,在他看來,創(chuàng)業(yè)需三本:本人,本事,本錢!沒本錢怎么辦?很簡單,他向青年創(chuàng)業(yè)基金借了100萬臺幣,抵押了自己家的住房。此外,他還專門開展了解說員培訓。在埔里,不管你是剛畢業(yè)的大學生,還是隔壁攤煎餅的婆婆,都可以來申請解說員的工作。
在他的設計中,讓游客駐足埔里的一個“法寶”是:腳踏車旅行。他精心設計了幾條不同主題的旅行路線:
如果你是組團騎乘,那就有解說員陪你,在埔里小城慢慢悠悠地享受小城美景美食,看小城美女。如果你更喜歡文化工藝,那就能跟著解說員去埔里的各個手工作坊一邊玩一邊制造自己的專屬品。如果你選擇一兩個人自由騎乘,那阿凱就會給你一個題目,讓你在小城里邊游玩邊找答案,探索當?shù)氐娜宋臍v史。如果你不想被任何事情束縛,只要一輛自行車一張地圖,那么阿凱就會給你一張數(shù)字埔里的地圖。在這張地圖上,街道不再以外國人難以分辨的中文為名,而是被編成了一個個國際通用的阿拉伯數(shù)字。為此,阿凱曾經(jīng)說服小城的行政長官,以此吸引國際觀光客更長時間駐足停留在埔里。這樣,埔里就變成了一個不容易迷路的小城。
這里有一個小小的設計心意:游客在陳巨凱的民宿停留,并不僅僅惠及其一家,也會讓埔里小城的其他居民受益。豆腐店,造紙廠等等,都被他打造成文化工藝旅行路線的內容。在埔里,人們都稱他為阿凱。
每個周末,埔里的年輕人都會聚集在阿凱的餐廳里,想一些辦法讓埔里更美好。阿凱的騎乘旅行也加上了公益的內容,給老人送餐,給孩子送書。如果你想住在阿凱的民宿卻不夠錢,那么請帶5本書。但是后來,書越來越多,阿凱把書送給學校的學生,結果更多人聽說此事送來了更多書!
他現(xiàn)在三十多歲,看上去卻仍像二十幾歲那么年輕,笑容滿面。一眨眼,創(chuàng)業(yè)已十年,阿凱也成為臺灣埔里返鄉(xiāng)青年的代表。
但是,家鄉(xiāng)的旅游經(jīng)濟也逐漸出現(xiàn)一些問題。有人勸阿凱擴大生意,雇人打理,但阿凱執(zhí)意每天起來給每個房間鋪床單,疊被子,刷馬桶。他了解到一些人花高價買下當?shù)氐拿袼?,等房價漲了再賣出去,“真的就只是為了做生意”。對此,阿凱也無力阻止。
{人物檔案}
臺灣埔里
陳巨凱
開民宿,吸引國際游客,發(fā)展文化工藝旅行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