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國社會對高考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的重視在一定程度是可以增強學生的信心的,但是對消極的心理狀態(tài)沒有起到很大的轉變作用,本文對高三學生考前心理調適的策略進行了探究分析。
【關鍵詞】高三學生;考前心理;影響因素;調適策略
高考是一項對學生知識水平和心理素質的綜合測試。在高三學生的群體中,有的學生有著積極的心理狀態(tài),不同于焦慮、壓力和倦怠等消極心理,牢固的基礎知識和一定的自信心是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意志過程,自信是考試焦慮的克星,可以扭轉自我意識中的消極元素。
一、高三學生考前容易出現(xiàn)的心理狀態(tài)
根據(jù)調查,高三學生在考前會產(chǎn)生一定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會使高三學生的心態(tài)很容易出現(xiàn)波動,從而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例如有些高三學生在高中的最后階段會出現(xiàn)對周圍的人情緒不穩(wěn)定、有考試焦慮、厭學、害怕考試、學習壓力大、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忽高忽低等問題[1],其中焦慮、厭學和壓力是高三生群體中出現(xiàn)最為普遍的心理狀態(tài)。這些都屬于高三學生的消極心理。其中焦慮心理主要是由學生的學習壓力產(chǎn)生的,學生在考前會因為考試帶來焦慮的波動;高三學生的厭學就是學習的倦怠心理,首先是學生在情緒上的耗竭,對探索學習失去興趣,學習節(jié)奏打亂;其次是學生的低效能感,重復、枯燥的復習程序使學生對學習過程已經(jīng)麻木,思維出現(xiàn)固化,不會再有創(chuàng)新等想法出現(xiàn),與之前高一、高二階段的學習相比,獲得新知識的效率就有所降低;另外,高三階段學生學習熱情大減、討厭做作業(yè)、感到學習的辛苦、討厭上學等都是高三學生考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些心理現(xiàn)象。
二、影響高三學生考前心理的因素
1、學生的學習目標對其考前心理的影響。調查顯示學習目標低的學生,在考前出現(xiàn)焦慮等心理問題的幾率較大,這類學生對待考試往往會感到無助,無法找到合適的方式使自己進入備考和考試的狀態(tài),學生之所以將目標定的低,有可能是因為它們認為為考試做努力,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在具體的考試過程中,學生就會放棄對困難的克服、半途而廢。而將目標定的較高,對自己水平了解深入,有自信心的學生,在考試過程中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去解決困難,學生會不斷嘗試、不懈努力。這樣就形成了兩類學生不同心理的差距,可見有稍高的學習目標和自信心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高考成績[2]。
2、社會支持、時間管理和情緒調控對學生考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當前考生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管理方法不科學,或者過于忽略孩子的考試情況,種種不理智的幫助反而不會幫考生消除消極心態(tài)。社會支持對時間管理和情緒調控能力均有正向預測效應,考生的時間管理能力也是與其自信心有關,首先學生要了解自身情況,然后對自己的學習節(jié)奏進行合理安排,在這種安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情緒調控能力就可以從安排節(jié)奏來體現(xiàn),時間管理和情緒調控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關聯(lián)性。所在社會方面和學生自身方面這兩點出發(fā),對其考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因素有時也是相互聯(lián)系的。
3、學生自我認識和判斷能力對學生考前心理狀態(tài)的影響。部分考生在考前出現(xiàn)焦慮心理,這種焦慮心理與其對自己的認知和對當下考試環(huán)境、情境的判斷能力有著一定的關系。自我認知即考生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考試能力和自尊等方面。或者是對當下的考試情況,包括考試的難度、機會和模式等的評價。考生會通過自己對當下考試情境的判斷對自己的水平作出一個評價,對于考試也一定程度的做到了“心中有數(shù)”。會了解考試的情境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圍內(nèi)屬于威脅還是機會。考生在自我分析中得出了結論,并可以具有針對性的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解決問題,并從中有所創(chuàng)新。如果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判斷出考試情境對自己的能力水平造成威脅,那么就會引起焦慮、自卑、有壓力等情緒。
4、學生的學習策略與考試策略對其考前心理的影響??荚嚥呗允且环N認知能力,展現(xiàn)的是學生對考試內(nèi)容的了解情況,考試策略多種多樣,以下是一段具有總結性的考試策略:高速度與高質量的答題,具有猜測答案的習慣,注意題目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多個題目中尋找一個題目的答案,要理解試題中所包含的知識內(nèi)容以及出題目的,站在出題者的角度考慮題目的答案。并仔細觀察考試特質來區(qū)分正確答案和錯誤答案。學生如果掌握了科學的應試策略,考前的考試焦慮就相對較低。
三、高三學生考前心理調適策略
1、家庭方面:減輕考生壓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庭思想存在于我許多家庭當中[3],所以大部分高三考生的主要壓力就是來自于家庭。據(jù)調查,有很多高中生不想馬上回家,不想面對父母,因為中年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往往就是不科學的、無休止的嘮叨,子女很容易產(chǎn)生反感,所以家長的教育有時候對學生的學習和情緒的調整起到的是負面作用。因此學校和家長進行溝通,來引導家長掌握教育孩子的方式是一件很有必要的活動,學??梢苑謩e在高三年級第一學期開始和第二學期中期召開家長會,與家長進行交流,促進雙方在教育上合作。高三班主任教師要引導學生家長與子女統(tǒng)一戰(zhàn)線,共同迎接高考,多體諒學生,最好以朋友的身份來對待子女,不要居高臨下、強制命令,為學生增加壓力。在家庭環(huán)境放松的條件下,學生感受到了家長的良苦用心,這對他們自信心的提高起著很重要的作用。
2、考生自身方面:增強自信心、平常心應試。臨近高考階段,學生要通過自我調節(jié)來增強自信心,自信心是學生贏得高考的重要籌碼。第一,學生要對自己的自信心有一個了解,高考成功的概念不是絕對的,學生能在高考中發(fā)揮自己的實際水平,考出符合自己能力的成績,就是成功的表現(xiàn)。第二,高考生要合理作息,有計劃、有步驟的學習,注重學習效率的提高。學生在沖刺階段,也要把握好對學習時間的安排,不要晚睡早起,影響白天的學習效率,學生要在重視學習時間的同時,更要注意學習效率。第三,要善于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活動可以貫穿在整個高三階段,根據(jù)自身情況、學習階段、復習進度等方面的發(fā)展狀況,學生對自己進行不同的心理暗示,例如在備考過程中暗示自己增加信心、堅持不懈,在考前暗示自己不要過于緊張,壓力過大,想對待平常的考試一樣對待高考,我一定會成功!這種積極的語言,可以給考生帶來很大程度上的鼓勵,效果頗佳。
3、教師方面:引導學生使用正確的學習策略??记暗膹土曤A段重要以練兵、實踐為主,學生對一些理念、概念化的知識反而掌握的欠佳[4],但是學生習慣了在試卷中學習,對從課本學習知識的模式早已陌生,所以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的復習方向進行指導,提醒學生復習要從課本入手,重視教材,針對不同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不同,為學生制定復習策略。
4、幫助學生克服考試焦慮措施。對于高三學生考前心理的調適,也需要教師進行引導和配合,以下是具體的幫助學生克服考試焦慮的措施:首先,教師提問學生三個問題:①對于你來說,高考失敗后的結果是什么?②高考失敗的后果是一件你無法接受的事情嗎?③你目前最大的問題是什么,有沒有方法解決?這些問題之后教師要講授一些勵志故事來安慰學生、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放寬心,降低高考在學生心中的重要性。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考的考前階段,學生的生活和心理活動才是學校、家庭與社會真正要重視的東西,教師一定要認真觀察高三學生的心理變化情況,幫助學生找到解決自己心理上的困惑和矛盾的突破口,緩解考試壓力帶來的緊張情緒,利用鼓勵、案例等方式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與學生共同迎接高考,面對未來。
參考文獻:
[1]許清鵬,劉甫強,王晶.中學生學習倦怠的原因及應采取的應對措施[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45(06):24-25.
[2]徐成俊.關注情緒體驗 提升高三學生的生命質量——高三學生“高考”前情緒調研分析及對策[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2,65(04):56-57.
[3]李卓,朱霞,劉祥,王莉,楊業(yè)兵.高三學生高考前焦慮狀態(tài)及影響因素研究[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3,27(05):41-42.
[4]于安翠,厲建萍.心理干預對高三學生焦慮情緒影響的研究[J].山東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3,34(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