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鐵生在輪椅上度過了38年,忍受病體的折磨,以驚人的毅力,超凡的才華,寫下了《我與地壇》《病隙碎筆》等作品。
21歲,正值風(fēng)華正茂之時,他癱瘓了,后來雙腎“失靈”,患上尿毒癥,每周接受三次透析。經(jīng)過一千多次的針刺,手臂上爬行“3條大蚯蚓”,自嘲“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在寫作”。而他的家——一座大雜院的最里面,不足7平方米,一床一寫字臺,剩下的空間僅夠輪椅轉(zhuǎn)個小彎兒。在這樣的生活條件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他留下了一百多萬字的作品,被評為2002年“當代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2010年12月31日凌晨,他的呼吸和2010年一同結(jié)束,可他的作品及不朽的精神將與歲月并存。
學(xué)生時期的我上語文課,往往只單單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現(xiàn)在不同了,我習(xí)慣仔細揣摩作者的處境與心境。文如其人。處境、心境和文章是相輔相成的?!恫∠端楣P》中的“碎筆”,而沒采用“隨筆”,足以說明這一點。我可以想象,上帝給史鐵生關(guān)閉了一扇門,但他飽嘗磨難,不肯氣餒,克服肉體的痛苦,憑借頑強的意志,吃力地在人生路上推著窗戶。病體不僅沒有削弱他的斗志,反倒激發(fā)了他的潛能和才思。他把疼痛,嘲笑,孤獨,化作強大的內(nèi)心,化作無言的挑戰(zhàn),化作芬芳的文字。在生命即將畫上句號之時,還留下遺囑,捐獻肝臟,用自己有效的器官拯救他人的生命。我是流著眼淚讀完這篇報道的,也是流著眼淚寫下這篇文章的。我想:也許正是寫作賦予了史鐵生撐起生命的支柱,也為他的人生增添了瑰麗的一筆。38個寒來暑往,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堅持著書立說,直至生命垂危之際,做出一個健全人都難以做到的事情。有人說,生命不在于其長度,而在于其寬度。多少健全人生活條件優(yōu)越,卻虛擲青春和光陰,給人生遞交一份白卷。史鐵生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遺留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為我們豎起了一面明亮的鏡子,為我們譜就了一曲強者之歌。
為此,我把他比喻成一只“蜜蜂”,只是這只“蜜蜂”不是舞在花叢里,而是囿于輪椅上,艱難地釀造生活的蜜。個中滋味,非常人所知。
如今,“蜜蜂”已飛到天國里去了。他的家里,床、寫字臺、輪椅依舊。“讓寂靜,甚至讓遺忘,去讀那詩句?!薄懊鄯洹比缡钦f。
我們分明看到,史鐵生——一個勵志、心智和逆商頗高的典范,用殘缺的身體,敘述了健全而豐滿的思想,敘述了不畏磨難的意志,敘述了樂觀向上的可貴精神。這些品質(zhì),將深深激勵和鼓舞著熱愛他的讀者。
史鐵生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田徑運動員。愿天國里的史鐵生高大,魁梧,健壯,安康,永葆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精神,奔跑在奧運會的田徑跑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