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三長得濃眉大眼,外表看上去既精明又帥氣,卻不是塊讀書的料。初中沒畢業(yè)就輟學(xué)了?;丶液?,跟父親學(xué)做生意。
開始,他和父親做的是販賣糧食。那時(shí),還沒有電子秤,用的是老式木桿大秤。使用時(shí),兩人用木棍抬秤,一人掌控秤砣,使秤桿平衡,讀出重量。
別看康三讀書不咋樣,做生意還是頗有心計(jì)的。每次賣出稱重時(shí),他都故意把捆糧袋的繩索弄得長長的,好用腳去踩,沒少賺買糧人的便宜。
父親看了,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高興之余,免不了會(huì)褒貶一句:別看讀書不行,卻是塊做買賣的料哩!
康三聽后,眉飛色舞。
后來,康三和父親改行做起了販賣蔬菜的生意。
一次,他和父親在集市上相中了一份上好的大蔥。談好價(jià)錢后,賣蔥人用一根繩索把蔥捆了起來,就等稱重量。
康三看后,暗中偷笑,故伎重演。
第二天,他父親賣掉蔥回到家,怎么算,也沒賺到錢,還賠了部分本錢。
這時(shí),康三回來了。進(jìn)門就問:“這回我們又賺老鼻子錢了吧?”
“為什么?”他父親茫然地反問。
“你還沒看到呢,稱蔥時(shí),捆蔥的繩子頭正好耷拉在了我的腳下。我又使勁踩,那人就使勁往外抹秤砣。我看少說也多稱了20多斤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