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變以往“一講到底”的教學觀念,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幫助每一個學生快樂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
【關鍵詞】愉快 主體 激發(fā) 培養(yǎng)
教改的春風吹進了各個學校,為了讓學生學的愉快,教師教的輕松,校領導組織全校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改變以往“一講到底”的教學觀念,建立起“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的新的教學方式。
在我們以往的教學觀念中,教書就是把書本上的知識交給學生,每堂課都是教師一講到底,不管學生能否接受,只管把講這個過程完成。在新課程與教學改革中,教師的角色改變了。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不再是支配學生的掌控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學目的是幫助每一個學生快樂的學習,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進行的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要通過討論、實驗、探究等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還要創(chuàng)設能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要做到這些,我認為教師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首先,教師要具備“活躍”的思維
改革開放是國家強盛的主要因素,教育改革也是教育騰飛的重大舉措,因此,一線的教師必須有吸收新生事物的活躍思維,才能改變以往一講到底的“滿堂灌”教學方式,才能培養(yǎng)出思維活躍的學生、才能培養(yǎng)出有主見的學生。
在教學《愛蓮說》之前,我問學生:“在菊花、牡丹、蓮花中,你愛什么花?”課堂馬上活躍起來,而且眾說紛紜。在教學《愛蓮說》之后,我又問學生同樣的問題,學生異口同聲地答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泥而不妖”學生們都“獨愛蓮”了,這意味著教育的成功,還是意味著教育的失???
世界是紛繁復雜的,不可能也不允許都是一個模式。每一個人都不希望別人把意志強加給自己,但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你可以獨愛蓮,他可以獨愛菊,我也可以獨愛牡丹。教師沒有理由消滅菊花和牡丹,只留蓮花,因為世界需要蓮花,也需要菊花和牡丹,才豐富多彩。就像五彩繽紛的世界里,有的人喜愛紅色,有的人喜愛黃色,有的人喜愛藍色一樣,不管喜愛哪種顏色都是個人審美追求的象征。是對自己的審美追求和現實人生的寫照。既然“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我們?yōu)槭裁匆髮W生獨愛蓮,封閉學生的思維呢?
在講漆孝詩的《基因暢想》這一課時,我把全班分為兩個大組,學生針對“用科學技術手段改造人類的生活,你如何看待其中的利弊關系”來展開辯論,學生興趣很濃厚,課堂氣氛很活躍,辯論非常的激烈。而且,平時對語文興趣不大的同學也積極地參與討論,各抒己見。看到這樣的課堂,我很欣慰,既照顧到了個別學生,又喚醒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不僅合作地完成了本節(jié)課的任務,口才和思維等綜合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課后我又趁熱打鐵,讓學生以“夢想”為話題,發(fā)揮豐富的想象,來寫自己人生的夢想和希望,進一步激發(fā)他們樂觀向上的激情。
二、其次,教師要具備“挖掘學生潛能”的思想
青少年學生不僅要學習相應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因此,教師在教育過程中努力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相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放手讓班干部管理班級,培養(yǎng)一批敢說敢干的班干部;在班會課上開展一些“我行,我能行,我棒,我最棒”這類的主題班會等等。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自我約束的能力。此外,教師還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完善自己,并不斷地提高自己,才能符合新知識社會的需要。
在教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嚴文井的《小溪里的歌》這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間寫小溪流的句子,然后找出這些句子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并運用“我認為 句子(或詞語)寫得好,它好在 (或用 修辭,寫出了 )”的句式賞析,很多同學讀得很有感情,解析地非常具體、合理,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學生的語言豐富了,語感也增強了。
三、最后,教師要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
教育家張先華先生說:“創(chuàng)新比知識更重要,教育要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币虼耍R只有在創(chuàng)新中才能實現價值,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因此,教師要正確認識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要學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社會是個大課堂,教材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范例,在新課程標準下,以課堂教學為主,開辟第二課堂。如課外閱讀,書法訓練,詩歌背誦,等等都可以成為教學內容。我每周都會安排一節(jié)課外閱讀課,引導引導到學校圖書室借閱《魯濱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愛的教育》《西游記》等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名著,看完后交一篇心得體會,體會可以是對故事情節(jié)的感悟,也可以是人物形象的賞析,心得的篇幅可長可短,只要是有感而發(fā)即可。俗話說:“見字如見人”,因此,我鼓勵學生每天堅持半篇寫字練習,以此才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當然,走進新課程還需要對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進行重新的審視和學習。無論我們多么習慣從前的教學模式,新課標已經為我們明確了新的方向,只有我們朝跟著新課標的方向前進,我們才不會迷失自己。
總之,先進的教育思想必須有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實踐,先進的教育技術也必須有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這樣教學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才能達到課程改革的目的,也才能稱得上先進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