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是個很自卑的人,即使現(xiàn)在,自卑還常常在,我覺得很多地方不如別人。
小時候,我長到10歲才從外婆家被接到城里上學,插班之后,我變成了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我的衣服和鞋子讓他們笑話,我的口音他們每天都在模仿,并且學我走路的樣子,當老師提問,我用外婆的家鄉(xiāng)話回答時,全場哄堂大笑。
自卑的情緒綿延開來。我不再和別人交流,不再說話,成績不斷地下降,我只盼望快點離開學校,快點離開這個讓我感覺到自卑的地方。
后來我勉強考上一個三流中學。那時,我仍然自卑,那個中學有好多官宦子弟和有錢人家的孩子,他們整天在說自己吃的什么牌子的外國巧克力,穿的什么牌子的衣服,而我仍然寡言,每天發(fā)呆,不知道日子如何結束,于是在本子上寫寫畫畫,看看天,數(shù)數(shù)螞蟻。
后來的一天,我寫的日記被老師發(fā)現(xiàn)了,我畫的插圖讓美術老師看到了。
老師讀了我寫的日記,那是一段關于冬天的描寫,我在書上看到一句寫冬天的詩,于是用上了,“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于一個12歲的少年來說,是很重要的引用,老師的無意夸獎讓我很溫暖,美術老師讓我給班里的板報畫插圖,雖然我仍然寡言,但我意識到,我,原來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之后,我開始學習,開始努力,我從班里的第四十多名到前三名,然后進入年級的前三名,這個三流的中學,每年考入一中的人不會超過5個人,那年,只考上5個,而我,是這5個人中分數(shù)最高的一個。
在升入重點一中后,我仍然是自卑的。
全市最好的學生都在這里,第一次摸底考試,班里55名學生,我排第五十位,雖然在初中時我的成績是最好的,可我所在的中學是全市最差的,我哭了。一個人躲在一中院子里的合歡樹下哭著。
我還是寡言,仍然不多說話,別人都睡后,我打開手電筒學習,我比別人早起一個小時來到黑糊糊的教室,因為還沒有到供電時間,于是,我點上蠟燭學習。到期末的時候,我的成績是班里最好的。
在高二下半年,拿起了筆。我寫了一篇青澀的小說,投給了當時的《河北文學》,兩個月之后,我接到了用稿通知。我努力地寫,不停地投稿,當樣報不停寄來的時候,我仍然保持沉默,我想,這些就是最大的力量,何必用語言?
上了大學,我仍然自卑。
我來自小城,留著過時的短發(fā),瘦高,穿著小城帶來的衣服,口音還帶著濃重的家鄉(xiāng)色彩,那些大城市的女孩子笑話著我的著裝和口音,她們談著奢侈化妝品和高爾夫的時候,我還不知道那些外國名字是干什么的。
我開始瘋狂地寫稿子,泡在圖書館,整個宿舍,我是第一個過英語六級的人;整個年級,我是第一個靠著自己稿費不再靠家里養(yǎng)活的人。到畢業(yè)的時候,我已經(jīng)出了自己的第一本書。
但我仍然自卑,我覺得很多地方不如別人,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子,不善言,不會搞各種關系,我只會寫字,通過寫字證明我自己。
感謝我的自卑,它讓我越挫越勇,讓我永遠覺得不如別人,讓我不敢停步,讓我在人生的路上,一路堅強。
[選自《時代青年(悅讀)》2008年第12期,有刪改]
品讀賞析
文章語言樸實,敘事娓娓道來,給人平易近人之感。作者的青春經(jīng)歷和我們是如此相似。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都曾自卑過,退縮過。但是,只要我們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自卑,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斗,永不停歇,相信不遠的將來,我們也會迎來奮斗的成果。奮斗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堅定你的信念,一路堅強。在遲暮之年的回憶中,希望你的青春時代是火紅的、充實的、豐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