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大多數(shù)中學生談之色變。我們因奧數(shù)難尋解題方法而退縮,因英文脫離母語而無法親近,最后在面對周樹人艱深難懂的文字時,我們徹底恐懼。這一系列的“怕”,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制度的責任。
“怕”的背后,有學生的惰性。
我們所懼怕的“奧數(shù)、英文、周樹人”恰恰是需要我們進行長時間深度思考才能掌握的。但如今的中學生早已被家庭、社會圈養(yǎng)成一個個只知享樂、不會思考的“沙發(fā)人”?,F(xiàn)在盛行的娛樂節(jié)目一步步地蠶食著青少年勇于探索的好奇心,一步步地引導者青少年走向僅僅滿足于大腦皮層微量興奮的深淵。想想古時“聞雞起舞”的志士,“頭懸梁,錐刺股”的學子,還有“鑿壁借光”的讀書人,他們拋卻惰性,勇于向課本中艱深難懂的知識發(fā)起挑戰(zhàn),終將難以“降服”的知識收入囊中?!皧W數(shù)、英文、周樹人”,確實有難以理解之處,但如果我們能破除惰性,征服這一切,自然不在話下。
“怕”的背后,有老師的引導不當。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韓愈一語道出老師的作用。著名英語教育專家俞敏洪在創(chuàng)立“新東方”初期,便堅持“新東方式教授方式”,并規(guī)定所有新進老師,必須經(jīng)過培訓才能上崗。這是因為俞敏洪知道,只有正確的教學之道,才能讓學生真正愛上英語;只知道照著教輔資料念,不注重教學方法,是無法讓學生打開知識這扇大門的,最終只會讓學生對知識產(chǎn)生恐懼感。
“怕”的背后,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
在德國,青少年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需要將文化知識不斷運用到生產(chǎn)生活實際中,正因為這樣,德國的青少年樂于接受知識,也樂于應用知識。相反,在我們國家,不健全的教育體制,“制造”出一堆眼睛僅停留在書本上的“掃描儀”,而非培養(yǎng)真正四肢健全、頭腦發(fā)達的知識分子。學習方式的單一化以及應試教育制度下學習目標的絕對化,讓我們對學習產(chǎn)生不滿、厭倦甚至恐懼的情緒。
在“怕”的背后,我們逐漸慵懶的思維宣告著對“難點”的讓步;老師的不當引導塵封了我們探索新知識的熱情;另外,教育體制的弊端扼殺了我們探索的興趣?!皧W數(shù)、英文、周樹人”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們的惰性思維、學校和國家教育體制不完善的引導方式以及由此而導致的整個社會的畸形價值取向。
點評
這是一篇規(guī)范的議論文,開頭扣住“三怕”現(xiàn)象,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這一系列的‘怕’,有我們自己的原因,也有學校、教育制度的責任”,觀點明確,旗幟鮮明。緊接著從個人(自己)、學校(老師)、教育體制三個方面,設置了三個分論點(“‘怕’的背后,有你我的惰性”“‘怕’的背后,有老師的引導不當”“‘怕’的背后,有國家教育體制的不健全”),并逐一展開論證,思路清晰,說理透徹。最后又對這三個方面加以總結,收束全文,鏗鏘有力,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