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的受害者
□[法國]左 拉
我認識一個誠實的小伙子,他去年去世,他一輩子可以說是受盡了折磨。
克洛德從他懂事的年齡起,就抱定這個主張:“為了跟得上文明的進步,過美滿幸福的生活,我只消每天早晚看看報紙和廣告,準(zhǔn)確按照這些無比崇高的導(dǎo)師的指點去做。”從這一天起,克洛德把報紙上登的和墻上貼的廣告當(dāng)做他的生活法典,凡是廣告上沒有大力推薦的,他一概不買或者不做。
這個不幸的人就是因為這個緣故,生活在一個真正的地獄里。
克洛德買了一塊地產(chǎn),他在樁基上蓋了房子。這所房子是按照最新的建筑方法蓋的,一刮風(fēng)就晃悠,一下大雨就一塊塊往下掉。房子內(nèi)部呢,壁爐里裝著結(jié)構(gòu)精巧的除煙器,冒出來的煙可以把人嗆死。電鈴不管您怎么按,它就是不肯響。廁所是按照一個極好的式樣造的,變成了一個可怕的臭屎坑。抽屜和櫥門裝的是特別的機件,開了關(guān)不上,關(guān)上了又開不開。
不幸的克洛德,他不光是財產(chǎn)上受到損失,身體上也吃足了苦頭。
有一天我遇見他,他的頭完全禿了。他想把他的金黃色的頭發(fā)變成黑色,剛用過一種藥水,金黃色的頭發(fā)全部脫光,他非常高興。因為照他自己說的,他現(xiàn)在可以涂一種油膏,一定可以使他長出一頭比以前的金黃色頭發(fā)厚兩倍的黑發(fā)。他原來很強壯,現(xiàn)在變得很瘦弱,一用力就喘氣。也就是從這時起,廣告開始把他的小命斷送了。他相信自己有病,按照廣告上開的良方醫(yī)治自己。他看到每種藥品都受到同等的贊揚,拿不定主意,于是為了使療效更好,同時服用各種藥品。
廣告對他的智力也損害得厲害。他把報紙向他推薦的書籍?dāng)[滿書架。他采用的分類法是最奇妙的:把一本本書按照價值的高低排列,我的意思是說,按照出版商花錢叫人寫的那些評介文章的熱情程度的高低排列。當(dāng)代的所有荒謬愚蠢和下流無恥的書籍都集中在那兒,還從來沒有人看到過有誰收藏這么多傷風(fēng)敗俗的東西。
這出悲劇的最后一幕是令人悲痛的。
克洛德看到有一個女夢游者能治百病,于是連忙跑去請她醫(yī)治他其實沒有的毛病。這個女夢游者十分熱心,要幫助他返老還童,把回復(fù)到16歲的秘方告訴了他。其實方法也很簡單,只要用某種水洗澡,再內(nèi)服某一種藥水就行了。他吞下藥水,鉆到洗澡水里,他變得非常年輕了,年輕得半個鐘頭以后別人發(fā)現(xiàn)他已經(jīng)死在澡盆里。
他在遺囑中囑咐,要把他裝在一口能夠很快就起防腐作用的棺材里。這種棺材是一位藥劑師新近取得專利權(quán)的。棺材剛抬到公墓,就裂成兩半,這個可憐蟲的尸體滾到爛泥里,只好和碎棺材板混在一起埋了。他的墳是用硬質(zhì)纖維板和人造大理石砌的,頭一個冬天的雨水就把它淋壞了,很快就在他的墓穴上變成了一堆叫不出名堂的破爛。
(選自《外國微型小說300篇》,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我認識一個誠實的小伙子”一句中的“誠實”該怎樣理解?
答:
2.在克洛德死后,文中又寫到棺材和墳,是否多余?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答:
3.這篇小說在刻畫人物和表達方式方面有什么突出特點?
答:
4.小說借克洛德這一形象,所揭示的深刻主題是什么?
答:
老王的車位
□葉兆言
老王的車位本來不是問題?,F(xiàn)代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是問題的問題,漸漸都成了問題。老王是大學(xué)教授,從助教到講師,到副教授,到教授,一步一步,不比別人領(lǐng)先,也不比別人落后。最初留校住筒子樓,公用樓道上燒煤爐。然后合住,一套房子住兩家。都是已婚的青年教師,兩家小孩鬧不愉快,大人也不愉快。好在是知識分子,都還斯文,內(nèi)心咬牙切齒,不過斗斗嘴,見面不理睬。然后有了單獨套房,由小而大,隔幾年像電腦升級換代一樣,不大不小往前走一步。
老王的身上體現(xiàn)了知識分子政策。有一套不錯的住房,高高在上,比上仍嫌不足,比下綽綽有余。老王的妻子也是知識分子,大學(xué)剛畢業(yè)時,常抱怨書白讀了,大學(xué)文憑等于一張廢紙。當(dāng)時流行的俗話是“研究導(dǎo)彈的不如賣茶雞蛋的”,沒上大學(xué)的親戚朋友熟人,收入都比她高?,F(xiàn)在,老王夫婦住在新房里,看著很快要上大學(xué)的兒子,看著遠處低矮的平房,心里便很滿足。
老王最近在為樓下的車位煩惱操心。問題是兒子引起的,他說,老爸,有沒有注意到,樓下的私家車越來越多,我們什么時候也買輛車。老王早注意到樓下有不少小車,同教研室的楊老師就有一輛。兒子不提醒,老王不會去思考,兒子一說起這事,老王立刻想起楊老師說起私家車時的得意。老王并不羨慕人家有車,楊老師還是個副教授,副教授的風(fēng)頭竟然蓋過正教授,他至多是有些不平衡。老王用做學(xué)問的方式,對小車進行了階級分析,結(jié)論非常簡單,不管公車私家車,擁有者不是有權(quán),就是有錢。他無權(quán)又無錢,因此也不煩神操心。
老王是個節(jié)儉的人,平時出租車都舍不得坐。樓下的車位是否停滿,本來與他沒什么直接關(guān)系,但是楊老師關(guān)于車位的一番議論,卻讓他寢食難安。楊老師說,你不是去過臺灣嗎?那邊情況應(yīng)該知道,人家車位是什么價?對了,再想想北京現(xiàn)在的車位什么行情?車位也跟評職稱一樣,粥少僧多,誰先占了也就占了,這事可馬虎不得。老王立刻去咨詢,物業(yè)公司查了一張什么表,說車位已沒了,別人都付過錢了。老王忍不住著急,說萬一我想買車怎么辦。物業(yè)公司的人不回答,光是笑。楊老師聽說情況,也笑。老王于是很沮喪,想自己這輩子再沒辦法買車了,沮喪很快變成絕望。楊老師安慰說,說是沒有,未必就是百分之百的實話,我?guī)湍阏胰?。結(jié)果打聽出來,還剩最后一個車位,是物業(yè)公司的人自己留的。
楊老師說,要這個車位,趕快付錢,先把它搶到手,否則就來不及了。
老王不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買車,也許永遠都不會買。他痛苦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去銀行取了錢,買下那個最后的露天車位。
(選自《直面人生》,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小說開頭說:“現(xiàn)代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是問題的問題,漸漸都成了問題?!本C觀全篇,這句話有什么作用?
答:
2.請簡要分析老王購買車位的原因。
答:
3.小說第四自然段中寫道:“物業(yè)公司的人不回答,光是笑。楊老師聽說情況,也笑?!边@兩個“笑”蘊涵了豐富的內(nèi)容,談?wù)勀愕睦斫狻?/p>
答:
4.文中的老王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
答:
5.請簡要概括這篇小說的主旨。
答:
造車的人
□靳 以
在回家的途中,有一節(jié)路是傍了一條河的,河岸上有幾間簡陋的房舍,那里面住了那個造車的人和他的一家。
最初遇到他,是在夜間,遠遠望見風(fēng)箱吹著的爐火一下下閃亮,以為那是終日浮在水上的漁人在燒一把野火呢。近了時,我才看見一個三十幾歲的婦人正把了風(fēng)箱的拉手坐在那里,膝頭上爬著一個五六歲的孩子;一個年歲相仿的男人,從火中取出那車輪的鐵皮在鐵砧上擊過一番之后急忙地釘?shù)皆旌玫哪据喩希灰粋€十四五歲的男孩子扶著木架,更年輕的一個女孩舉著一盞煤油燈。那個男人有一張瘦瘦的面頰,襯出更高的顴骨,有兩撇黑黑的胡子。
我最怕看到他把大斧掄起來劈著:他那黃瘦的臉會不自然地漲紅起來,沉重的斧頭像是能使他整個地跌了下去;那時候他看不見頭上青青的天堆了潔白的停云,也聽不見從水上飄來的悅耳的漁歌;就是有涼爽的風(fēng)吹了過來,他也是流著汗。這樣的三四次之后,他只好停一停,兩手握了木柄。他看看站在他身旁的孩子,皺皺眉,心中是在說:“他還小呢,他掄不起這么重的鋼斧?!彼麌@息著,惋傷著自己的苦命,又只得把一小口唾沫吐在手掌里搓弄著,再掄起那斧子來……
十幾年來,我沒有一次看見他安閑地坐著,喝著清茶,如他那樣年紀(jì)的人常喜歡做的那樣。他造了許多輛車,讓許多人坐了車到遠處去,可是他一直脫不開貧苦,一家人都是又黃又瘦。
一天早晨,我經(jīng)過那河邊的路,看見他的門前沒有一個人。我望到了地上有還未曾被風(fēng)吹散的紙灰,更聽見有女人哀哭的聲音。我看見屋門打開了,他和他的兒子抬了一具棺木,蓋了小小的一方紅布;女人的哭聲更加高了起來,他像是毫無感情地、如往日一樣地皺著眉。
下午我回來的時候,他又在抹著汗,工作著。那個婦人坐在矮矮的凳子上,靠了墻,呆呆地不知望著些什么,膝頭上不見了爬著的那個孩子。
其間,我離家有五年的時日,恍若目前的一切事,都老了下去。但那造車的人的房舍,仿佛還是和從前一樣,看不出什么樣的變遷。他還是在那里操作著,他的背傴僂下去,滿臉都是皺紋,他的動作遲緩了,時時還要拿手來抹著那迎風(fēng)流淚的眼睛。
我?guī)状谓?jīng)過他那里,只看見他一個人,默默地讓工作消磨著他的時日。他不說話,也沒有可以和他說話的人。每次我走過的時節(jié)總在想著:哪一個人和他鋸斷那大的木材呢?哪一個幫他扶著浸到水中的車輪呢?
當(dāng)遲暮的老年一步步向著他走來,他好像更無力活下去。伸在他眼前的路,已經(jīng)是很短了。他時時在嘆著氣,那聲息幾乎是輕微得為人所聽不到的。臉上,多了一條條的皺紋。
在他面前的那條河,有時候被太陽曬得沒有一滴水,還裂著不成形的龜紋。
人老了,河也干涸了!
一九三三年
(選自《渡家》,有刪改)
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各題。
1.文中用較多的文字描寫一家人“工作”的情景,有何用意?
答:
2.從內(nèi)容看,地位低下的“造車的人”有哪些可貴品質(zhì)?
答:
3.在塑造“造車的人”的形象時,文章主要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手法?
答:
4.說說造成“造車的人”的悲劇的原因是什么。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