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過年是我們小孩子最盼望的節(jié)日。那么,大家知道“年”的來歷嗎?
相傳,“年”是怪獸,頭上有觸角,兇猛異常。它常年深居海里,只有除夕之夜才出來吃人和牲畜。每年除夕之夜,人們都逃往深山。有一年除夕,村里來了一個鶴發(fā)童顏的老人,他用大紅紙和爆竹嚇跑了“年”。因此,過年時家家戶戶貼紅對聯(lián),放鞭炮。
過年,祭祖是最隆重的事情。燒一桌豐盛的菜,斟滿酒,上一炷香,點燃兩支紅蠟燭,放一掛鞭炮,燒一些金元寶,全家人向老祖宗叩拜,默默祈福。等香盡了,全部撤下來,祭祖結束。
菜重新熱過,全家人開始吃年夜飯。年夜飯的菜十分講究,共有八種菜,其中魚、年糕、黃豆芽、團子是必有的。魚,意味著年年有余;年糕,就是步步高升;黃豆芽,又叫如意菜,事事如意;團子,當然是團團圓圓啦??吹截S盛的菜肴,我便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媽媽笑著說:“你真像一只饑餓的小老虎。”
酒足飯飽之后,我們小孩子最開心的事兒就是放鞭炮。我最喜歡放“吐球”,桿子很長,只要握住底端,點燃頂部,就會“哧哧”地吐出一顆顆彩球?!盎鸺凇币埠芎猛?,剛點燃,便“嗖”地一聲躥上天,綻放出絢麗的火花,一瞬間又消失了。真是“曇花一現(xiàn)”呀!
我們男孩子的口袋里都會放一些擦炮、摔炮,隨時可以玩,真過癮!
過年真好!
【指導老師:張娟林】
點評
這是一篇描寫新春佳節(jié)的優(yōu)秀習作。小作者以民間俗語開頭,分別介紹了“年”的來歷、祭祖的習俗、年夜飯中各種菜肴的象征寓意以及放炮的快樂經(jīng)歷,為讀者展現(xiàn)出一幅熱鬧喜慶、富有生活氣息的節(jié)日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