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90年代末,我在南方一所大學讀研究生,每到暑假就去學校的國際關(guān)系學院給外國留學生上漢語課,打工掙外快。當時來學院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分兩撥,一撥來自美國各州,另一撥來自日本京都的一所高中。美國的留學生,不管哪個州來的沒人給老師送禮。他們表達親近的方式頂多就是逮著機會跟老師合個影,表情還特搞怪。京都來的學生們則個個給老師準備了小禮物,包裝非常精致,左一層、右一層,相當古雅的包裝紙,拆到最中間還有一個小巧的長條盒,打開盒子一看……一支圓珠筆!我不止一次聽到老師們抱怨:包得這么好,就一支筆,這也拿得出手啊,真小氣。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維方式的不同,不同國家和民族對于送禮文化的理解差異不小。上面這個小故事就是一個佐證。
中國向稱禮儀之邦,講人情、重禮數(shù)。逢年過節(jié),請客送禮;生意場上,禮尚往來……既是傳統(tǒng),也早就成了習慣。中國的企業(yè)在海外做生意,常常需要跟當?shù)叵嚓P(guān)方聯(lián)絡(luò)感情,拉近關(guān)系,請客送禮的機會自然不少。不過,在海外的生意場上請客送禮卻是大有講究。最重要的關(guān)乎兩點,一是所在國的法律,二是當?shù)氐奈幕?/p>
美國人并不排斥禮尚往來,比如到了圣誕節(jié),親友之間送禮、收禮忙得不亦樂乎,一大家子圍坐在圣誕樹旁,拆開禮物,欣喜地驚叫、親吻,是每個圣誕節(jié)的全美保留節(jié)目。不過,一旦涉及利益相關(guān)方,比如公司和客戶之間,那送禮就不可不慎。東方人喜歡贈送或接受高檔昂貴的禮物,似乎禮物越貴重敬意也越深厚,這或許就是中國老師認為拿一支圓珠筆當禮物太寒酸的原因??蓳Q成美國人,平白送上一份厚禮,他第一反應(yīng)肯定認為這是賄賂,立馬對你的送禮動機產(chǎn)生疑問。
美國人之所以有這樣的思維習慣,跟美國極其嚴格的相關(guān)法律有關(guān)。每逢新員工入職,公司人事部都會給新進員工放錄像,宣講一堆律法、規(guī)則,其中就包括了送禮、收禮的注意條款。而到了年底節(jié)假季來臨之前,一般是每年的11月,公司還會往每個員工的電子郵箱里發(fā)送年節(jié)收送禮品提醒郵件,提醒員工,根據(jù)“全球禮品與娛樂招待政策的全美補充條例”,你需要注意這個那個。尤其是美國的一些金融公司,在這方面更是做得一絲不茍,甚至比普通公司更加自律、嚴苛。
一般而言,生意往來戶之間贈送、收受禮物,滿25美元即需報稅,超過25美元需要提前申報。而一些華爾街的金融公司,甚至將區(qū)區(qū)25美元的額度進一步限壓至15美元。舉個例子,你是一家大銀行的業(yè)務(wù)代表,感恩節(jié)到了,你想給在這一年中帶給你生意的客戶送些禮物表示感謝,這個當然可以,如果你送出的禮品比如筆、日記本等等,價值在15美元以上,就需要事先向你的頂頭上司提出申請。如果你想玩點高大上的,比如請客戶看場揚基棒球比賽,而單次娛樂招待費用預算(球賽票)又超過了200美元的話,那么,你需要事先向你的上司、公司的運營總裁和公司的法律顧問同時報備。至于政府官員等禁收禮品個體,給他們送禮的規(guī)則就更加煩瑣了。
你還別不信這個邪。2009年,紐約洋基棒球隊打入職業(yè)棒球世界大賽總決賽,給當時的紐約州州長帕特森送了5張球票,每張球票的價格是425美金,5張票總共2125美元。帕特森帶著兒子、兩位助手和兒子的朋友去觀看了比賽。據(jù)帕特森說,他一直想支付票款,甚至已把簽好字的支票帶到了比賽現(xiàn)場。當然啦,洋基沒跟他收錢。結(jié)果事后帕特森受到紐約州公職人員廉潔署的調(diào)查。廉潔署認為,由于洋基隊很多方面需要政府的幫助和支持,帕特森接受免費票看球賽的行為就是變相的受賄。最后,帕特森支付了62125美元— 2125美元屬于球票應(yīng)付款,6萬美元是罰款—而且不允許他使用自己的競選和工作基金來支付,之后他才卸職離任。
說起送禮之前先打申請,插播一則趣聞。當年林則徐有自己的美國私人醫(yī)生,叫伯駕。雖說伯駕是他的醫(yī)生,卻從來沒見過林則徐。因為林則徐不愿與外國人直接接觸,所以伯駕靠遠程治療給林診病。于是,伯駕想給林則徐送三樣禮物:一本地圖冊、一本地理書、一架地球儀,讓他“開眼看世界”。誰知林則徐要伯駕先填“請愿書”,意思是說給我送禮是你的榮幸,得先打份申請報告,我批準了才行。伯駕一氣之下便沒有再送。
除了送禮金額等的限制外,禮物的內(nèi)容其實也有限制。比如日前奧巴馬宣布了限制美國象牙交易的重要規(guī)定。這項針對非洲象牙商業(yè)銷售的新限制是近乎全面的禁令,禁止商業(yè)進口、出口和美國國內(nèi)的象牙銷售。我看見這條新規(guī)就為喜歡象牙雕刻制品的國人捉急,中國公司在美國做生意,如果一不小心送出的昂貴禮品是象牙制品的話,那沒準會招來美國警察啊。
除了法規(guī)外,海外送禮還得注意尊重人家的文化。說到文化,美國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曾經(jīng)寫過一本書,叫《菊花與刀》,是揭示日本文化雙重性的。如果你要給日本朋友送禮的話,那這個標題中的兩樣東西——菊花、刀——都是送禮的禁忌。菊花是日本皇室的標志,你給普通人送菊花,人家生受不起啊,非送不可也得數(shù)數(shù)菊花的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徽章上才有16瓣的菊花,普通日本人的菊花只能是15片花瓣。而刀是武士道的象征,送刀就意味著叫對方自殺。曾有美國公司的經(jīng)理給日本客戶準備的小禮物是一把小巧的瑞士軍刀,結(jié)果換來日本客戶的不快。這就是不了解被送禮人的文化背景導致的。
回到開頭那個小故事,在日本文化中,筆象征知識,而且很輕,便于攜帶,是最適合送出的禮物之一,所以京都的學生才會選擇送筆給中國老師。日本人認定,禮品包裝也是送禮禮節(jié)中值得注重的一部分。一件禮物不管價格高低,他們都會里三層外三層地包得嚴嚴實實,對于包裝紙的顏色也大有講究,在日本文化中,綠色表示不祥,明亮的顏色會顯得過分花哨、不夠莊重,白色和黑色則與死亡相聯(lián)系,因而選擇暗啞的花色紙最為安全。
可見,如果你在海外做生意遇到禮尚往來的機會,就得特別小心。一要尊重所在國的法律,別把送禮搞成賄賂;二要尊重所在地的文化,別送禮送出仇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