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關于課程改革的實驗模式我們一般采用“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的模式,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見證,這種模式呈現(xiàn)出弊端,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推廣為例,站在實施十余年的角度提幾點意見。
【關鍵詞】課改實驗模式;課程標準;課程改革
一篇發(fā)表在《新課標》(2001年第10期)的《<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與<語文教學大綱>(實驗修訂版)的比較》是關于對新課標研討的文章,這本刊物的編輯部召開了“學習新課標座談會”,對于學習研討中教師們提出了一些問題,請了教育部有關部門和課程標準組的有關專家對問題經(jīng)行解答。在看到回答這樣一個問題是時候,細細琢磨,不免有點疑問。問題是這樣的:
問:新課標頒布后,原有大綱還用不用?
答:教育部《關于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實驗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指出:“課程改革實驗采取‘先立后破,先實驗后推廣’的工作方針,建立課程改革實驗區(qū),發(fā)揮實驗區(qū)示范、培訓和指導的作用。2001年至2003年,主要對新課程標準及實驗教材進行驗證實驗,并修改完善,成熟的課程標準將在全國推廣使用。2003年至2005年,在全國范圍內(nèi),一至九年級分年段推廣使用新課程標準和教材?!币簿褪钦f,現(xiàn)階段,新課標是在實驗區(qū)使用,新課標中提出的理念和目標是否恰當,還要看實驗的情況。要在實驗成功(也許還要修改)之后,經(jīng)教育部正式頒布,才會用新課標取代大綱。
疑問一:實驗周期短
2001年至2003年,在實驗區(qū)實驗,并伴有總結經(jīng)驗推至全國的準備,2003年至2005年就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廣使用。這樣細細算來,實驗周期就是2001到2003年,即為3年。3年對于漫長的語文教育史長河來說轉的有點急促,也沉寂不了什么東西。有個著名的成語叫“涇渭分明”,講的是涇河和渭河都是黃河的分支,兩河交匯處形成了著名的景觀,之后便一起注入黃河。如果在兩河交匯處,互不相容,或者是相容時間過短,還會有“涇渭分明”的景觀么?答案一定是沒有,同理3年的試驗期對于教學大綱延續(xù)使用的幾十年來說不免有點太短,也不能準確的測試出新課標要求的全部指標,全部指標得不到,就盲目推廣下去,新課程改革也只是空談。
或許教學大綱帶來的問題沉積已久,一些專家、老師對于新課標的推行早已呼聲極高,還有一些專家、教師、家長和學生被新課標的新奇感所驅使和奴役,實施幾年卻發(fā)現(xiàn)效果不佳,最后才發(fā)現(xiàn)在追求的同時遺失的更多。我們的學校不是實驗田,我們的孩子不是一年一熟或者一年幾熟的農(nóng)作物,我們的新課標不是“轉基因”,但我們一定要給“轉基因”點時間,十年,二十年,之后再進行比較,我覺得更有說服力。
疑問二:“先立后破”的實驗模式不合適
首先“破”和“立”屬于學術觀點的術語,而作為課標的直接受用者一線教師來說,沒有考慮到其實際的學術修養(yǎng),無法揣摩“破”和“立”到底指那些成分,即那些知識為取舍內(nèi)容的,最終不利于廣大教師的解讀和運用;其次是“破”不利于繼承和發(fā)揚,而“立” 追求立竿見影,不利于循循漸進,穩(wěn)扎穩(wěn)打,這都是我們語文學科所忌諱的。我們教的是語文,卻沒有充分考慮到語文術語是否恰當和貼切,值得反思。我們應該給予最多的是繼承、發(fā)揚和融合,而非“站個隊”、“表個態(tài)”。
疑問三:衡量課改實驗成功與否的標準在哪里
“新課標是在實驗區(qū)使用,新課標中提出的理念和目標是否恰當,還要看實驗的情況。要在實驗成功(也許還要修改)之后,經(jīng)教育部正式頒布,才會用新課標取代大綱。”對于“理念”、“目標”恰當?shù)暮饬繕藴适鞘裁矗坑心切??如何算是成功,那些算是失???全國那么多實驗區(qū),難道沒有一個失敗的反面案例?看似完美的回答,卻缺乏問題細化。
現(xiàn)對于實施10余年的今天,新課標多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枚不勝數(shù),如“泛語文”、“教的不考,考的不教”、教師倦怠心理、教師不知道怎么教、“換湯不換藥”、“新瓶舊裝”等拷問著我們語文學科,今天的問題難道實驗推廣前沒有暴露出來?現(xiàn)在細細想來,難道不是實驗模式的一份責任么?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我們要做的是細化問題,不盲目,不搞模式主義。
總之,對于課程改革的實驗模式,特別是新課標實驗模式的推廣,站在當下實施10余年的今天看來,有些地方顯得不妥和急促,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的問責,糾錯。亡羊補牢猶未晚矣,給予我們的課改模式更多的體諒和改進,多一點責任,為了孩子的將來。
參考文獻:
[1]余文森 國家級課程改革實驗區(qū)教學改革調研報告[J].教育研究,2003.11.
[2]蔡守龍 走向教育案例研究——兼論新一輪課程改革實驗區(qū)的教育科研[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3.07.
[3]馬云鵬 唐麗芳 對新課程改革實驗狀況的調查與思考[J].中小學管理,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