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初中歷史課程是一門學生乃至家長眼里的副科,學生對歷史很冷淡,在課堂上無精打采,更談不上有效教學了。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教師”,興趣對學習有著神奇的內(nèi)驅(qū)動作用,能變無效為有效,化低效為高效。所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是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途徑,那么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呢?
一、明確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人的一切行為皆有目的性,古人種田是為了填飽肚子;愚公移山是為了交通便利。讓學生明了初中生學習歷史可以明事理,如近代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反映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它可以增強學生自強自立的信念。更重要的是學習歷史是一條了解古今中外世事變遷的渠道,豐富了自身的見識。學生明確了學習歷史的重要性,在學習時就會熱情大增,自然會收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精彩導入誘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本脑O(shè)計的導入,能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弦。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的內(nèi)容,靈活多樣的精心設(shè)計每一節(jié)課的開講導語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在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一課時,我采用介紹背景導入法,教師指出:人民解放軍取得三大戰(zhàn)役的勝利,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被消滅,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的召開,為新中國的成立做了政治上、思想的準備,渡江戰(zhàn)役的勝利南京國民黨政府被推翻,中國人民終于在1949年10月1日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講《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時,我采用設(shè)置懸疑導入法,教師引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帝國主義是否因此放棄了對中國的侵略野心呢?新中國前進的道路是不是從此一帆風順呢?教師同時指出:美國利用朝鮮戰(zhàn)爭之機把戰(zhàn)火燒到中朝邊境,嚴重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年輕的共和國政府毅然決定: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恰到好處的導入,誘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三、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
初中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要求教師加強直觀教學。運用多媒體手段教學能給學生生動形象的感性認識,學生猶如身臨其境一般,這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有效性。如講“現(xiàn)代科學技術(shù)”內(nèi)容時先播放中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州”五號發(fā)射升空及宇航員楊利偉自主出艙錄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中國載人飛船“神州”五號發(fā)射成功,中國人圓了數(shù)千年的飛天夢,當楊利偉載譽歸來時,假如你是中央電視臺的記者,你準備怎樣采訪楊利偉?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提出多種采訪方案,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課堂的有效性,激發(fā)了學生對祖國航天事業(yè)的熱愛和探索宇宙的興趣。
四、巧妙幫助學生記憶歷史
歷史的大多知識需要記憶,教師采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記憶,既能
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在歷史的教學時指導學生采用不同方法幫助學生記憶。如三國建立時間,我要求學生用推算記憶法,
魏蜀吳(220、221、222年)。如講到要求學時記住《共產(chǎn)黨宣言》發(fā)表的時間,采用諧音記憶法,教師講馬克思出生于1818年5月5日,“男兒三十而立”,也就是馬克思于而立之年1848年發(fā)表《共產(chǎn)黨宣言》,老師告訴學生馬克思出生于:“一巴掌一巴掌(1818年)打得帝國主義嗚嗚哭(5月5 日)?!比缰v到《南京條約》內(nèi)容時,采用提綱濃縮法,(1)割地: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2100萬元;(3)開放口岸: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4)其他:英商在華進出口貨物應繳納的稅款,中國需同英國商定。學生只需記住提綱提示的關(guān)鍵詞語(割地、賠款、開放口岸、其他),這樣一來,學生提高了興趣,加強了記憶,又難以忘記,增加了課堂的有效性。
總之,興趣是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方式千千萬,教師除了精心準備課程內(nèi)容并提高豐富自己的教學技巧,更應在精神上多以鼓勵,來滿足和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歷史的熱情和積極性,這樣的歷史課堂才更有效,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