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課程已成為各中學開設的一門必修課,成為中學課程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中學計算機教育教學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同時也對中學計算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硬件的不斷更新使學校的計算機教育設備無法跟上發(fā)展的潮流;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軟件使中學計算機教育無所適從。面對這種狀況,先進的、適當的計算機教育方法在提高計算機教學質量、學生計算機素質方面顯得尤為重要。初中計算機教學是比較重要的時期,解決好初中時期計算機教學的途徑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計算機基礎知識部分的培養(yǎng)
1、通過對我國計算機技術發(fā)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作為一名中國人的榮譽感。我國計算機的發(fā)展起步較晚,但是在超級計算機的研制方面卻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并屢次刷新世界最快超級計算機的記錄。超級計算機的發(fā)展推動了國家的航空航天、科學研究、生產制造等各領域的快速發(fā)展,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水平。經過對我國計算機發(fā)展的闡述,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學習熱情,為后續(xù)的計算機相關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2、利用介紹計算機的性能指標的機會,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平時,學生們經常議論的話題就是:“我的電腦是幾核的CPU”、“我的電腦是多少錢買的”等等,攀比之風盛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遏制這類不良的風氣,使學生們對家用計算機的認識回歸理性。向學生們論證最好的計算機是適合自己的,而不是最貴的。盡量避開“賣腎買Iphone”的悲劇再次上演。
3、將枯燥的數制運算引申到日常行為規(guī)范,增強學生遵守規(guī)則的觀念。計算機基礎知識當中數制的運算是一大教學難點,大部分學生在做二進制、八進制和十六進制運算時總是“自然而然”的采用十進制的運算法則,導致運算出錯。這時,教師應該重申在不同的數制環(huán)境中,運算法則是不同的。就如我們的學習生活當中,上課不得玩手機、機房不得打游戲、自習室不得高聲喧嘩、食堂打飯要自覺排隊等,在不同的場合或環(huán)境下應該遵守不同的規(guī)章制度一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社會環(huán)境。
二、提高教師素質
計算機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熟練使用計算機和獲取網絡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時代的社會需求對具體的教學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學到終身教學的轉變。計算機課程的特點是知識更新快,所以教師必須隨時了解當前計算機的發(fā)展和應用情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除了具備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外,教師還需要有比較深厚的人文修養(yǎng),讓自己和學生充分了解和應用計算機這種特殊的文化意識,這樣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才不會停留在枯燥的內容講解中。
三、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一個人只有對某個問題產生興趣,才會啟動思維,才會主動去尋找解決它的辦法,才會主動獲取相關的知識,將要我學變?yōu)槲乙獙W。興趣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動力,也是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必要條件。因此,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無疑是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并針對不同問題做出不同的解答。有的可以直截了當地回答,有的演示一遍操作過程,有的和他們作簡短的討論,有的則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在輔導過程中,我注意與他們站在平等的角度,小心保護他們心中萌發(fā)的興趣之芽,并用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他們成功的信心、決心。
四、改革傳統教學模式
網絡的發(fā)展,對傳統的教育形式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學生可以借助網絡利用最好的學校、教師、課程和圖書館進行學習而不必受時間、地點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組織者、指導者和促進者。為了適應教學的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完成教育觀念的轉變,把以教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轉變到以學為中心的方式上來。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在內容上,我們應該充分考慮計算機基礎的實用性。怎樣讓學生樂意學然后能主動使用?
在完成計算機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通過網絡獲取需要的信息,增強自身的再學習能力? 為了達到這些教學目的,教師就需要在內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選擇。同時,教育理論的發(fā)展也給我們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的教學不再是“填鴨式”,而是開放、以人為本的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怎樣讓學生充分地掌握和應用計算機的方法和能力? 在知識的傳遞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體的教學模式中,我們應該從學生出發(fā),選擇基于計算機和網絡技術設計合理的教學模式。
五、引導和教育學生樹立終生學習、自主學習的觀念
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是有限的,而時代在不斷向前發(fā)展,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識的掌握,其實都是靠自學獲得的。從古至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之所以能夠在一生中有所作為,是與他們具備較強的自學能力和堅持不懈地進行學習分不開的。學習不是學生時期的階段性行為,而是一生的事。曾榮獲最高數學獎——沃爾夫獎的著名數學家、微分幾何之父陳省身院士,九十歲時還在書房讀書,研究他一生熱愛的微分幾何學。教師可以通過講道理、舉實例等方式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在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化社會,需要樹立終身學習、自主學習的觀念;明確每個學生都要根據個人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通過自主學習獲取和掌握新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讓學生明白,要想有所作為,只有經過自主學習和不懈努力才能使理想變?yōu)楝F實。
總之,在計算機基礎教育過程中,作為計算機教師應該聯系實際生活和工作,不僅要傳授學生書本上的知識和技能,更要讓學生深入理解該課程學習的意義,讓他們在學習中始終保持一份學習的熱情與新鮮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開設該課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