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春音 藝名佳依。青年紫砂藝術家、首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年度提名獎得主。1982年生于陶都宜興,祖上世襲承陶,師承紫砂藝術大師何道洪先生,現(xiàn)為江蘇省收藏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專業(yè)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宜興紫砂工藝廠工藝美術師、徐悲鴻陶瓷藝術委員會委員。
多次參加京、廣、滬等地的紫砂藝術展覽,作品相繼被近百家國內外報紙、雜志、網(wǎng)站等媒體爭相報道,多件紫砂藝術作品被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廣東省博物館、重慶博物館、安徽省博物院等國內外各大藝術機構收藏,在純學術的藝術評比中屢獲名次。
在江南廣袤的天空下,陶都宜興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一座火焰與泥土交融的古城。這片文脈深厚的土地是培育紫砂陶藝家的搖籃,更是中國紫砂陶的圣地。從這里古代走出了供春、時大彬、陳鳴遠、陳曼生等紫砂巨匠;當代又走出了任淦庭、朱可心、顧景舟、王寅春、蔣蓉等工藝大師和先賢。紫砂窯火千年生生不滅,冶煉出了無數(shù)曠世杰作;代代藝人薪火相傳,青出于藍,共同營造了紫砂繁榮燦爛的今天。
蔣春音,一位聰慧而優(yōu)雅的青年紫砂藝術家,在繁花似錦的紫砂陶藝天地里,如一朵奇葩靜靜綻放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生于斯,長于斯的蔣春音是聞著五色土的芳香、聆聽著鏗鏘的陶器聲走進紫砂世界的,作為紫砂之后的新一代傳人,她的血脈里流淌著對紫砂的拳拳真情,她的情感中有對陶瓷藝術的自覺追求。正是憑借她對紫砂與生俱來的感性和悟性,她從大學一畢業(yè),便義無反顧地回到故鄉(xiāng),伸開青春的臂膀擁抱了這片生養(yǎng)她的熱土。她對紫砂的熱愛得到了上蒼的眷顧,更得到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何道洪先生的賞識,招募麾下成為門下的得意女弟子。何大師是一位德藝雙馨的陶藝家,其紫砂技藝更是陶都同行業(yè)中的翹楚。蔣春音非常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機緣,在大師嚴謹?shù)难詡魃斫滔?,她異??炭鄬W習紫砂理論,潛心探研傳統(tǒng)經典作品,從中把握紫砂成型規(guī)律,理解紫砂壺藝真諦。多少個晨鐘暮鼓里,她勤奮的倩影總依伴在泥壺旁;多少個嚴寒酷暑中,她青春的汗水總在紫泥中揮灑……那一只只造型生動的小小泥壺,在蔣春音看來皆俱有濃濃的韻味和豐富的靈性;那一條條或弧形、或直線的線條,在蔣春音眼里竟有著舞者或剛勁或柔和的律動;而一柄柄坯壺上或簡或繁的裝飾,在蔣春音的審美里更有著豐富而生動的紫砂語匯。
蔣春音一進入紫砂世界,便以傳統(tǒng)經典為學藝明燈,潛心揣摩,爛熟于胸;以先輩的藝術操守為做人楷模,學其筋骨,以壯心智。她將高雅的藝術精神化為自己獨特的藝術行為,將大師高尚自律情操融注于手指之中,因之,她的紫砂作品在傳承中創(chuàng)新,如出水芙蓉,脫俗而清麗,明媚而雅致;散發(fā)出迷人的藝術魅力。
《龍騰盛世對壺》以其獨特的方圓設計,復雜多變的線條,精細別致的裝飾令人稱奇;作為一個民族圖騰的象征,龍的形象永遠顯示出祥和、歡樂和高貴。壺的設計者不僅有深深的傳統(tǒng)情結和民族情懷,還喻示了對美好未來的企盼。
《梅花三弄對壺》一壺虬枝作提梁,迥勁蒼老,彰顯出生命的力度;一壺老枝作壺把,旁逸出一片新葉,旺盛出春的訊息。壺體上一枝臘梅迎風啜露,展現(xiàn)出撫雪輕舞的熱情和歡愉,它恰似花的精靈,不僅凝聚著歲月風霜,更呈現(xiàn)不甘寂寞的風度。
《六方鐘亭壺》古樸大氣,沉穩(wěn)如磐;那師古的造型和現(xiàn)代的線條和諧地緊密結合,獨獨營造出令人拍案叫絕的審美效果;它如一首古老的歌謠,那么遙遠又那么蒼涼;它又如大地鐘聲,滾滾而來,渾沉洪亮,不絕于耳……它榮獲“第二屆中國紫砂原創(chuàng)專利展金獎”實在是名至實歸。
在蔣春音的紫砂壺藝里,她靈慧的手指間既有含蓄莊重的古典風格,又有浪漫優(yōu)雅的現(xiàn)代氣息;既有對大自然山山水水的熱愛,又有對生命輪回春去秋來的感悟。作為千年古陶都的一種傳統(tǒng)謀生工藝,作為陶都人的一種生活形態(tài),蔣春音將她的勤奮和靈性在方寸之間盡顯神韻,在一雙巧手中更展示出無限風情。一坨紫泥在她手中做出了千姿百態(tài)、風情萬種的另一片財富空間。年輕而多才多藝的蔣春音目前正是進入紫砂創(chuàng)作的旺盛時期,她的眼前是一片廣闊而明麗的天空,她的技藝之路既漫長艱苦又充滿鮮花掌聲,她的創(chuàng)作高峰一定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