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一個騎自行車來到北門市場的中年女人問一個賣海蠣子的胖女人:“幾個月前,是不是有一位剪短發(fā)的老太太在你這里買過海蠣子,少付了一塊五毛錢?”
“出了什么事?”胖女人問了半天,才知道這個女人是為還錢來的?!皼]有,才一塊五毛錢,有也不要還。”“再想想看是不是有這回事?”胖女人想了半天,說:“記起來了,那個老人手里拿著藥……”“謝謝,謝謝!她是我婆婆,我可找到你了?!迸水惓<?。
原來,那女人的婆婆此時正躺在市醫(yī)院的重癥病房里,和同屋其他病人不時的痛苦呻吟不同,她幾乎不發(fā)出什么聲響,也從不向醫(yī)生打聽病情。住院一個多月了,老人顯得有些著急。一天,她把女婿叫到床前:“你們說我得的是肝炎,為什么治了這么久,我的肚子還那么難受呢?我在想你們花這么多錢給我治病,會不會不值得?”
老人是一個農(nóng)場的退休職工,不識字,藥單更不會看。她哪知道,自己得的并不是肝炎,而是肝癌晚期。之后不久,兒媳婦從老家來照顧,病情惡化已無法起床的老太太一見面就對她說:“你回老家后,去北門找找一個胖胖的賣海蠣子的女人?!?/p>
“找她干嗎?”兒媳婦不解。
“是替我還欠她的一塊五毛錢。”老人嘆了口氣,她或許是感到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兩個月前,她去老家衛(wèi)生院看病。當(dāng)時只是感到胃疼,也不在意。那天,看完病后,經(jīng)過那個胖女人的海蠣子攤時,就買了三塊錢的海蠣子,不料算錢時卻發(fā)現(xiàn)兜里只剩一塊五毛錢了。于是,她對賣海蠣子的胖女人說:“錢不夠了,要不你先把海蠣子給我,我明天就來還你。”胖女人和氣生財,自無不可。沒想到,老太太回家后,疼痛突然加劇,兒女們急忙把她送到市里的醫(yī)院檢查,發(fā)現(xiàn)已是晚期肝癌……
就為這事?兒媳婦聽了,回去后也沒太放在心上。幾天后,她又來到醫(yī)院,老人問:“錢還了嗎?”
“還了還了。”兒媳婦忙說,“兩筆都還了。一筆4800元的,一筆300元的?!边@兩筆錢都是老人跟鄰居一起做事應(yīng)給人家的尾款。
“那兩筆還用說?我問的是前幾天我跟你說的那筆?!?/p>
看老人那么認(rèn)真,兒媳婦這才想起婆婆說的是一塊五毛錢的那筆。
以后,老人的病情更糟,大家都忙著,兒媳婦也沒空去還錢了。老人進(jìn)入了肝昏迷狀態(tài),一天都說不了一兩句話,但仍斷斷續(xù)續(xù)嘮叨了幾次一塊五毛錢欠款的事。兒媳婦見狀,再不敢怠慢。于是就發(fā)生了本文開頭的一幕。女人回來告訴婆婆時,她已不省人事了,但誰都覺得,老人知道了,了卻了最后的心愿。老人走了,家人整理遺物時,發(fā)現(xiàn)了幾張發(fā)黃的欠條,都是別人向她借的錢,多則上萬元,少則幾千元。但問遍家人,竟沒有一個人聽她提到過這些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