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作為語文教學工作者,都有這種感覺:很認真?zhèn)湔n,很認真上課,很認真批改作業(yè),很認真輔導學生,但是教學有時候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我們常埋怨學生學不好語文,語文底子差,卻沒有好好尋找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沒有積極去尋找拯救語文學科的方法。沒有對策,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永遠枯燥無味,我們做語文教師就更累。
事實上,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平時我們教師太過于強調(diào)知識的積累和記憶,忽略了學生的感官能力培養(yǎng),所以造成學生寫文章時生搬硬套,缺乏生活的氣息和自身的感受。學生要掌握好語文這個工具,不能光靠課堂上老師講,還要靠課內(nèi)和課外大量的聽、說、讀、寫等實踐活動。
在現(xiàn)在的生活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一個大學畢業(yè)生甚至更高學歷的人,在與人交談中出現(xiàn)吞吞吐吐,囁囁嚅嚅;而一位沒有念過書的老婆婆可能能說會道。這是為什么呢?有的人讀了很多書,卻被人們稱之為“書呆子”,而有的人沒有讀過多少書,卻被人們稱之為民家藝術(shù)家。為什么啊,我想原因相當?shù)暮唵?,書呆子就是死讀書,讀死書,缺少生活實踐。
我們的生活,時時處處都有語境,都是學習語文的場所。我們要鼓勵學生多說話,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閱讀書刊,多知道新鮮事物。學生之所以害怕語文,學不好語文,是因為自身底子差,出于“囊中羞澀”,干脆冷落語文這個學科。我們語文老師要扭轉(zhuǎn)這個局勢,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要告知學生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我們將來出到社會與人打交道很需要語文。因此我們老師也不能在語文課只是整天做題,,或者要學生首場掛肚地寫幾篇文章,而應布置學生到絢麗多姿的大自然中去探索,去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實踐。
平時的語文課堂,我們每篇課文基本按照一種程序上完,學生哪能有興趣。我們做老師的又要為期末的考試測評擔憂,整天強調(diào)哪些知識要記,哪些是考點,哪些是重點,學生聽多就不以為然了,語文課堂就成為了為考試而設(shè)的,失去了趣味。怎樣做到讓學生在快樂的課堂上度過,而又不影響我們老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呢?一種可行的方法,是讓學生愛上語文,自覺學習語文。
那么,以后在上課的時候,我們就再不能包辦課堂了,應該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讓學生交流,讓學生大膽想,讓學生大膽問,大膽說。
豐富的閱歷和生活實踐,能迅速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學生對生活充滿求知的精神,那么各方面的能力都會得到提高。從不敢說到敢說,從不會說到會說,從不會寫到會寫,慢慢一步步發(fā)生變化。語文既然是交流工具,我們就要多與人交流才能接觸更多的語言,知道更多的新鮮事物。
學習一篇課文,我們老師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學生身上,不能一個標準答案扼殺學生的主觀思維,有時候?qū)W生的見解要比標準答案還好。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習語文不能像其他學科那樣,一個標準答案。語文是用語言表達的學科,表述方式比較靈活。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思考,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這樣才能鼓勵學生的再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
布置學生積累好詞好句,不能只靠老師的口頭安排,要引導學生從生活見識中去發(fā)掘好詞好句,注意身邊的語言,注意身邊的標語,注意讀書看報。
學生在閱讀中的體驗,我們老師不能忽略,有些事自己思考過了,會有自己獨特的感受。比如學習《小巷深處》這篇課文,很多同學在看的過程中已經(jīng)流眼淚了,是因為課文中的這位養(yǎng)母,她那種偉大無私的母愛感染了我們,由此我們會想到關(guān)于母親為我們做過的種種事情,這種閱讀體驗,勝過老師長篇大論的說教。
你平時對他們說父母有多么偉大,父母有多么辛苦??赡芩麄儧]有辦法體會到,但是你嘗試叫他們假期在家,擔當下父母的角色,做父母平時做的事情,親自體會下。又或者注意觀察下父母,觀察他們的生活,觀察他們勞動時的樣子,或許他們就能知道做父母的艱辛了。
曾經(jīng)有一次,我布置學生寫一篇命題作文:這句話令我很溫暖。我滿以為學生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這篇作文的,結(jié)果卻令我大失所望。
在生活當中,很多學生忽略了生活,忽略了身邊的人。缺乏細膩的感情?;蛘哒f生活閱歷淺,思想單純吧!我們要學好語文,就得學會感情細膩,做個生活的細心人,感悟身邊的事情,感悟身邊的人,做一個思維活躍的人,有見解,有看法。如果生活麻麻木木的話,我們對于生活就似乎沒有什么好寫了。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有心人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
后來我干脆鎖定了范圍:這句話可以是家庭成員、老師、朋友等對你說的,可以是鼓勵的話,可以是安慰的話,也可以是一些關(guān)心體貼的話。
學生似乎有些明白了,我還給了一個星期時間,讓他們?nèi)ビ^察身邊的人,回想生活中的溫暖說話,結(jié)果一個星期下來,學生想寫的東西很多,文章自然順利完成了。
學生要寫出對生活感悟的文章,必須要做生活的實踐者,才能寫出真情實感,否則永遠都是寫別人的事情,胡亂捏造感情,寫出來的文章枯燥而無味。
任何人都是有思想的,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就是寫好文章的關(guān)鍵,所以要讓學生學好語文,語文教師就應該情感上熏陶學生,引領(lǐ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引領(lǐng)學生快樂生活,引領(lǐng)學生走向正確的人生道路。做老師的要做到言傳身教,語文老師應該更有親和力,體現(xiàn)個人的語文涵養(yǎng),文質(zhì)彬彬,說話做事都要雷厲風行。
為了有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我們語文老師要多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多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多組織學生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活當中,培養(yǎng)學生多用文明用語,多做善事義工,幫助他人,愛護公物。這些素質(zhì)的培養(yǎng),體現(xiàn)了語文的人文思想,語文的人文性就是教會我們追求和諧。在校園里開展知識競賽,技能競賽活動,比如:書法比賽、朗誦比賽、作文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等等,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文化氛圍。
為了拯救語文教學,我們老師不得不改變我們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能什么都按照文本來機械式上課,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思想,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和生活實踐,讓他們從實踐中去學習語文,讓他們從交流中去學習語文,從他們從生活中去學習語文。我們可以這樣做:
1、組織學生參與讀書看報活動。
2、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3、開展班級演講活動。
4、啟發(fā)學生熱愛生活。
5、培養(yǎng)學生觀察社會,留心生活的好習慣。
6、允許學生個性的發(fā)展。
7、尊重學生的思考結(jié)果。
8、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的精神。
總之,學好語文的最好途徑,不但源自語文教師自身教學水平的高低,還有賴于教師對教學的組織和管理能力,總之我認為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去學習是學好語文的最好途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