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還稱不上真正的國際貨幣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人民幣國際化:在國際貿易結算中角色》(5月19日)
一個全球化的人民幣將有可能挑戰(zhàn)美元的國際地位,或挑戰(zhàn)歐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近幾年,中國政府已不再公開宣傳將人民幣提升為國際儲備貨幣,而是立足現(xiàn)實,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結算范圍,并逐步推進人民幣市場化進程。
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增長一直是中國金融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期,中國宣布將在香港、新加坡、臺北、倫敦、法蘭克福、巴黎和盧森堡建立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中國政府也積極鼓勵中國的進出口商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尤其是進行超額付款或超額結算。
人民幣結算額的增加,直接導致了離岸人民幣儲蓄量的大幅增加,這也會影響境內人民幣價格。一旦國際投資者試圖將離岸人民幣價格推升至境內人民幣價格相同的水平,中國則會通過增加境外人民幣的供給以限制離岸人民幣的溢價規(guī)模。
離岸人民幣市場和境內人民幣市場的聯(lián)系正日益緊密,但尚未形成一體化。就目前看來,由于中國政府對資本流動的控制,盡管人民幣正在向國際化貨幣的方向努力,但人民幣還稱不上是真正的國際貨幣。
拉美:跨區(qū)域貿易中心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全球貿易戰(zhàn)略:在拉美制造?》(5月28日)
2014年對全球貿易來說是極為特殊的一年,這一年確立了泛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伙伴關系協(xié)定(TTIP)的框架,拉美將成為這兩個區(qū)域貿易組織融合的中心。
從地域上看,拉美是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橋梁,TPP和TTIP的建立將極大促進區(qū)域貿易水平的提升和投資的增長,為拉美發(fā)展帶來新的機遇。而鼓勵拉美積極參與這些貿易組織則可以均衡各方利益,滿足各方需求。
從經濟發(fā)展狀況上看,拉美國家近期發(fā)展形勢良好,尤其是巴西近幾年增長勢頭強勁。拉美一向同美國的貿易往來密切,與此同時歐盟已成為南美共同體最大的貿易伙伴。
加強同拉美國家合作還需從多方面推進:將南美自由貿易區(qū)、北美自由貿易區(qū)、TPP和TTIP這4個貿易組織聯(lián)系起來;推進南美自由貿易區(qū)同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qū)間的貿易談判;將擴大TPP成員國的審查程序制度化; TTIP正式成立后,可考慮在美國、歐盟、拉美及主要太平洋國家間以“對角線”方式促進貿易發(fā)展。
在實際操作層面,各國應盡快推進多哈談判進程;美國與歐盟應率先制定出適應拉美國家參與的貿易準則;建立統(tǒng)一標準,合理解決貿易爭端,提高貿易組織的運作效率;如果TPP不能在2015年前正式成立,各太平洋國家可考慮先建立小型區(qū)域貿易組織,尋找利益共同點。
無法規(guī)避的能源風險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能源自給增強,美國仍難擺脫全球風險的影響》(5月27日)
當前世界能源格局正在發(fā)生改變,美國正在向能源自給邁進。2018年,美國將成為天然氣凈出口國;2020年,美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生產國。
世界能源的流動正在東移,中國已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印度對能源進口的依存度也不斷增加,日韓更是傳統(tǒng)的能源進口國。在資源流向亞洲的同時,能源風險也在向亞洲轉移。
美國能源獨立和亞洲能源風險的積累并不意味著美國在全球風險中能獨善其身,具體表現(xiàn)在三方面:
能源價格。任何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都會影響到美國本土原油價格,盡管能源自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緩國際價格沖擊,但美國仍應積極參與國際原油定價體系,保持油價和供給的穩(wěn)定。
政治影響。能源部門并不僅僅代表著能源的進出,能源安全也會帶來政治風險。烏克蘭政治危機給歐洲敲響了警鐘,能源安全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至關重要。盡管美國試圖從亞洲問題中脫身而出,但全球性政治因素不會讓美國置身事外。
污染問題。能源市場的變化將對氣候產生顯著影響,美國必須考慮能源格局變化所引發(fā)的全球氣候變化。
以前瞻性措施應對氣候挑戰(zhàn)
美國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氣候變化和歐盟安全策略:一個尚未重疊的挑戰(zhàn)》(5月21日)
氣候變化在歐洲安全問題中越來越重要,歐盟已開始制定“氣候安全”策略,以應對氣候變化及其產生的政治影響。然而,目前各種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都算不上成功,歐盟正面臨著如下主要問題:
一是歐盟一直關注短期危機;二是盡管歐盟內部已展開合作,但部分成員國受利益驅使,表現(xiàn)出自主傾向;三是環(huán)境因素尚未被納入可引發(fā)沖突的風險控制中;四是對氣候變化的擔憂使歐盟制定更為嚴格的移民政策;五是歐洲軍隊僅僅是為狹隘的氣候安全問題作準備,如應對自然災害和能源危機等。
歐盟的決策者須考慮制定一個更全面的策略,以應對氣候變化所引發(fā)的地緣政治危機。這包括通過合作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zhàn),在稀缺資源前重視集體安全承諾;將氣候問題納入風險管理體系,制定預防措施;采取前瞻性措施應對氣候變化引發(fā)的人口遷移;制定系統(tǒng)策略,應對氣候變化引起的地緣政治危機,避免重商主義政策;將氣候問題納入外交政策,不局限于短期治理。
未來印度發(fā)展?jié)摿薮?/p>
布魯塞爾歐洲與全球經濟實驗室《激發(fā)印度潛力的十步棋》(5月22日)
2014年美國經濟復蘇對全球新型經濟體造成了沖擊,單從這方面而言,印度似乎是一個反面教材:財政赤字不斷擴大、通貨膨脹持續(xù)、貨幣疲軟。
盡管當前印度的增長并不矚目,但毋庸置疑,到2050年,印度經濟規(guī)??赡軐⑹?000年的40倍。要克服生產力落后的短板,印度須從十方面努力:
一是提高治理水平,用小政府實現(xiàn)大治理;二是完善基礎教育,提升國民受教育率和受教育水平;三是鼓勵發(fā)展高等教育;四是將治理通脹作為未來宏觀經濟政策核心;五是制定一個中長期的財政政策框架,縮小赤字和債務規(guī)模;六是增加同鄰國的貿易,保持進出口均衡增長;七是推進金融市場自由化;八是發(fā)展現(xiàn)代養(yǎng)殖業(yè),改進種植技術;九是學習中國的開發(fā)模式,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十是保護環(huán)境,在保障環(huán)境質量的基礎上有效使用能源和其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