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 [G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24--01
一株茉莉也許沒有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它永遠會讓你感到清新,感到幽雅;一曲《紅梅贊》也許不能令人時常哼唱,但它必然會喚起你對紅梅傲雪、千秋紅巖的記憶。300多位英魂長眠于歌樂山已六十五載。六十五年風雨,六十五個春秋,在這座浸透烈士鮮血的歌樂山上,英雄的英靈足以使活著的人們靈魂顫抖?!案锩雾殕査郎?,將身許國倍光榮”,他們曾將自己的一腔熱血化為了碧濤,席卷了那段血色年代,開創(chuàng)了一幅嶄新的時代畫卷。
那是一份對自由的向往,對信仰的堅定,對祖國的忠誠!
他們堅信:只有對黨的無限赤誠才能換來下一代的新生、時代的蛻變!各種獄中斗爭的開展在推動紅色事業(yè)的同時,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這些財富通過不同的載體隨著歷史年輪的滾動漸漸清晰地呈現(xiàn)在了世人的面前:羅廣斌的‘獄中八條意見’、胡其芬的‘最后的報告’、鐵窗詩人們的革命詩篇……毫無疑問,它們最直接最明了地向我們描述了革命年代的血雨腥風以及諸多經(jīng)驗教訓,也著實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但我認為,“紅巖”之所以深入人心、千秋不朽,不僅僅憑借了小說的渲染、熒幕的宣傳和革命先輩的真情講述,其實最為觸動心弦的還是那些最貼近我們生活、能與我們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生活點滴,即革命熱忱被紅巖先烈所投射到生活中的人性光輝。
紅巖女英烈——江姐,江竹筠,一位革命先驅,一代女性豪杰。她嬌小的身軀所迸發(fā)出的紅色烈焰灼傷了敵人的威淫與殘暴,激發(fā)了同志們?nèi)遮吀邼q的革命士氣。一句“竹簽子是用竹子做的,共產(chǎn)黨員的意志是鋼鐵”是對她的革命生涯最深刻的詮釋。然而她也是一個平凡的女人、平凡的妻子、平凡的母親。臨行前的她,沒有為兒子留下任何的遺物,只是像往常一樣,給表弟寄去了一封樸質的家書。 “假如我有不幸的話,云兒就送你了。愿教以踏著父母之足跡,以建設新中國為志,為共產(chǎn)主義革命事業(yè)奮斗到底!孩子們絕不要嬌養(yǎng),粗服淡飯足矣?!弊掷镄虚g真切流露出了一位母親在生命最后時刻對于孩子的萬般不舍、對于孩子未來成長的期望、對于孩子生活的無盡關懷。是何種強大的信念才能讓她放棄見證孩子的成長,與之共享歡愉?對,那是共產(chǎn)黨人對于黨的一顆又熱又紅的心肝,那是一種黨高于一切的崇高價值觀。在骨肉分離之痛與拋棄信仰的抉擇上,她選擇了前者。母愛的溫暖僅僅只能通過破棉絮燒焦后兌成的墨汁來傳遞,但這種無聲的囑托卻在我們心中激起了陣陣絞痛的漣漪。羅曼羅蘭曾經(jīng)說過: “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但這股感天動地的火焰對于為人母的革命先烈們而言是那么的奢侈,那么的遙遠。唯有將它埋藏,深深地埋藏在心靈的某個角落,期盼著黎明的光亮能夠給那個角落灑下希望!
倘若將江姐對兒子的愛比作深埋心底的火焰,那么藍蒂裕對兒子的愛便是一汪無垠的海洋,深沉而又寬廣。
藍蒂裕,人稱藍胡子,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從此他便決心將自己的一生獻給黨、獻給人民、獻給革命。參加革命后,他以唱歌和寫詩作為戰(zhàn)斗的武器,在重慶梁平縣先后擔任過特支書記、區(qū)委書記以及邊區(qū)縣的黨委書記。1948年白色恐怖籠罩著整個山城,藍蒂裕也在這年的11年18日,由于叛徒出賣遭到了逮捕,投入了梁平縣監(jiān)獄。同年底,他又被轉押到了渣滓洞監(jiān)獄。期間,他經(jīng)受住了各種酷刑的考驗,始終堅強不屈。由于他正直坦率,樂于助人,被難友們選為了男牢樓七室的室長,隨后他加入了 “鐵窗詩社”,并創(chuàng)作了《迎勝利》、《入獄雜詠》等詩篇,但遺憾的是,這些作品都沒能逃脫11.27大屠殺那場劫難。
1949年10月28日,藍蒂裕同陳然、王樸等10位難友,被特務槍殺于重慶大坪刑場, 結束了他年僅33歲的生命。作為一名革命者,他對于犧牲沒有絲毫的軟弱與遺憾,沒有絲毫對個人生命的擔憂,而作為一位父親,在臨刑前夕他卻萬分地掛念自己僅有5歲的兒子:藍耕荒。他想在自己生命終結前為兒子留下點什么,經(jīng)過徹夜輾轉,他最終在一個香煙紙的背面留下了這首飽含深情與期盼的遺詩《示兒》:“耕荒,我親愛的孩子;從荒沙中來,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與你永別了。滿街狼犬,遍地荊棘,你什么遺囑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p>
詩中的每一字每一句無不凝聚著革命者們對于下一代的殷切期望,那是對一個新時代的召喚啊,在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中,它匯成了一股時代的最強音,響徹了神州大地,振奮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令人欣慰的是,藍耕荒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于1961年入伍,1988年轉業(yè)到了四川公安干部管理學院,負責分管的恰好就是后勤和綠化工作,可以說他用自己的辛勤汗水踐行了其父親的遺愿“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痹谄涓赣H犧牲60周年的日子,藍耕荒寫詩《寫給我的爸爸藍蒂?!芳o念。“又是一年一度桂子飄香的季節(jié),親愛的爸爸,我又回到您的身邊。又聽到您在《示兒》中的囑托和希望,又看見您走向刑場的大義凜然?!痹谶@首詩里,他回應了父親的期許,“如今遍地的荊棘已被鏟除,再也沒有滿街的狼犬。我們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讓祖國綠樹成蔭,鮮花燦爛……”
“砍頭何所懼,坐牢心不驚,革命凌云志,春風吹又生?!毕攘业臐M腔熱血澆灌、滋養(yǎng)了重慶西北郊的這座“會唱歌的山”(歌樂山),染紅了這塊神圣的凈土。紅巖英雄在革命歲月中所不經(jīng)意折射出的人性之美熏陶了子孫后輩,其崇高而又真實動人的形象在歌樂山巔,在中國兒女的心中永遠綻放異彩,萬代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