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1949年進入無性時代,文革更是全面禁欲。
然而,從劉曉慶在《原野》中的部分裸露,到張瑜在《廬山戀》中的羞澀一吻,從文革時期的地下手抄本《少女之心》,到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在表面的波瀾不驚底下,一場看不見的性解放已驚心動魄地上演了。
一粒綻開的紐扣:
導演葉向珍的“幽會實驗”
1989年,當葉劍英的女兒葉向珍決定將《原野》拍成電影時,作者曹禺并不知道這位葉大小姐要做什么。
葉向珍卻認真地做起來。她找到當時的中國新聞社副社長兼南海影業(yè)公司董事長吳江獲得20萬元經費。演員也是精挑細選,男主角選定了“硬漢”楊在葆,而女主角“選來選去覺得劉曉慶最合適”。當時劉曉慶正在拍攝《神秘的大佛》,接到通知后非常干脆:“這個角色非我莫屬。”
《原野》既是名著卻又遭到過批判,因此拍攝過程十分謹慎。
“當時拍劉曉慶和楊在葆的一段幽會的戲。導演組在現(xiàn)場開會,討論怎么表現(xiàn)兩個人親熱過。有人說劉曉慶的兩個扣子都解開,有人說不行。最后定的是只解開第一個扣子,再把領子拉大一點?!薄对啊犯睂а蔹S嘉明說。
影片從1979年10月開機,到12月殺青,歷時3個月,最終花費23萬元人民幣。
然而,因為這粒綻開的紐扣,《原野》只能對內禁演、對外發(fā)行。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上,《原野》獲得“世界最優(yōu)秀影片推薦”的榮譽,花金子的紅襖黑褲被送到法國博物館,代表中國電影永久展出。
《原野》的海外走紅和國內被禁,使得民間傳言紛紛,有的說里面有劉曉慶的全裸鏡頭,也有人稱這部片子有兩個版本,裸露的鏡頭就是專門出現(xiàn)在賣給外國人看的版本里。
1988年,《原野》榮獲第11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影片女主角劉曉慶在頒獎會上感慨道:抗戰(zhàn)8年,《原野》是7年后才允許上映!
《原野》公映時門票搶手,人們紛紛沖到電影院去看傳說中的裸體鏡頭,他們看到的是花金子拈著田野里的小花與仇虎含蓄的對手戲。
手抄本里的性啟蒙掙扎
少女靜秋和老三和衣躺在床上,緊張而羞澀。不久后,靜秋陪朋友去醫(yī)院墮胎,看到朋友的痛楚以及周圍大媽道德審判的眼神,陷入猜想的恐慌:自己會不會也懷孕了?
這是電影《山楂樹之戀》描述的“文革”歲月。在人民的一切生活都被納入國家計劃的時代里,性教育隨著性的“可恥”程度的升級,漸漸被放逐到計劃之外。
60年代末,當美國年輕人喊著“要做愛,不要作戰(zhàn)”時,中國的年輕人卻聽從號召,隨身攜帶荷爾蒙,“到廣闊的天地去”。文革開啟了全面禁欲的年代,剛剛萌芽的性咨詢和性教育被扼殺于搖籃。潘綏銘回憶,在鄉(xiāng)下,他第一次看到豬狗交配,目瞪口呆,還從農民的日常語言中,學到了鮮活的性知識。
民間的性啟蒙與性教育途徑更多集中在地下流傳的手抄本,最紅火的莫過《少女之心》,那是當時惟一直接描寫性行為和性器官的手抄本。三十年后的今天,人們發(fā)現(xiàn),“文革第一淫書”的描寫,其實并未超出《赤腳醫(yī)生手冊》中有關生理衛(wèi)生知識的介紹。
1985年,張賢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第一次在嚴肅文學上描寫性;而阮芳斌主編的引進西方性知識的《性知識手冊》出版,被譽為是當時的破禁之作;同年,從西方引進的“性學”書籍和文章開始在國內公開出版。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劉達臨在上海開辦了中國第一次性教育講習班。
“廬山戀”30年:從“蜻蜓點水”到“濕身熱吻”
除了文學作品,各個時期的影視作品也反映了中國社會對性的不同理解和關注:80年代最初那幾年,每一次身體化的凸顯,都能引來軒然大波。
1979年,《大眾電影》用法國影片《水晶鞋與玫瑰花》中一張男女主角的接吻照片作封底,引發(fā)了中國大陸“他們在干什么?”的大討論。
第二年,電影《廬山戀》上映:風景優(yōu)美的廬山風景前,張瑜含情脈脈看著郭凱敏說:“孔夫子,你就不能主動一點兒嗎?”并羞澀地閉上眼睛。當郭凱敏害羞得把臉轉向另一邊,張瑜主動在其臉頰上印上“蜻蜓點水”的一吻。
這不到一秒鐘的“蜻蜓點水”震撼了一代人,《廬山戀》成為年輕男女的戀愛教科書,而張瑜也晉身為時代的夢中情人。
一位參與當年審片的知情人透露《廬山戀》的審核通過得很順利,雖然有吻戲,但是大家覺得很清純,整個影片也沒有大尺度的突破。三十年后的《廬山戀2010》,男女主角們卻將吻戲放大,從“躲吻”到“強吻”直到“濕身熱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