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芊芊家住了一宿,蹭了頓久違的中餐,次日借了她的居留證去了瓦迪穆沙。
一下車,就被著名的Valentine Inn接去了,這是整個佩特拉最便宜的旅館,連多人間都有兩種:樓下4JD,樓上3JD。我當(dāng)然是要住在樓上的,房間里全是高低床,我左右觀察,挑了一個最好的位置:下鋪,臨窗,離衛(wèi)生間最近,并且床頭就有插座。
前臺的埃及人拉里聽說我是中國人后,問我會不會做飯。于是我就去菜場買了些土豆、蕃茄、雞蛋,給埃及人露了一手中華料理,順便自己也吃上了飯。好險!幸好從小就熟練地掌握了雞蛋的一千種做法,總算能騙騙老外。
在旅館的陽臺上看到“美呆了”的日落,好像無意中撞見了什么盛大秘密似的,我站在那里,摒息凝神,被大自然的美艷收去了魂魄。它怎么會美成這樣,那么恍若無人,怡然自得,濃烈的彩霞染紅了整片天空,瞬息萬變,流云飛轉(zhuǎn),連綿的山谷坦然舒展著,那些凜冽蒼勁的巨石漸漸模糊了滄桑的褶皺,成為神秘的黑色剪影,人間漸次亮起的煙火猶如繁星一樣點綴其間。落日將紅色千萬次地細(xì)微變幻著,緩緩墜落的夕陽像一顆珍貴的寶石,最終掉入了無限虛空。
沒有比大自然更美好的電影了??戳诉@么美艷絕倫的落日,我知道至少可以在這里廝混一星期不會厭倦。對于日落這件事,我從不厭倦,以至于有時候覺得旅行最美的一部分,就是在不同地方觀賞落日滾滾。晨昏交替,陰陽融匯,一些不可逆轉(zhuǎn)地逝去,另一些則無法抗拒地涌來。在自然能量浩瀚地展示神跡時,自我就成了一個絕對不重要的旁觀者。
清晨爬起來,就去了佩特拉。裝起半個土著,我已經(jīng)很拿手了,因為去過巴基斯坦,所以我一入穆斯林的地盤就熟門熟路地披起了頭巾。一邊遞上約旦居留證,一邊溫柔地說:“色拉馬里共?!?/p>
慢悠悠地往前走,遇到了幾只小黃貓。兩邊都是巨大的巖石,路徑越來越狹窄,山巖把彎曲小道擠迫得更為深幽。忽地一下,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空蕩蕩的山谷呈現(xiàn)在面前,對面就是開鑿在巖石上威風(fēng)凜凜的卡茲尼神廟,高43米,寬30米的兩層式宮殿建筑。卡茲尼神廟像一個巨人,突然站在了我面前,剎那之間,對于如何消融這個神,我失去了反應(yīng)。駱駝們淡定地坐在沙地上,貝都因人也閑閑站著。
抬起頭,仔細(xì)仰望這座傳說中的神廟,晨光打在紅砂巖上,色調(diào)充滿了夢幻的柔美,我無法想象公元1世紀(jì)的時候發(fā)生了什么,那些打磨得如此光滑細(xì)膩的梁柱、雕刻得這般精致華美的門楣需要多少工匠烈日下的勞作?不過好在里面只是樸素?zé)o華的一個空間而已。這座建筑的真正用途,考古學(xué)家沒有得出最后定論,有人認(rèn)為這是國王停放棺木的殿堂,或者就是國王的陵墓。
斯皮爾伯格在此拍了《印第安納瓊斯和最后的十字軍》,里面盛放著耶穌圣杯。有些人相信這是阿里巴巴藏寶的地方,經(jīng)過此處就射上一槍,想要射中藏寶的機(jī)關(guān)。
順著峽谷繼續(xù)往前,進(jìn)入一片更大的開闊地,周圍都是層層疊疊依著山勢開鑿的建筑,布有一些天然洞穴。它們曾經(jīng)是宮殿、神廟、陵墓,甚至羅馬劇院。佩特拉通常被認(rèn)為是納巴特王國的首都。公元106年,納巴特王國被羅馬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
古羅馬人走到哪里,就把半圓形的劇場帶到哪里。如影隨行的還有羅馬圓柱,每根都碩大如煙囪般,除了在虛無的空氣里塑造威嚴(yán)感,讓觀者感慨一句“好大好長好粗好圓”外,我看不出來羅馬圓柱的實際功用。佩特拉殘留著不少羅馬圓柱,東倒西歪的,兀自描繪著當(dāng)初鋪張浪費好大喜功的輪廓。這些圓柱在千年之后,更顯得毫無用處。
那些山間的偉岸建筑,已成了歷史的廢墟,它們有些滄桑風(fēng)化,有些宛然如新,有些掙扎著昔日的美艷,有些模糊不可辨。神靈曾經(jīng)充滿這片玫瑰色的土地,將盛大的芬芳賜給了沙漠中的人們。古老帝國的背影,金戈鐵馬的年代,一切都成了依稀夢里的傳說。歷史除了這些空蕩蕩的神秘建筑外,什么也沒有留下來。
我想要先將山頂?shù)男薜涝嚎赐?,于是匆匆掠過沿途風(fēng)景,一路拾級而上。在路上遇到一個中年西方人,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幾句。一個眉目間充滿野性氣息的貝都因小姑娘騎著駿馬跟著我們,知道我們不會坐她的馬后,她神情驕傲得像個貴族似地策馬遠(yuǎn)去。
修道院坐落在山的右邊,一轉(zhuǎn)頭,看見卡茲尼神廟的孿生姐妹巍峨站立著。一樣的色澤,一樣的氣派,也一樣的神秘——外觀優(yōu)美,內(nèi)在空洞,考古學(xué)家同樣也說不清它的來龍去脈。好似天降兩座神殿,讓它們琴瑟合鳴,卻也飽嘗了相思之苦。
繼續(xù)往前走,看到一塊牌子上寫著“世界盡頭的風(fēng)光”,我最受不了這種詞匯的誘惑,立刻就跟著箭頭指示右拐了。所謂世界盡頭,就是懸崖邊的一個小棚子。有個貝都因男人走過來,說這里可以看到很美的日落。
放眼望去,前面一片虛無飄渺的灰茫茫,世界盡頭如果便是這般廣袤荒涼的形容,我是愿意接受的。它跟美麗沒有關(guān)系,它只是無限虛空。沙漠之外,仍是沙漠。我心生悲傷之感,覺得天大地大,到底也是無處可去的。
(摘自江蘇文藝出版社《我的中東:吳蘇媚的“西游記”2》 作者:吳蘇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