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大樓9層的新聞發(fā)布會現場,有5人剛被兩名犯罪分子劫持。獵鷹突擊隊接到營救任務,立刻向犯罪分子發(fā)起攻擊。從部署任務、接近現場、預裝炸點,到強行破門,一槍斃敵,整套獵鷹行動歷時9分鐘……這不是影視劇中的情節(jié),而是獵鷹突擊隊日常最簡單的人質反劫持模擬訓練。
獵鷹突擊隊被稱為反恐國家隊。近年來,在奧運安保和重大維穩(wěn)事件中做出了突出貢獻。因其承擔的任務重大、特殊,人們對這支神秘的部隊充滿想象。日前,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走進獵鷹突擊隊,與隊員們進行了零距離接觸。
入門第一課
2014年4月9日,習近平主席視察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種警察學院(以下稱“武警特警學院”),并為獵鷹突擊隊授旗。當大隊長米彥廣從習主席手中接過隊旗的那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這支隊伍上。
其實,這支部隊并不年輕,已經有30多年的歷史。米彥廣向記者介紹說,獵鷹突擊隊是武警特警學院的特種作戰(zhàn)大隊。1982年,黨中央決定建立一支素質過硬的國家級反恐拳頭部隊,于是組建了“反劫機特種警察部隊”。該部隊人員都是從全軍中選拔出的精英。1983年4月,武警總部成立,該部隊隸屬武警總部,更名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種警察大隊”。1999年8月,武警四川總隊女子特警隊移師北京,該部隊有了第一支女子特警作戰(zhàn)隊。2000年5月,經中央軍委批準,更名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種警察學院”。
獵鷹突擊隊承擔的主要任務有地面反劫機武力突擊、解救人質等。這與它的名字非常契合——鷹是空中霸主,形象勇敢而犀利,“獵鷹”則表現了這支部隊的反恐特戰(zhàn)任務特點,能夠反應敏捷、剛毅勇猛,制服獵獲一切恐怖分子。
一名優(yōu)秀的獵人馴鷹時,會選擇一只心儀的幼鷹,從小悉心培育。這被稱作“熬鷹”的過程雖然費時費力,卻能保證獵鷹的忠誠和勇猛。獵鷹突擊隊隊員的成長與“熬鷹”的過程異曲同工。從被確定為培養(yǎng)苗子,到當上普通隊員,直至成長為核心骨干,每名隊員都至少要在這里摸爬滾打10個年頭。
米彥廣說,成為一名獵鷹突擊隊的隊員相當不易。首先,普通武警部隊服役滿兩年的正副班長或優(yōu)秀士兵才有資格報考,通過考試后,進入武警特警學院學習。在4年的文化、軍事課學習中,還實行6%的全程淘汰率。如果能扛到畢業(yè),還要面臨最終考核,優(yōu)中選優(yōu),才能進入獵鷹突擊隊。
然而,入門第一課就是進行“魔鬼周”訓練。那是讓隊員們在絕望和希望之間來回徘徊的一個星期。在訓練中,他們要全程攜帶約40公斤裝備,在山林、斷崖、灘涂、河流等各種陌生地域,連續(xù)7天7夜,平均每天18個小時,進行40多項軍事訓練,包括10公里奔襲,30公里負重行軍,12小時扛圓木行軍,6公里負重涉水行軍,還有高空垂降,極限搏擊等內容。殘酷的訓練挑戰(zhàn)著隊員們的極限。
“經歷一次‘魔鬼周’,好似經歷一次脫胎換骨,今后再大的困難在我們面前都不值一提。”隊員肖騰對記者說。而這樣的訓練并不是只有新隊員,突擊隊每年都會進行一次“魔鬼周”訓練,隊員們就是在一次次考驗中練就了一身本領。
演習也是實戰(zhàn)
如果說“魔鬼周”訓練的是基本功,那模擬訓練則是要練好專業(yè)技能。記者在采訪中看到,在部隊的室外訓練場上,停放著廢棄飛機,內部設置了各種不同情形的劫機場景,供隊員們訓練。
米彥廣告訴記者,他們要完成一項任務并不像影視劇中看到的那么簡單。首先要分解每個環(huán)節(jié),然后相互配合,把每個工種做到極致。像人質反劫持模擬訓練,大概就分為偵察、突擊、排爆、狙擊四項內容。他們平日里千百次的訓練就是為了在實戰(zhàn)中一招制敵。
偵察,就是獲取敵情。通常在突擊行動前,會派兩名或多名偵察員先摸清現場情況。而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偵察員,要具備兩項特殊技能:一是要做戰(zhàn)場上的“隱形人”,因為一旦行蹤暴露,不僅會威脅自身安全,也將給突擊行動帶來災難性影響;二是要有“最強大腦”,他們要有驚人的記憶力,把勘察到的敵情、景象快速繪圖。一名偵察員對記者說:“我必須瞬間把需要記住的地方都記下來,就是一個椅子、桌子位置不對,都可能對隊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影響?!?/p>
在突擊行動中,跟犯罪分子面對面交鋒的就是突擊小組。這其中的關鍵角色,當屬走在最前的突擊手。因為他要第一個突入房間,敵人的所有注意力都在他身上,這就要求突擊手出槍更快更準。隊員張術偉告訴記者,劫持現場復雜多變,想要做到一擊斃敵,就要進行成千上萬次的訓練。平時他們練習,基本上要做到一出槍就瞄準,等待擊發(fā)。當然,行動中隊員間的配合也至關重要。所以,隊員們經常一起訓練,增加彼此的信任感和動作默契程度。
另外兩項排爆和狙擊,則挑戰(zhàn)著隊員們的生理和心理極限。錢曉明是獵鷹突擊隊的一名排爆手,他每天的訓練內容,就是穿著重達65斤的防爆服,進行4小時的跑步、拆彈訓練。為了應對惡劣條件,他還要在排爆前沖刺400米,讓心率充分提升,模擬心理緊張的狀態(tài)。錢曉明告訴記者:“每次跑完后都很喘,感覺像燒著了一樣?!?狙擊手的殺手锏就是準確。在突擊隊員行動時,他們要在幾百米開外的高點上,緊緊盯著現場,等待隨時擊發(fā)。為了練就百步穿楊的絕活,隊員們在靶場一待就是幾個小時。他們常常練習的是:100米的射擊距離,在3秒鐘內射中鵪鶉蛋;60米的射擊距離,則要在潛伏兩個小時后,擊中隨機出現的刀刃。
傷疤就是榮譽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米彥廣右手上有一道很深的傷疤。當提及此事時,他笑了笑,說:“傷疤就是一名隊員最好的榮譽?!?/p>
有一年,米彥廣接到上級命令,要求他指揮一次秘密行動。為摸清敵情,他先派出6個偵察小組,利用制高點監(jiān)控、化裝跟蹤的方法對目標展開24小時不間斷偵察。目標位于一個廢棄廠房內,周圍高樓大廈林立,地形十分復雜。經過3天觀察,他們徹底摸清了對方的行動規(guī)律和警戒盲點,幾種針對不同情況的處置方案逐漸形成。
戰(zhàn)斗時刻到了。米彥廣先派出兵力對目標周圍實施全面封控,隨后帶領戰(zhàn)斗小組展開武力突擊。而這時,對方已有所警覺,他們反鎖房門,試圖從另一出口逃離。危急關頭,米彥廣將房門踹開,與犯罪分子展開搏斗。搏斗中,米彥廣右手被劃傷,頓時鮮血直流。而他依然堅持戰(zhàn)斗,與戰(zhàn)友們一起將嫌犯制伏。緊接著,他們又快速行動,對另外一股犯罪分子實施捕殲。等戰(zhàn)斗結束時,米彥廣這才想起去醫(yī)院包扎受傷的右手。“再多劃一點,你的右手肌腱就全斷了,怎么這么晚才來治療?”聽著醫(yī)生的埋怨,剛才還英勇無比的米彥廣只能笑笑。可沒過幾天,右手縫了十幾針的米彥廣又出現在訓練場。
在實戰(zhàn)中,像米彥廣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也正因為這些傷疤,他們接受習主席的授旗也當之無愧。反恐專家李偉告訴環(huán)球人物雜志記者,習主席給獵鷹突擊隊授旗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安全將成為黨中央最高關注點之一。今年4月,習近平至少四次提及國家安全問題。在國安會首次會議上,習近平更是系統地提出“11種安全”。李偉認為,此次對國家安全的界定,以及其概念內涵和外延的闡述,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豐富,特別是習主席提到安全工作的核心是人民的安全,把人民的安危放在國家安全工作的首位。而獵鷹突擊隊這支國家級反恐力量在國家安全中的主要任務就是維護民眾安全,讓人民免受恐怖襲擊侵害。這正如隊員們所言:“獵鷹,就是時刻準備著,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一聲令下,我們能夠最快速度俯沖下去,一擊必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