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80年代,新時期文學(xué)初期,王英琦曾被稱作“大陸三毛”,當然,這不僅是因為她為文的率性,還因為她為人的率性。率性而為,踽踽獨行,是王英琦剛一登上文壇就呈現(xiàn)的文學(xué)姿態(tài),也是她最終留給人們的背影。
除了以成名作《有一個小鎮(zhèn)》為代表的早期散文,有著樸素、平靜、生活化的敘事之外,她此后幾乎所有的文字,都充滿了苦難、焦灼、孤獨、無望和靈魂的拷問。她是人生旅途上“永遠的游子”,“背負自己的十字架”,一意孤行。仰望星空,她有融入宇宙的茫然與沖動;俯視大地,她有難以掙脫的寂寥和苦痛。她對人生的追問,撕心裂肺甚至歇斯底里;她對自我的放逐,毅然決然以至放縱。她“狂飆式的思想獨語”,將自己徹底排除在了世俗之外,市井之外;而她拒絕文壇的勇氣,讓喜愛她的人們深感惋惜與震驚。她后來的無語和失語,或可看作她對文學(xué)從云端墜入泥淖的失望,她那視文學(xué)為生命、視寫作為人生的“殘酷激情”,在一個市場化欲望化的時代,實在是難有用武之地。
然而王英琦和王英琦的時代,雖已遠去,卻不會消失,它永遠高懸于我們的頭頂之上,給我們膽量,讓我們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