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在白宮舉行記者會,宣布國防部長哈格爾辭職的消息。
哈格爾人不錯,更多的人會把他和共和黨前總統(tǒng)候選人麥凱恩相提并論,兩個人都比較強硬,急性子卻不乏幽默,在政治上趨于保守。如果按字面上理解,哈格爾也是理想的美國國防部部長人選。從軍旅生涯、管理技巧和政治經驗幾方面考量,他甚至比任何前任更具資格。但自2013年7月就任至今不滿兩年,哈格爾即將離職,甚至輿論普遍認為哈格爾是被奧巴馬炒了魷魚。
作為五角大樓掌門人,哈格爾最初的主要使命主要是結束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zhàn)爭,并在軍費預算減少的前提下對五角大樓進行改革。哈格爾的軍旅生涯始自越戰(zhàn),是個英勇的戰(zhàn)士。他自告奮勇地去了越南前線,他和弟弟在一個小村莊受傷,那個晚上影響了哈格爾對外使用武力的態(tài)度,事后他說,當時他想:如果我能走出這里,有朝一日能影響決策,我要竭盡全力避免不必要的戰(zhàn)爭,永遠不忘記自己的誓言。
奧巴馬當初看重哈格爾的另一層原因是,他曾二度出任聯邦參議員,資歷深厚。1996年,哈格爾當選為內布拉斯加州的聯邦參議員,并進入參議院的外交關系委員會。難能可貴的是,哈格爾在公共部門和私營部門都有成功的履歷。1981年,哈格爾被時任總統(tǒng)里根任命為美國退伍軍人管理署副署長。
哈格爾長期經商,出任過一家投資銀行的董事長。正是哈格爾資深參議員和共和黨人的兩重身份,使奧巴馬伸出橄欖枝,希望他來協調民主黨與共和黨、政府與國會之間在國家安全和對外戰(zhàn)略問題上的立場。
奧巴馬只字不提哈格爾提出辭呈的原因,強調哈格爾認定現在是其結束任期的“合適時機”。實際上這個時機更像是奧巴馬認為的合適時機。
奧巴馬與哈格爾矛盾蓄積已久,今年圍繞打擊“伊斯蘭國”問題則把二者的矛盾顯性化并激化,哈格爾的政策立場往往更傾向于共和黨主流派觀點,而與民主黨人賴斯、拜登等人分歧很大,結果就是在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上,哈格爾經常沉默不語,認為自己在奧巴馬決策程序中缺乏足夠的影響力,同時對白宮過度插手五角大樓管理工作甚為不滿。而近來烏克蘭危機、敘利亞問題、伊拉克問題等一系列危機困擾奧巴馬,哈格爾非但沒有弱化共和黨的抨擊,奧巴馬自身的政策決策也受到掣肘。
在哈格爾任期內,推進國防管理的改革也阻力重重。哈格爾的角色讓其一方面要執(zhí)行奧巴馬的執(zhí)政藍圖:壓縮美國軍費開支、推進國防管理改革,同時作為國防部長,他又希望能維持國防領域的超額預算,尤其在美國面臨“伊斯蘭國”、抗擊埃博拉疫情等多重安全的挑戰(zhàn)下。
10月,哈格爾曾就美國涉敘利亞政策,向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賴斯發(fā)去一封備忘錄,提出一些疑問。隨著這一消息泄露,白宮與國防部之間的分歧隨之公開化。而哈格爾的離職也拉開了奧巴馬加強白宮權力的序幕。
哈格爾的可能繼任人選包括美國國防部原副部長、現任新美國安全中心首席執(zhí)行官米歇爾·弗盧努瓦,國防部原副部長阿什頓·卡特和現任國防部副部長羅伯特·沃克等人。不論新人選花落誰家,此輪洗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都在事實上掌握了決策大權,政府其他部門可以作為的余地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