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
作者:【英】艾瑞克·霍布斯鮑姆
譯者:林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定價:39.80元
2012年10月1日,英國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去世時,他已經(jīng)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歷史學家。他的年代四部曲文字曉暢優(yōu)雅,通俗易讀,一改前人著史佶屈聱牙的風格,現(xiàn)在依然是公認的世界史入門最佳讀物,其中描述二十世紀政治與文化危機的《極端的年代》更是被譯成了幾十種語言;他迷人的自傳回憶錄《妙趣橫生的時光》更是全球暢銷書;他還是一個不知悔改的共產(chǎn)主義者,十四歲時加入共產(chǎn)黨,晚年仍然堅信馬克思主義;他又是一位廣受歡迎的大眾文化英雄,爵士樂的愛好者。他的遺作《斷裂的年代:20世紀的文化與社會》延續(xù)了年代四部曲的命名,但卻與后者大不相同,這本書主要收錄了霍布斯鮑姆發(fā)表過的及未曾問世的演講稿、隨筆和論文,通過剖析20世紀的歐洲資本主義文化,探索西方社會的衰落。
霍布斯鮑姆在《極端的年代》中曾經(jīng)提到:“歷史學家總是習慣于將藝術的發(fā)展從其時代語境中剝離出來,并將其視為由自身規(guī)則所決定的人類活動的一個分支或一種類型,并據(jù)此做出評判,而不管藝術在事實上是多么深刻地深植于社會之中。”如果說閱讀《極端的年代》時,因為過于關注政治與歷史的進程,我們還不能體會到霍布斯鮑姆的這個觀點的深刻,在《斷裂的年代》中,我們已經(jīng)意識到了藝術的發(fā)展與其時代的緊密關聯(lián)。二十世紀的科學與技術的發(fā)展改變了我們延續(xù)千年的古老謀生方式,摧毀了精英與大眾文化之間森嚴的壁壘,也使藝術的發(fā)展墜入了消費社會的深淵,文化成為了一種產(chǎn)業(yè)與經(jīng)濟,藝術成為了市場經(jīng)濟的消費品,完全改變了我們理解現(xiàn)實和欣賞藝術的方式,終結了藝術在過去社會中的特權地位,正如霍布斯鮑姆總結的那樣,“藝術不再是衡量好與壞的標準,也不再代表真善美這樣的價值觀,不再能凈化人的心靈”。
我們能感受到霍布斯鮑姆的一絲絲失落,在《斷裂的年代》中,他所提及的各種藝術展、文化節(jié)、公共建筑、歌劇院、博物館、大型雕塑、美國的牛仔神話等等,都在大眾文化的沖擊下發(fā)生著摧枯拉朽的變化,所謂的“斷裂”也就意味著衰敗,意味著藝術變得通俗化、大眾化、平民化、經(jīng)濟化?;舨妓辊U姆在哀悼一個過去的時代,哀悼一種精英與貴族文明的消逝。但是這其中值得玩味的部分在于霍布斯鮑姆是抱持著一種矛盾的心態(tài)看待這種變化的,一方面藝術的發(fā)展是政治與文化互相作用的結果,二十世紀的民主化進程改變了我們的歷史,藝術的發(fā)展絕非脫離我們的時代,這種變化與民主制度的推行、大眾文化的普及、技術革命的更新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另外一方面,作為一個保守的精英,老派的名流,他眼睜睜看著自己所崇尚的精神生活氛圍日益坍塌,心中可謂是百般滋味。所以與其哀悼,不如試著理解這種變化的緣由。
在霍布斯鮑姆看來,二十世紀有兩個主要因素的影響使傳統(tǒng)的高雅文化走向衰落,首先是由于大眾消費社會在全世界的凱旋。無論是西方世界還是第三世界,無論是美國還是一直以高雅文化為傲的歐洲,無一例外都是各種商業(yè)性的大眾娛樂。現(xiàn)如今支配著消費社會的不再是神圣的書,不是高雅的歌劇藝術,也不是世俗的作品,而是商品、商標,任何都可以通過金錢買到的東西。藝術淪落為時尚,而時尚卻不能成為藝術。在本書的第二章《藝術向何處去?》的演講中,霍布斯鮑姆不無憂慮地提到,二十世紀末,曾經(jīng)可以稱為“藝術”的大環(huán)境中充斥著大量的文字音像,把藝術作品淹沒其中了;另外,在這個技術可以復制的年代里,審美已經(jīng)不復存在了:“老的資產(chǎn)階級社會對藝術和高等文化另眼相待。藝術如同過去的宗教,是‘更高的東西’,或是向著更高的東西——‘文化’邁出的一步。欣賞藝術導致心靈的升華,因此是一種虔誠的活動。”但現(xiàn)如今,沒有藝術欣賞,只有日常娛樂和文化消費,我們的藝術體驗變得低級而廉價,所有的東西都能通過購買來實現(xiàn),購買代替了體驗和欣賞。金錢成為了衡量藝術的標準。
導致傳統(tǒng)高雅文化走向衰落的還有一個原因是現(xiàn)代主義的消亡。2013年3月,《斷裂的年代》在英出版后,有評論者總結此書時說,《斷裂的年代》雖然收錄的文章涉獵廣泛,涵蓋了德國猶太人的命運、美國牛仔的魅力等,同時穿插著霍布斯鮑姆對宗教信仰復興的深思熟慮,及對知識分子和科學在現(xiàn)代社會中所扮演角色的嚴肅思考,但是,歸根結底而言,這本書“主要是一部關于失敗的作品集:權力的失敗、藝術的失敗、現(xiàn)代性的失敗”。藝術與權力、藝術與政治、藝術與地理、猶太人的藝術等等,霍布斯鮑姆在《斷裂的年代》中涉獵的各種主題無一例外都指向了現(xiàn)代主義藝術形式的消亡。
現(xiàn)代主義曾經(jīng)是傳統(tǒng)的反叛,現(xiàn)代主義在東歐和蘇聯(lián)也曾成為革命的導火索,反抗暴政和專制統(tǒng)治的革命形式,但是隨著愈來愈普及的技術革新和全球化浪潮,現(xiàn)代主義藝術的式微不可避免。后現(xiàn)代藝術的萌發(fā)并非意味著新時代的革命形式,正相反,后現(xiàn)代的藝術主張接受和認同我們生活的世界,它不再革命,只是退守到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室,把目光轉向了市場和商業(yè)領域,為即將到來的大眾文化狂歡。所以霍布斯鮑姆才說,以沃霍爾為代表的波普藝術存在的意義,只在于他一貫堅持只作傳輸渠道,被動地通過各種變異的媒體傳遞所體驗的世界表象。
霍布斯鮑姆通過《斷裂的年代》一書所傳遞出的信息,就如同一個老派的歷史學家望著我們千瘡百孔的生活,感嘆著他一生所堅守的文化與品位日益變成了大街上俯拾皆是的小攤商品。他預感到了高雅文化的衰落,卻沒有預感到這種衰落摧枯拉朽般地迅速,正如馬克思的那句話,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一切堅守的東西都斷裂了,我們站在了燦爛生活的廢墟上。
編者:豐子愷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2月
定價:35.00元
時隔80年未再版,許多人可能已經(jīng)忘了豐子愷曾經(jīng)在上世紀20年代編著過一本梵高傳記。這次重新制作出版,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文的基礎上,將舊譯名均改通行譯名,對異體字酌情處理,以方便現(xiàn)在的讀者,裝幀設計也頗為用心?,F(xiàn)如今市場上已有若干梵高傳記,而80年前這本書的作用卻是介紹性的,它參照黑田重太郎的《梵高傳》,行文親切易懂,東、西方藝術交匯的脈絡也可窺見一斑。(洪瑋)
作者:王安憶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11月
定價:32.00元
本書是新經(jīng)典文化推出的“王安憶非虛構系列”第四本,收集了王安憶書寫36位文藝名人的文章,每一篇都充滿精彩的特寫鏡頭,寫作的年份從上世紀80年代直至2012年,書寫的人物也橫跨不同的年代,其中包括路遙、巴金、陳凱歌、陳丹青、葛優(yōu)、顧城、馬家輝等人。王安憶對細節(jié)的關注和書寫素來精彩,她也在書里一篇文章中寫到作家陳村刻薄她:“穿一條棉毛褲可以描寫兩千字?!钡驗樨S沛的細節(jié)和情緒,這些人物在她的筆下也仿佛要和讀者交了朋友。(洪瑋)
作者:多多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3年9月
定價:28.00元
在微博、微信等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文字閱讀自然也是泥沙俱下,此時來莊嚴地讀一首詩,多少已經(jīng)變成了奢侈玩意。也是出于勢利的原因,我們直到今天才來遲到地推薦這本詩集。從當年風華正茂的“地下詩人”,到一度被樹為傳奇的天才詩人,詩人多多的神秘跟他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一起,成了漢語詩壇一個另類。多多的詩除了語言上的沁人心脾的震撼力量以外,相比其他當代詩人,身上更具有一種別樣的音樂性或稱之為節(jié)奏感,這既是對是個原教旨主義的一種恢復,也是一種自我的獨具匠心。(朱白)
作者:[意大利]桑德羅·韋羅內(nèi)奇
譯者:馬小漠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定價:38.00元
根據(jù)這部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由意大利導演,也是戛納金棕櫚導演南尼·莫萊蒂參與編劇和主演。平靜之下的騷動,令人窒息的同時多少有點懸念。中年喪偶的皮特埃羅,面對妻子離去,他甚至無力悲傷,而要獨自一人承擔起撫養(yǎng)女兒的責任。一次意外,他開始在女兒學校對面靜坐沉思,一天又一天,他竟然在這種的詭異行為中得到了升華。這是一個不那么浪漫甚至有點乏味的故事,但作家精準的描寫,令讀者可以在乏味的背后更加清晰看到那種淡淡的哀愁,也會驚嘆故事的縝密和巧妙。(朱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