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籍制度改革呼吁了多年,久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xiàn)在,終于來了—7月30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出臺,看來這次要動真格的。
城鄉(xiāng)二元分割的戶籍制度在中國已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由于事關人口太多,城鄉(xiāng)鴻溝太大,利益綁架太深,反而改革動力最小。一張薄薄的戶口上,附著了太多的歷史積賬,牽涉著十幾億人的現(xiàn)實利益,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辜勝阻稱,戶籍制度上,吸附著60多種城鄉(xiāng)之間不平等福利。
如今《改革意見》出臺,戶籍制度由人身限制功能轉化為人口登記管理功能,城鄉(xiāng)統(tǒng)一戶口登記,取消農業(yè)戶口與非農業(yè)差別,“城里人”與“鄉(xiāng)下人”的稱謂將成為歷史。盡管特大城市的藩籬依然存在,完全的自由遷徙仍未實現(xiàn),但戶籍制度畢竟被撕開了一個大口子,幾億人的命運將被改變。這對被視為“二等公民”的農民來說,應是最大的利好的消息。
可是且慢,你知道農民怎么想的?幾年前中國社科院進行過一項調查,目標樣本近11萬人,調查結果是“70后、60后等不愿意轉變?yōu)榉寝r戶口的達到80%,而80后農民工不愿意轉變?yōu)榉寝r戶口是75%,同時加了一個條件,如果要交回承包地才能轉戶口,不愿意轉變?yōu)榉寝r戶口達到90%?!?/p>
目前的戶籍改革困局是,城鎮(zhèn)化需要大量資金,戶籍制度改革也需要錢,這些錢從哪里來?從土地制度改革中來。2030年之前全國約有3.9億人成為城市市民,為了容納新城市市民,政府的基建、社會保障、教育、保障住房等公共支出約需51億。這個驚人的數(shù)字,部分由政府買單,另一部分則由農民自掏腰包,因為在城市生活需要成本。怎么掏腰包,專家的解讀是:賣地。
城市戶口最值錢的時候,農民被排除在城市戶口福利之外,現(xiàn)在土地開始值錢,農民發(fā)現(xiàn)城市戶口拿到手的同時,自己手里的土地又要被“流轉”,那是他們的命根子,你讓他如何相信這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這個時候政府用“戶口換土地”,農民三思而后行,當然是個人的理性選擇。
“城鎮(zhèn)化”是一盤氣魄宏大的棋局,進城農民和他們的土地,成為棋局上的關鍵棋子。照顧“棋子”的利益與感受,讓為戶籍制度付出巨大犧牲的農民,在改革中得到收益,不僅關乎這場改革的成敗,也關乎社會公平與道義。
讓農民“占便宜”,就要保護他們的核心利益。本次戶籍制度改革,核心就是土地。必須保護農民對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合法權利,如果做不到這一點,農村土地必成為地方政府眼中的“肥肉”,強拆與抗拆悲劇就可能會成為“保留劇目”。
若要農民消除顧慮,政府需拿出有誠意的措施,向農民保證,政府不會成為農民土地的“經(jīng)紀人”。在農村土地流轉中,價格應該由市場來決定,買賣雙方自愿,政府不應插手。在市場交易中,由于農民的弱勢地位,政府應站在農民一邊,成為他們的保護者。為公平起見,政府應該鼓勵保護農民權益的非政府組織發(fā)展。
最重要的一點,應該向農民承諾,他們在城市中落戶,并不意味著交出耕地和宅基地使用權。也就是說,農民在成為城市人之后,仍然可以擁有自己的土地。賣不賣地,只在于農民的自由意志。
在城市和鄉(xiāng)村之間自由遷徙,看似給了農民“超國民待遇”,實際這只是他們從前被剝奪的權利,他們應該得到的,正是他們曾經(jīng)失去的。保障農民權益,吸引他們到城市,而不是驅趕他們離開鄉(xiāng)村,是戶籍制度和城鎮(zhèn)化改革的成敗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