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黎明到衰落(上下)
作者: [美]雅克·巴爾贊
譯者: 林華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3年11月
定價: 98.00元
作為一個兼具地理、文化與政治因素的混合體,所謂“西方文明”或“西方世界”,顯然不是石頭縫里蹦出來的事物,而是時間長河中逐步構(gòu)筑而成的一項成果。而任何事物,只要它擺脫不了時間的屬性,就必然有強弱的變化,盛衰的趨勢。在《從黎明到衰落》一書中,歷史學(xué)家雅克·巴爾贊 (Jacques Barzun)表示,西方文明無法自外于這一規(guī)律。
有人認為,從時間序列上看,西方文明包括五大特征。一是古希臘人創(chuàng)造了城邦和科學(xué),二是古羅馬人發(fā)明了私法和人文主義,三是基督教倡導(dǎo)的倫理觀及末世論,四是“教皇革命”引發(fā)的教權(quán)與王權(quán)的分離,最后則是近現(xiàn)代的西方民主革命。巴爾贊大致認可這幾大特征,但在他看來,西方真正成為一個具有統(tǒng)一性、獨創(chuàng)性和多樣性的“雜燴文明”,并且能為世界貢獻一套前所未有的思想(包括制度),還是在于最近的那個階段,即發(fā)生在近現(xiàn)代的民主革命。只不過,這一系列革命的開端既非1688年的英國光榮革命,也非1775年的美國獨立戰(zhàn)爭,或者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而是距今500年的新教革命。具體而言,標志事件發(fā)生在1517年10月31日。那一天,馬丁·路德將他的《九十五條論綱》貼在了維登堡眾圣教堂的大門上。
對這一事件的強調(diào),充分表明巴爾贊注重觀念的歷史觀。他想揭示出近500年來塑造西方現(xiàn)代生活的思想力量—這一愿望使《從黎明到衰落》這本巨著融合了文化史與觀念史的色彩,輪廓宏大,細節(jié)飽滿。
其實早在上世紀30年代,年輕的雅克·巴爾贊就打算寫一部西方文化史,一位長者打消了他的念頭。長者建議巴爾贊,將寫作計劃推遲到80歲之后,因為年輕人的知識儲備不足以寫出有創(chuàng)意的東西。而巴爾贊竟然聽從了這個荒唐的提議,85歲時才開始《從黎明到衰落》的寫作,93歲時方才完成。命運對巴爾贊真可謂格外垂青!
當然,巴爾贊沒有辜負這種眷顧,他為此做的畢生準備也沒有浪費。在如今這個越來越專業(yè)化碎片化的時代,這部著作體現(xiàn)出來的一致性和整體感都是罕有的。憑借此書,巴爾贊本人亦堪稱胸懷全部人間事務(wù),并對人類方向有判斷的人——西方學(xué)界夸他是“最后的文藝復(fù)興人”,正是基于這個道理。巴爾贊的敘事技巧也是文藝復(fù)興式的。在他筆下,西方最近500年由興至亡的歷程,猶如一幅長卷壁畫,色彩斑斕的同時,基調(diào)沉穩(wěn)。
雖然巴爾贊提醒讀者,他所說的興衰,不帶什么道德意味,純屬技術(shù)性的客觀描繪。不過就我個人的閱讀體驗而言,他的道德感恰好決定了這本厚達800多頁的著作前后不一的分量。他分析時代較遠的歷史顯得目光清澈,把握較近的歷史時,思維卻似吉光片羽,缺乏力度、深刻,乃至智識上的好奇心。比如在談馬基雅維利的時候,他提到了一篇題為《酒店雇員中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論文,并且坦言,自己沒有興趣去瀏覽一下內(nèi)容。
這微妙地透露出巴爾贊保守的精英意識——盡管歷史學(xué)家似乎必然地具有這一氣質(zhì)。這使得他分析西方頭頭是道,說起所謂的衰落卻有些大而化之。是的,巴爾贊說過,在他的字典里,衰落指的只是“減弱”,是可能性的喪失,而非終結(jié)或毀滅。但是,他贊同托克維爾和大衛(wèi)·理斯曼,認為平等的觀念把人們引入歧途的見解既不新鮮,也不切實際。“為了追求彼此一樣,人們正在失去社會自由和個人自主”,這種見解使得巴爾贊看到了現(xiàn)代的無聊、疲乏。然而,將這些東西當做主要的歷史動力,多少顯得缺乏根據(jù)。
在《黎明與衰落》里,巴爾贊沒有忘記給予科學(xué)與技術(shù)一定的篇幅。但是,科技不僅是文化的催化劑,而且已是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這一點,巴爾贊似乎忽略了。在書中,他語帶諷刺地說,在西方文明的傳統(tǒng)中,一個英國文人不會用拉丁文做演講的結(jié)語,那是相當?shù)輧旱氖虑?。同樣,一個哲學(xué)家不懂得希臘文,也是不體面的??墒牵?0世紀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知識分子第一次不需要掌握兩門以上的語言了?!蔽艺J為,他的這句譏諷包含了雙重謬誤。第一,他明顯窄化了知識分子的范疇,進而過于強調(diào)了精英的歷史地位;第二,他忘了,科學(xué)也是一門語言,而且還是一門很有活力的語言。
那么,巴爾贊對西方衰落的判斷成立嗎?我想起哲學(xué)家柯拉科夫斯基說過的一句話。他說,任何重要的思想,隨著它的影響日趨擴大,總是避免不了分裂和分化。在文化史上,從來沒有例外的記載?!稄睦杳鞯剿ヂ洹烦錾孛枋隽艘粋€為人類貢獻重要思想的西方。不過很可能,作者夸大了它的分裂和分化,并且誤將未來的不確定視為衰落。這精彩跌宕的500年,并不預(yù)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