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說洛陽水席有一道“素燴魚翅”,頗講究功夫:取大白蘿卜,去皮、切薄片、改絲,一邊相連以為魚翅狀,下熱水焯,斷其生,主要是去掉蘿卜味兒,撈起再裹以薯粉揉制,復上蒸籠蒸熟,使其定型,蘿卜絲與薯粉合二為一,再取出下鍋用素高湯燴燒如真魚翅色。食用時,加香醋、香菜末、胡椒粉,據(jù)說味道不比真魚翅差。
這大約是給蘿卜最高的待遇了。
物以稀為貴,蘿卜以其易種易得,在多數(shù)情況下,人對蘿卜是很輕賤的—吾鄉(xiāng)陜西關中,去洛陽不遠,酒席上一般不上蘿卜菜。否則人家會說你用蘿卜湊數(shù)。本家也認為,用蘿卜上席,好像日子過得很窘迫似的。
這對蘿卜太不公了!蘿卜對人的好處太多。蘿卜易種易長,產(chǎn)量不小。中國各地,有多少種蘿卜、吃蘿卜、儲存蘿卜的經(jīng)驗?如果編寫一本書《蘿卜》,我想此書不會薄。
前不久應邀到蛇口大蓉和去品嘗新菜,最后一道是一大盆燉蘿卜,蘿卜去皮,長條一分為二,與豬棒骨文火慢燉,棒骨肉酥、蘿卜軟熟,上桌前擺盤:先將棒骨擺好,蘿卜覆蓋其上,成一圓堆形,大盆上菜,非常壯觀。應店家要求為其命名:“上床蘿卜”—中醫(yī)養(yǎng)生云:“上床蘿卜下床姜”。蘿卜軟熟至此,又融合以豬棒骨的香味,醇厚綿和,應該是晚餐最適宜的菜品之一。
上周去北京參加京劇藝術(shù)大師程硯秋之子程永江教授的告別儀式,出席告別會的各界人士兩三百人,頭一個行禮的,是程硯秋先生的唯一女弟子、也是當今唯一健在的親傳弟子、已經(jīng)88歲高齡的江新蓉。江新蓉老人身體猶健,還能上臺演唱,在家授徒。程派的身段復雜優(yōu)美,她去年在電視臺做訪談節(jié)目,現(xiàn)場表演一個復雜的身段,身體還能輕松地蹲下一個臥魚亮相,令人嘆為觀止。老太太還喜歡看球,各類球賽都門兒清。世界杯開賽,老太太非常高興,每天晚上看球,大白天睡覺到下午三四點。老太太的養(yǎng)生秘訣,飲食上只有一條:數(shù)十年如一日,晚餐一定要吃蘿卜!
蘿卜的功效,婦孺皆知。但正因為常見易得,一般人對其輕賤,不能堅持吃。所以,放著那么好的養(yǎng)生食材,很多人卻難獲其裨益。食色性也,大欲之所在,人對食材是非常勢利的,很容易忘恩負義,這大約正是口腹之欲的特點,以新異為珍貴。
蘿卜,古書:蘆菔、萊菔—《后漢書·劉盆子傳》:“(宮女們)幽閉殿內(nèi),掘庭中蘆菔根,捕池魚而食之?!睂m廷中種蘿卜,這是誰的主意?太神了!這些蘿卜和觀賞魚,幫助那些被囚禁的宮女渡過了難關。清人趙翼《連日無蔬菜至平戛買得蘿卜大喜過望而紀以詩》有云:“食指忽然動,籬落見蘆菔?!薄w翼先生的這種心情我能體會,從前在廣州求學,每年寒假回家,我必帶一紙箱南方的蔬菜;近年每從北方南歸,也必帶一紙箱北方的蔬菜。那年初冬回老家,突降大雪,臨行,家人從積雪中拔出當年的蘿卜,我?guī)Щ啬戏剑盟c老豆腐一起做素餡餃子,品嘗者說:味兒很長。
蘿卜價錢便宜,實在是上天的佳賜,使貧寒人家有了足夠的蔬菜營養(yǎng)—苦瓜和尚石濤有詩:“冷淡生涯本業(yè)儒,家貧休厭食無魚。菜根切莫多油煮,留點青燈教子書?!比迳毦街疇睿S然紙上,卻風骨尊嚴俱在,寒素而不墜青云之志。雖然吃的只是蘿卜這樣的菜根,還舍不得多用油,但卻不愿意放棄作為一個讀書人的品格。
明朝張繼孟,進士出身,官至山東布政司參議,年未五十即致使退休。當官的時候沒積攢什么錢財,家徒四壁,日子過得非常清簡,但是,內(nèi)心淡薄鎮(zhèn)定,無憂無懼,其茅屋名曰:“一笑亭”。許多人慕名拜訪,他一視同仁,不卑不亢,即便是朝中大官貴胄來訪,如果留下吃飯,他也一樣;只以自家種的蘿卜白菜粗米飯招待,“制不兼味”,不做特別的菜。清貧至此,可是,“凡造門者,得公一飯,深以為榮。”